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由 我心無礙即菩提 發表于 動漫2021-07-08
簡介我們面對“虛邪賊風”應該如何“避”呢

黃帝內經寫於什麼時候

明日就是夏至節氣了。按照傳統習俗來說,這一天要吃涼湯麵條或是餛飩,據說一定還要多吃幾個雞蛋。習俗自是習俗,至於根據嘛,就不得而知了。

但炎炎夏日,的確應該以養心為要。所謂“心靜自然涼”。還是有一些道理的。我們的心不為外界所動,不為炎熱所惱,自然心頭清涼,恰似輕風微拂,好不愜意!

不過,有一種風卻是不好的,還是不吹為妙。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黃帝內經》中,天師岐伯曰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上古時期的聖人在教導求道門下之人時,總是將人體外在的且能夠傷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一切因素通通稱之為“虛邪賊風”。我們的身心和這種“風”吹了之後,就會得病。

虛邪賊風。何者謂之虛?虛是不實之意。一般情況下,在沒有受到實際傷害的情形之下,只是被一些情境或是訊息導致悲喜過度,情志失常,此一類大抵為“虛”境所致。比如相思病。最熟悉的莫過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彼此心中惦念,久思成結,鬱滯成疾;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何者謂之邪?邪是不正之意。心有不正之念,外感不正之氣,必致生病成疾;

何者謂之賊?賊者竊盜難防之意。我們的身心疏於防範,輕率大意之餘而感染的疾病,大多出於此中範疇;

何者謂之風?一切“虛,邪,賊”的因素都可以形成中醫所提出的“風”。從而導致我們的身心受苦,生病成疾。

有的醫學家認為所謂的“虛邪賊風”只作用於我們的身體,只能使我們的身體生病或是受到侵害。實則不然,我們的“心”也能夠受到“虛邪賊風”的侵襲,而心所受的“虛邪賊風”引起的疾病更加不好治療。

佛法認為,眾生之病,皆由心病所致。心若無病,萬症自銷;心若病時,百骸不調。故世尊有云:“我佛有無上妙藥,謂之心藥,蓋能療救一切眾生之疾苦。”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在實際臨床醫學中,真正好的大夫也特別重視對病人的心理因素的關懷。所謂醫者父母心,醫者仁心。用父母關愛子女的心態去為病人診治,病人心裡是能夠感知到的,並且對恢復健康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中國醫學專家,在一個國際場合被問及關於中醫藥認識和看法。這名學者居然輕蔑地笑著說:“中藥就是安慰劑。因為形不成足夠充足的循證系統。”我當時心裡真的是“一揪”啊!姑且,不論“中藥就是安慰劑”這一論斷是否準確客觀,退一萬步講,難道心裡安慰對於病人不重要嗎?

反觀,西醫近一百多年來,卻越來越重視心理疾病的研究。所謂的“心理醫生” ,“心理專家”都是嚴格的培訓上崗的。而我們又在做什麼呢?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中華醫學幾千年的傳承,中醫藥學幾千年的發展,難不成就是依靠“安慰”治癒了那麼多的苦難疾病患者嗎?

我心中的確有些憤慨了!

避之有時,恬淡虛無。避,就是面對諸如“虛邪賊風”要懂得迴避,躲避,規避。如果我們不“避”的話,那就要“感受風邪”,導致生病了。有時,也是有法的意思。我們面對“虛邪賊風”應該如何“避”呢?有應該什麼時候“避”呢?

避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皆是對治之法。比如外感有寒,就以熱避之。秋涼加衣冬烤火;又比如夏日正當午時,就應該多喝涼茶,行路時走陰涼之處,實在不行,身邊多預備一些“藿香正氣水”之類的卻邪去暑的藥品。那麼什麼時候“避”呢?多會兒發現有“虛邪賊風”出現的時候,多會兒就應該“避”。這幾乎是一句廢話,但的確如此。也不能因為怕有“虛邪賊風”的侵擾,而不工作,不學習,不生活啊。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所以說,面對虛邪賊風,重在預防。而疾病預防工作就是要首先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恬淡虛無。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能夠讓我們身心健康,少卻不少煩惱,少得不少疾病的健康的心態。當然,恬淡虛無也是一種自我人格的修養,甚至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修為。

只有我們的心是“恬淡虛無”的,我們才能夠做到“真氣從之,精神內守”。這個鏈條本來就是由恬淡虛無的境界,自然而然地生髮“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的狀態的。這樣一來,病安從來?疾病就不容易發生了。但很可惜呦!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

很可惜,我們現在,也就是今時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命形態完全和這個鏈條是反著來的。我們是背道而馳。我們是先生了病,然後去謀求醫藥的治療,如果一般的醫藥不濟於事,就尋求養生之道,妄求“真氣”,以令從之,妄覓“”精神”,以求內守。

你看,從來就是這麼顛倒啊!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味“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