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一個人的堅守:他獨守孤山水文站13年,大資料掌握洪水行蹤

由 十堰晚報 發表于 動漫2023-01-05
簡介從2007年開始,田文山就一個人工作、生活在此,他用默默的堅守和付出,書寫著對水文工作的熱愛,也信守著對父親的承諾

調查一個人的行蹤要多少錢

編者按: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獨自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數十年如一日;他們紮根在平凡角落,遠離喧鬧,腳踏實地,在孤寂中尋找快樂。今起,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報推出《一個人的堅守》系列報道,致敬這些堅守者。

為了觀測水文資料,水文站點大多數建在偏遠山區,工作條件比較艱苦,生活也十分單調。在我市的7個國家基本水文站中,地處丹江口官山鎮的孤山站,是唯一隻有一個人值守的站點。從2007年開始,田文山就一個人工作、生活在此,他用默默的堅守和付出,書寫著對水文工作的熱愛,也信守著對父親的承諾。

每天重複枯燥的工作,一干就是35年

進入5月,當淅淅瀝瀝的雨水滴落在屋簷上的時候,田文山又睡不踏實了。“這是職業病,我們最怕下雨天,特別是到了汛期的時候。”

53歲的田文山是孤山水文站的站長,也是站員。孤山水文站位於丹江口官山鎮孤山村,1972年建成,主要監測官山河的水位、水溫、流量、降水和蒸發等要素。1985年,18歲的田文山來到這裡,成為年齡最小的員工。“當年這裡只有一排平房,都是泥巴路,也不通電,晚上就點煤油燈。”田文山記得,那時候沒有什麼現代化工具,全靠自己動手測量。水文站的條件很苦,大家吃住在站裡,一兩個月才外出一次。

一個人的堅守:他獨守孤山水文站13年,大資料掌握洪水行蹤

1990年,田文山被調往我市新建的一個水文站,1993年重新調回孤山水文站,之後,他再也沒有離開這裡。“我的工作內容每天都是一樣的,一干就是30多年。”田文山說,他每天早上收集9個雨量站的雨量資訊,列成報文,早上8點上報給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等部門,然後按照隨時觀測、隨時計算、隨時整理、隨時分析的原則,花1個多小時整理資料。9點多,他從門口的菜地拔幾棵白菜,煮一鍋麵條,填一下肚子。遇到下雨的時候,下午又和上午的工作流程一樣,重複操作一次。

在外人看來,田文山的工作十分枯燥,很機械化,甚至有點無趣。“幾十年都是這樣,已經習慣了。”田文山說,如果要他講一講工作上的趣事,他得思考半天,“每天都和水打交道,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孤單堅守,差點被寂寞“打敗”

從地理位置看,孤山水文站位於官山河流域的一處山坡位置,和公路隔河相望,周圍沒有住戶,顯得孤零零的。隨著條件的改善,以前的泥巴路鋪上了水泥,到上世紀90年代,孤山水文站通上了電。對於田文山來說,晚上再也不怕黑了,可以在燈下看雜誌了。

2007年隨著老員工的退休,孤山水文站只剩下他一個人。幸運的是,近年來孤山水文站添了很多自動化的測量裝置,以前很多需要人工測量的資料,現在隨時可以在儀器上顯示出來。“我一輩子和資料打交道,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對待資料不能來半點馬虎。”田文山說,雖然有些資料儀器可以測量,但有的資料還得人工測量。“如果你作假了,只要根據其他點位的資料分析,就能馬上讓假資料現原形。”

一個人的堅守:他獨守孤山水文站13年,大資料掌握洪水行蹤

以前,站裡有同事,還能聊聊天,做飯也是排班,時間在平淡中倒也過得快。剩下田文山一個人後,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做,白天忙工作,時間過得充實一點。可到了晚上,寂寞就會在心裡瘋長。“沒人說話,光看書也不行,周圍都是黑乎乎的,偶爾只能聽到車子從旁邊公路呼嘯而過的聲音。說實話,那段日子真是難熬。”田文山說,一個人在站裡待久了,他的心裡開始動搖。

田文山的父親感受到了兒子的內心變化。他18歲在鄖陽參加水文工作,一輩子獻給了水文事業。“我父親也是18歲從恩施來到十堰,工作後一直沒有回過老家。退休後才回了一次家,第二年就去世了。”田文山說,父親熱愛水文事業,經常給他講自己的故事,教導他要守得住寂寞。

田文山被父親的執著堅守感動了,他調整好心態,學著像父親那樣去熱愛水文工作,慢慢地靜了下來。“既然乾的是這個事,就要努力幹好。”田文山說,家裡人也支援他,每年春節,他都會把妻子、孩子從城裡接到站裡,一家人在站裡過年。

雨夜最忙,鬧鐘是最好的朋友

天氣晴好時,田文山的工作稍微輕鬆一點。遇到下雨天,特別是暴雨天氣,田文山忙得連飯都吃不上。

“根據我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官山河的洪水一般都是發生在晚上。”田文山說,“遇到暴雨洪水過程,需要不定時觀測,按照6的倍數來加密次數,比如6分鐘觀測一次,12分鐘觀測一次。”因為是一個人操作,晚上又怕錯過了觀測時間,他只能靠鬧鐘提醒自己。對他來說,鬧鐘就是最好的朋友。

一個人的堅守:他獨守孤山水文站13年,大資料掌握洪水行蹤

官山河河邊建有一個觀測臺,遇到下大雨時,為了測量洪水的流速,需要操作機器把鉛魚放入河流。鉛魚重300斤,吊掛在鋼絲上,由絞盤操控。“有時候絞盤上的卡槽脫落導致鉛魚掉落,我一個人把卡槽復位,再把鉛魚拉上來,真的很危險,擔心自己被洪水沖走。”

“把脈”洪水,為防汛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常年堅守水文站,田文山慢慢摸到一些官山河的“脾氣”,也感受到了洪水不可抵抗的自然力量,特別是2012年8月6日的官山河洪水,讓他記憶猶新。

一個人的堅守:他獨守孤山水文站13年,大資料掌握洪水行蹤

那場暴雨只用了3個小時,積蓄的洪水就漫上公路,也把孤山水文站衝得面目全非,連觀測臺都倒在洪水中。洪水退後,田文山沿著被水沖壞的道路走了進來,16公路的路程,他走了6個多小時。經過測量,這次過程為官山河自1972年以來的第一大洪水。

田文山說:“官山河的流域面積為322平方公里。測量官山河的水文資料,是因為這裡是丹江口水庫的一個樣本,把官山河流域放大,就能推算出丹江口水庫的水文資料,為防汛抗旱提供科學的依據。”

如今,隨著科技發展,田文山不需要每天駐守在水文站裡,透過手機和電腦就能及時地瞭解到水文實時資訊。但到了汛期和下雨的時候,田文山還是會立即趕到站裡,“只有在這裡,我才感到踏實,這也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他說,他一直記得父親的囑託,熱愛水文事業,併為之奮鬥一生。(文/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記者 羅毅 圖/記者 張建波通訊員 陳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