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歐洲樂聖貝多芬,正是魯迅所稱道的“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人

由 一心讀悟 發表于 動漫2022-12-18
簡介1795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音樂會,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一炮走紅,名聞遐邇,自此後作品不斷

貝多芬是音聖嗎

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會經歷一些不順與波折,但是都算不上真正的大苦大難。

可能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安逸,稍有波折就感覺到了極大的不適應,實在是“小兒科”,

現代人的很多“叫苦”,其人、其事,不過是一種傲嬌情緒的表達。

歐洲樂聖貝多芬,正是魯迅所稱道的“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人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集多重榮譽為一身的貝多芬(1770-1872),因巨大音樂成就,而被歐洲人尊稱為樂聖。他一生承受了太多的不幸,然而他從不屈服於命運,正如他的第五交響曲,也就是《命運交響曲》,充滿著鬥爭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他才是真正的“不屈者”,是和命運抗爭的“英勇鬥士”,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經歷了一般人所沒有經歷過的悽苦童年。他出身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的平民家庭。他並非神童,可他的父親卻希望他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靠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他12歲時便受聘成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師,擔起了養家的責任。

但貝多芬是個懷有遠大理想的孩子,他多次主動遠赴他鄉,拜師學藝。1787年,他到維也納投拜莫札特;1792年又拜師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後又拜多人為師,最長的一次,學習竟達到10年之久。

歐洲樂聖貝多芬,正是魯迅所稱道的“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人

1795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音樂會,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一炮走紅,名聞遐邇,自此後作品不斷。

但很快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已經感到聽覺日漸衰弱,到1801年時,他確信自己的耳疾是無法醫治的。然而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創作的力量源泉,開始了具有樂觀主義精神的《英雄交響曲》的創作,1804年這一《第三交響曲》終於完成,

充分表達了他的人生邏輯:透過鬥爭,得到勝利;透過艱苦,走向歡樂。

作為一個音樂家,後來他徹底失聰了。他在音樂的黑暗中、在完全安靜的世界裡,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譜成了氣勢雄渾、充滿歡樂、讚美上帝的傑作

——偉大的第九交響曲。

當樂曲第一次在維也納演出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而身為指揮的他卻因為面向樂團,竟然聽不到。

可正是因為殘缺,才更顯得完美。人們衷心的送給他最真摯的祝福。

這就是

貝多芬的人生,承受巨大痛苦,卻從不輕言放棄。

面對命運的挑釁,他只是平靜地說:“噢,人啊,你當自助!”

胸懷理想、正確面對、不屈不撓,勇於前行,如果能做到他的“一半”,或許我們就不是原來的我們,進入人生“另一番”境界了。

向偉大的人,偉大的精神致敬!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川端康成對“日本之美”的追求,是執著與深入骨髓的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為何被稱為“偉大的問號”

你喜歡聖誕老人嗎,狄更斯才是聖誕老人的“真身”

如果你想成功不要只是幻想,請像巴爾扎克寫作那樣瘋狂地努力

本人是思想販賣者,請謹慎閱讀文章。

圖片為網上所載,如有侵權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