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由 小雪品史 發表于 動漫2022-12-23
簡介總之,無論曹操幹什麼,孔融都要懟

江東小霸王的霸王是誰

文人最好不要玩政治,尤其是那種任性自我、恃才放曠的文人。

但1800年前,就有這樣一個文人,他不但玩政治,還偏要一再挑戰一位狠辣的政治家的底線,最終一家人慘遭滅門。

這個任性自我、恃才放曠的文人,就是孔子的20世孫、東漢名士孔融。

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曹操殺太宗大夫孔融,夷其族

。——《後漢書》。

曹操是歷史上少有的禮賢下士的典範,對人才愛惜有加。尤其對名士,更是恨不能全收到麾下為其所用,但他何以就容不下孔融這樣一代名儒。這事,還得從孔融幼時說起。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孔融其人

每個國人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孩提時代的孔融是一個道德楷模十天才兒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論出名,據說判斷一位古人是否出名的標準,就是登上小學語文教材才算真的紅。論趁早,孔融四歲讓梨感動天下。司馬光本來不服,但他砸缸時已經七歲高齡,輸了。

小小年紀就被眾星捧月,孔融明白,公眾愛的就是爆點。於是,十歲時,他做了一次漂亮又大型的自我營銷。

大名士李膺喜歡在自家豪宅宴請文人雅士搞名人沙龍,孔融不請自來,李膺不認識他,追問他的身份。孔融氣定神閒地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曾是師友,我們也算世交了。”如此淵博和睿智的頭腦,李膺十分佩服。

而一位叫陳韙的大夫聽了後,嘲諷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當場反駁:“那先生年輕時一定聰明絕頂嘍?”這急智和思辨能力讓他二度圈粉,李膺稱讚他:“高明必為偉器。”

13歲,他的父親去世,孔融“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再度入選年度孝順楷模。

16歲時,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因得罪宦官被通緝。張儉投奔孔家避難,恰巧孔褒不在,孔融自作主張讓張儉藏在家裡,結果事情敗露,兄弟二人和孔媽都搶著認罪,“一門爭死”。

最後朝廷判定孔褒有罪,《後漢書。孔融傳》在這裡接了一句:“融由是顯名”。

自此,孔融成名四部曲完成,當哥哥孔褒走向斷頭臺,孔融則成了忠孝仁義的代言人,被各方人士看重。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走入仕途

有著顯赫家世和名望的孔融,走入仕途就跟喝水一樣簡單,他陸續成為三公掾屬、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數年之間,青雲直上,直至董卓入京。

董卓入朝後總攬朝政,獨斷專行,把漢少帝廢掉立了漢獻帝。孔融看不慣這種事,懟得董卓惱羞不已。當時北海國黃巾軍鬧得很兇,董卓就不懷好意地授意三公府一塊推他為北海國相。

說白了,董卓就是想借黃巾軍的手殺了孔融。

正當孔融陷入北海泥潭之際,曹操聽從大謀士荀彧的建議把漢獻帝迎到許昌安頓下來,從此開始了“狹天子以令諸侯”的職場高光時刻。他聽說了孔融的艱難處境後,向他伸出橄欖枝,把他召到許都任職。

曹操的用意很明顯,就是利用孔融為自己裝點門面。

曹操與董卓是不一樣的人。通觀曹操的一生,對有才之士都是先討好拉攏,談不攏的才會想辦法除掉。對於聲名顯赫的孔融,曹操原本也是這麼打算的。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但是孔融來了之後,時間一久,曹操發現自己失算了,這個孔融專喜歡跟自己唱對臺戲,且言辭激烈,指桑罵槐,越來越讓曹操難以忍受。

曹操是愛惜人才的人,但也是一個排除異己的人。紅顏不為我妝容,我何惜其無幸寵。

但要除掉孔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深有名望,連粗人董卓都不敢明目張膽地殺他,那一心想著籠絡天下名人志士的曹操就更不敢隨意動手。

曹操只能暗暗地等待時機,他期望用一個合適的罪名將孔融解決掉,不僅不能給自己背上濫殺無辜的罪名,還得讓天下的文士覺得孔融死有餘辜。

曹操是一代梟雄,非常善於觀察人。對於孔融,他的觀察也入木三分。

孔融能詩善文,是“建安七子”之一,又有強大的身世背景,且待人友好又喜歡仗義執言,從小就知道謙讓禮儀,這在注重孝德的古代,尤其為人看重。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但是孔融的缺點也很明顯——恃才傲物,說怪話講酸話。而且,孔融自認有“名望”這個護身符,說起來言無禁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這個缺點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可能還是個優點,認為他褒貶鮮明,不避鋒芒,是真性情。只有曹操不這麼看。

發現了孔融的這個缺點,曹操有了主意,他要利用孔融的這一弱點給他挖個坑,等挖到足夠掩埋他的深度,再把他推下去埋了。

孔融,也是大意了,曹操的這個陰謀,他一點沒發現。

正是因為孔融本身足夠優秀,他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諫。

在北海為相時,作為一個喜歡高談闊論卻不具備領袖資質的文人,孔融夾在袁紹、曹操等人的勢力中間艱難生存。清高的他誰也不依附,試圖在亂世中“遺世而獨立”。

他的手下有一名叫作左承祖的部下,認為孔融實力太過薄弱,應該與袁紹、曹操搞好關係,必要時可以依附他們。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孔融聽了大怒,認為左承祖在嘲笑他沒本事,立馬讓人把左承祖拉出去砍了。

幕僚劉義遜見到高舉“禮義廉恥”的孔融居然也會亂殺人,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北海君。

周圍強敵環伺,孔融孤立無援。很快,袁紹就看中了孔融的地盤,派兒子袁潭攻打他。

袁潭是袁紹的長子,一向與劉備交情深厚。而孔融對劉備,也是心懷感激。

當年北海被黃巾軍圍困之際,孔融身陷險境。他覺得劉備宅心仁厚,便向他求救。劉備聽說大名鼎鼎的孔融向他求援,驚呼:“孔子後人孔融竟然知道天下還有劉備這個人。”立刻召集三千兵馬前去救援,幫助孔融趕走了黃巾軍。

靠著“名士”光環,輕鬆得到大粉絲劉備的幫助而轉危為安,孔融從此越發沉醉在自己的名士做派中。

當袁潭大兵壓境,孔融被打得潰不成軍,只剩幾百殘兵時,他不是急著率眾突圍,而是氣定神閒地忙著拗造型:“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不改名士風範。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袁軍的進攻,城破之後,孔融丟下妻子兒女,獨自逃跑。可憐他的家人,全被俘虜,為藝術獻身,而孔融自己演的還挺嗨。

最後走投無路的孔融還是去投奔了曹操。你說可笑不可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今不還是抱上了曹操的大腿。

結怨曹操

孔融到了許都後,曹操待他自然是不薄的。對孔融來說,只要好好為官,做人低調一些,便可在這裡舒舒服服呆下去,雖不是飛黃騰達,但高官厚祿還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孔融的嘴巴還是和以前一樣不饒人,眼光還是一樣高,隨著時間推移,曹操越來越感到不是滋味。

孔融世家大族出身,屬於清流名士,雖然走投無路投奔了曹操,但骨子裡的清高使他壓根不把寒族濁流人士放眼裡。

早年的曹操是個熱血青年,當時東漢王室傾頹無能,“權臣專朝,貴戚橫恣”,曹操不願意跟奸邪同流合汙,儘管憑著祖父曹騰的背景被舉“孝廉”入仕,但曹操為官之後,敢於伸張正義,執法不避豪強,對不法勢力嚴加打擊,十分果敢。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偏偏因為他出生於一個宦官家庭,始終受到文人名士鄙視,哪怕他後來成了一方梟雄,還時常被人譏笑為贅閹遺醜。尤其孔融這種大聖之後,自認為是“仲尼不死”,當時豪俊皆不能及的人,怎麼會看得起閹宦之後曹操?

他很快就把此前“幹啥啥不行”的經歷忘到腦後,重新入朝的孔融,再次信心滿滿的打算髮揮政治上的才能,以此保持自己作為文人墨客“偶像”的影響力。

他的才能除了寫,就是懟人啊!

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北方坐大。孔融發現曹操無比專權,天子不過是一個名分而已。他認為曹操是一個比董卓更可怕的存在,他覺得自己“匡扶正義”的時候到了,但凡有機會,他都要諷刺曹操幾句,讓曹操下不來臺。

曹操攻下鄴城,俘獲了袁紹的妻女,曹操兒子曹丕趁機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聽聞後,給曹操寫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博學多才的曹操沒聽過這個典故,便向孔融請教典出何故,孔融陰陽怪氣地說:“按現在的狀況看,可不就是這樣嗎?”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曹操狹天子令諸侯,素來以周公自居,孔融此言明顯是拐著彎兒罵他。

曹操北伐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

常年兵荒馬亂,歲儉民飢,曹操上表請求頒佈禁酒令,以期減少糧食耗用。嗜酒如命的孔融堅決不幹,專門寫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來懟曹操,列數先聖先哲因酒而建功立業的史事和傳說,大喊:“酒,關乎禮,不能禁。”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最讓曹操難以忍受的是,每當戰爭之際,孔融就在軍營裡大肆傳播戰敗的論調,擾亂軍心。

總之,無論曹操幹什麼,孔融都要懟。由於名氣大,孔融家天天高朋滿座,孔融喝多了就吹噓。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孔融過足了嘴癮,絲毫沒有意識到殺身之禍悄然而至。

貌似愛才的曹操其實心眼不大,孔融一次又一次的譏笑,使得他漸漸起了殺心。但對付孔融這種大名士,如果一言不合就揮刀,那麼除了真的成就孔融的名聲之外,無一益處。曹操沒有那麼笨,他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忍和退,讓孔融盡情表演,保證“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讓孔融在吐槽懟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孔融終於掉進了曹操為他挖好的坑裡,像他這樣高調的話癆,找點把柄簡直易如反掌。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終於,曹操的心思被一個叫做郗慮的人察覺了。

郗慮和孔融素有隔閡,起因是漢獻帝有一次把郗慮和孔融叫來談話,漢獻帝問孔融:“你覺得郗慮有什麼特長?”孔融當著郗慮的面回答:“他懂得天下大道,卻不能讓他掌權。”郗慮急了,當場揭孔融的老底,說孔融在北海為相時,政事鬆散,人民流散,他哪裡適合掌權呢?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冷嘲熱諷,互相攻擊,漢獻帝哭笑不得,發文命二人和解。

但從此兩個人結下樑子,互不對眼。

曹操看到了兩人的不和,暗喜機會來了。他假意居中調和,給孔融寫了一封信,明是勸架,實是激將。

而書呆子孔融順利上當,回信沒有示弱,還是夾槍帶棒。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於是,曹操任命郗慮當檢察長(御史大夫)。郗慮對曹操的任命心領神會,這份工作即可為領導排憂解難,還可以順利打擊老仇人孔融,何樂而不為呢?

很快,郗慮就收集到孔融的許多罪證。曹操終於等來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釋出了孔融的諸多罪名,比如:

罪名一:欲圖不軌

少府孔融,從前在北海,看見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圖謀不軌,說:“我大聖之後,被宋所滅,有天下的,何必一定是卯金刀。

罪名二:不遵朝儀

孔融身為朝廷大員,作風不嚴實,常常穿著奇裝異服,社會影響力極壞。

這兩項罪名實在有點牽強,一介文士有什麼能力謀反。精明的曹操也明白這一點,他很快就補上了最嚴重的“罪狀”,來堵天下悠悠眾口!

罪名三:

不孝、大逆不道

孔融說過很多狂悖的話,其中“親子無親論”最驚世駭俗——“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父親有什麼值得孝順的,自己不過是他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又有什麼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裡,分離後跟瓶子還有什麼關係呢。

這番言論就是放在今天,也讓許多人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在以孝治天下的漢代。

不僅如此,孔融還藐視聖人。孔融和禰衡在一起互相吹捧,一個說對方是“仲尼不死”,另一個說對方是說“顏回再生”。這波商業互吹被郗慮收集到,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不忠不孝兩大罪名,孔融在天下人面前再難翻身。老奸巨猾的曹操給孔融扣上“不孝”的罪名,不僅殺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籠絡人心角度,都讓自己受益,可謂一箭雙鵰。

千年前,他是最負盛名的道德楷模,也是曹操最痛恨的“偽君子”

孔融臨刑前,曹操特意給他蓋棺定論:“

這小子,素來名不副實,言語輕佻,舉止浪蕩,無父無君,於朝廷社稷有百害而無一利。

曹操一動口,就沒有孔融動口的份——他再也沒有機會動口了。

曹操就是這樣老謀深算,不斷慣著孔融,讓他肆無忌憚的“胡說八道”。飄飄然的孔融一度認為,天下最厲害的曹操居然能讓自己這麼痛快地踩在腳下,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自以為是“偉光正”的孔融深陷“匡扶正義”的幻想中,卻不知道曹操一直在伺機殺掉他。這個機會看起來是郗慮送來的,但細細一想,何嘗不是孔融自己過於自滿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