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由 世界史大觀 發表于 動漫2023-01-15
簡介這是11天內發生的第三起教堂爆炸案隨著民權運動和非裔美國人領袖呼籲廢除種族隔離,伯明翰爆發了暴力事件

國家為什麼禁止小孩子去教堂

1963年9月15日,美國亞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發生了第16街浸信會教堂爆炸事件。四名年輕女孩在爆炸中喪生:14歲的艾迪·梅·柯林斯(Addie Mae Collins)、辛西婭·韋斯利(Cynthia Wesley)、卡羅爾·羅伯遜(Carole Robertson)和11歲的卡羅爾·丹尼斯·麥克奈爾(Carol Denise McNair),其中還包括艾迪·梅的姐姐莎拉一隻眼睛瞎了。據估計那次事件總共造成22人受傷,而受害者都是非裔美國人。

暴力襲擊的肇事者是三k黨成員,併成為了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的催化劑,而民權運動又導致了《民權法案》的簽署,和美國南部大部分地區的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但不可否認的是,伯明翰的教堂爆炸案是一個令人髮指的行為,殺害了無辜的女孩,不過這些女孩都在2013年,被追授國會金質獎章。

炸彈客在教堂的臺階下,放置了炸藥棒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炸彈被安放到位,恰好在週日教堂禮拜開始前爆炸。炸彈襲擊者在大樓臺階下的計時器上安裝了15根炸藥,靠近地下室,而那天早上,主日學校正好要在那裡上課。

炸彈在上午10點22分爆炸,引起了群眾的混亂和恐慌。4名女孩死亡,至少22名參與者受傷。並且這一事件也讓伯明翰感到恐慌。

4名年輕女孩被殺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4名女孩在爆炸中喪生。當時他們還在教堂的地下室,並且當天失去生命的4個人分別是艾迪·梅·柯林斯、辛西婭·韋斯利、卡羅爾·羅伯遜和卡羅爾·丹尼斯·麥克奈爾。艾迪·梅、辛西婭和卡羅爾14歲,卡羅爾·丹尼斯11歲。艾迪·梅的姐姐莎拉也和他們在一起,不過她在爆炸中倖存了下來。

2013年,這4名女孩都被追授國會金質獎章,而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平民的最高榮譽。

爆炸發生在1963年,但直到1977年才有人被起訴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16街浸信會教堂爆炸案發生在1963年,儘管聯邦調查局指

明瞭

嫌疑人,但直到1977年才有人被起訴。部分原因是目擊者不敢站出來,而且大部分物證在爆炸中都被毀了。而且當時的聯邦調查局(FBI)局長j·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不喜歡民權運動。

1976年,阿拉巴馬州總檢察長比爾·巴克斯利重審此案,並於次年開始起訴炸彈襲擊者。

這是11天內發生的第三起教堂爆炸案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隨著民權運動和非裔美國人領袖呼籲廢除種族隔離,伯明翰爆發了暴力事件。第16街浸禮會教堂是11天內,第三個以非裔美國人為主的教堂被炸。

同年早些時候,小馬丁·路德·金住過的汽車旅館——加斯頓汽車旅館,遭到了轟炸,隨後馬丁·路德·金的兄弟A。D。·金的家也遭到了轟炸。1963年8月20日和9月4日,NAACP律師亞瑟·肖斯在伯明翰的家,也遭到了燃燒彈襲擊。

這是伯明翰的一個危險時期,但民權倡導者仍然堅持不懈。

三k黨有四名成員,與爆炸案有牽連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爆炸發生後,聯邦調查局立即展開了調查。很快調查到有四名男子,與爆炸案有牽連:鮑比·弗蘭克·切裡(Bobby Frank Cherry)、赫爾曼·弗蘭克·卡什(Herman Frank Cash)、羅伯特·愛德華·錢布利斯(Robert Edward Chambliss)和小托馬斯·埃德溫·布蘭頓(Thomas Edwin Blanton Jr。)。他們都是已知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是三k黨成員

所有四名罪犯也都是卡哈巴河集團的成員,而這是三k黨極端暴力的東維尤13號分部的一個分支。

超過8000人參加了女孩們的葬禮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1963年9月18日,為艾迪·梅·柯林斯、辛西婭·戴安·韋斯利和卡羅爾·丹尼斯·麥克奈爾舉行了公眾葬禮。馬丁·路德·金在有8000多人參加的追悼會上發表了講話。

卡羅爾·羅伯遜的家人,後來又為她單獨舉行了私人葬禮。

馬丁·路德·金在爆炸事件後,給州長喬治·華萊士發了一封電報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馬丁·路德·金聽到爆炸訊息後,給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發了一封電報。這則電報將女孩的死歸罪於華萊士,上面寫道:“我們孩子的血,都在你的手

至於金為何會把女孩的死亡歸咎於華萊士,是因為這位州長公開支援種族隔離。

當時,教會正和SCLC合作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三k黨轟炸了這座教堂,因為它的一些教區居民,與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CLC)合作。而該組織還策劃了一些非暴力抗議活動和其他活動,以提高人們對民權運動和爭取平等的認識。該組織由馬丁·路德·金領導,策劃了華盛頓大遊行(March on Washington)和其他許多示威活動。

最終教會與SCLC的聯絡,使其成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攻擊目標。

喬治·華萊士州長派了國民警衛隊,去平息暴亂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爆炸事件在整個伯明翰市引發了暴力抗議和騷亂。人們放火焚燒建築物,向汽車投擲石塊。而警察開槍打死了幾名非洲裔美國青少年,只是由於他們要麼參與了混亂,要麼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馬丁·路德·金雖然一直在努力呼籲非暴力,但情緒依舊高漲。

州長喬治·華萊士派出了國民警衛隊,司法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派出了他的民權問題“調解員”伯克·馬歇爾前往伯明翰。隨後估計有25名聯邦調查局成員,也趕往伯明翰檢查爆炸現場。

爆炸事件給予了民權運動更多的關注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1963年是民權運動的高峰,而伯明翰是抗議者活動的中心。它也是眾所周知的白人至上主義堡壘,並且這意味著這座城市在某種程度上,是爭取平等權利的戰場。

一旦爆炸的訊息在媒體上傳開,民權運動就開始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它是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的催化劑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可怕的教堂爆炸事件,使公眾越來越關注民權運動。反過來,這導致了兩個主要的里程碑: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前者禁止就業歧視,並結束了公共場所的種族隔離,後者取消了識字考試和其他使非裔美國人更難投票的措施。

這兩項法案,都由林登·b·約翰遜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全世界都在為修復教堂而籌款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爆炸事件和女孩死亡的訊息傳開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捐資修建了第16街浸禮會教堂。在那之後的幾個月裡,這座建築一直處於關閉狀態,但在支持者的慷慨支援下,最終得以恢復。

最終,公眾向教會捐贈了30萬美元。此外,威爾士人民還捐贈了一扇由藝術家約翰·佩茨設計的彩色玻璃窗。

教堂現在是國家歷史地標

聲名狼藉的民權時代案件:4名無辜女孩喪生,終成民權運動催化劑

第16街浸信會教堂現在是國家歷史地標。它在每週的某些日子會對遊客開放,到時候遊客可以看到由威爾士人民捐贈的彩色玻璃窗。

這座教堂於1964年重新開放,並保持了1911年最初的設計。儘管它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但第16街浸禮會教堂仍然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禮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