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由 人文百科 發表于 動漫2021-05-18
簡介同樣來自印歐語系的亞該亞人,在公元前20世紀最早開始入侵希臘,但他們那時候並未佔多大便宜,因為他們的總體發展水平其實稍遜於希臘米諾斯文明的克里特島人

古蘭貝爾是什麼人

我們常說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指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此處不提。

那麼為何四大文明古國的其中三支消亡在歷史長河之中,唯獨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有一種很是流行的說法是其先後遭受了雅利安人的入侵而導致文明的種子湮滅。更有甚者說雅利安人是外星文明的後裔,擁有相比當時更加發達的科技,所以毀滅當時處於萌芽狀態的古代文明,易如反掌。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敝人則嘗試從客觀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探討一下三大文明消亡的原因。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眾所周知,各個文明的誕生時間或早或晚,但他們幾乎都是在公元前的第二個千年中,開始衰敗,甚至紛紛崩潰。要找到確切的答案,顯然十分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事態的演變同時受到內部和外部原因的影響。從內部來看,各個文明內部變得逐漸虛弱。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青銅和黃銅器具(包括武器和生產工具)相對於人口的增長,而變得緊缺。處於金字塔上層的統治階級毫無疑問壟斷了幾乎所有的青銅器,而佔據總人口大部分的被統治階級則不得不依靠石斧,石鐮,石刀等笨重的工具來從事生產活動,勞動效率低下。

這個時候,農業文明的天敵——遊牧民族開始對虛弱中的各個帝國進行了入侵。從大的範圍來劃分,對古代文明古國的崩潰起了主要作用的遊牧集團有三個,來自兩河流域北部及古埃及周邊的閃米特人,歐亞大草原西部的印歐人和大草原東部的匈奴人。遊牧民族的誕生於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的地域,便伴隨著永不停歇的遷徙,他們在沙漠中尋找綠洲,從貧瘠的草原到水草豐美的草原,他們總是在尋找更好的牧場,並佔據下來,這種侵略性是與生俱來的。

隨著文明的興起,遊牧民族不停地遷徙至各文明古國的附近,他們與文明中心的城市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但卻時刻準備著一有機會就去攻掠這些城市。對於周圍遊蕩著的遊牧部落來說,古老的文明中心就像是一塊塊散發著不可抗拒香味的蛋糕,另他們趨之若鶩。那裡有種類豐富的農作物,堆滿穀物的糧倉,玲琅滿目的器具,所有的這一切都吸引著遊走在大草原和沙漠地區的飢餓的遊牧民。因此,各文明中心不時遭到侵掠。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遊牧民族的根本在於馴養牲畜,特別是對馬匹的馴養和使用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戰鬥力。在早起的戰爭中,他們將馬套在輕便的雙輪戰車上,駕馭著這種令人生畏的作戰工具,遊牧民族掀起了最早的入侵浪潮,並戰無不勝。到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末期,馴養的馬匹更加的高大強壯,遊牧民族直接跨上馬背,他們在戰場上更佔據明顯優勢。隨後,冶鐵技術的發明強化了遊牧民族的武器,使的他們的戰鬥力直達巔峰。從此,遊牧民族的戰士不僅在靈活機動性上佔有優勢,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也不輸於文明地區守衛計程車兵。

在同時擁有戰馬和鐵質武器後,遊牧民族便發起了兩次席捲各文明中心的大規模的入侵浪潮。其中現在的中東地區遭受入侵的次數最多,印歐語系的赫梯人首次入侵小亞細亞,並隨著與當地民族的融合,在之後的若干個世紀建立起一個統治者現敘利亞大部和整個小亞細亞的龐大帝國。之後同樣來自印歐語系的喀希特人和胡裡安人也對這一地區進行了侵略。以閃米特人為主並廣泛聯合了其他種族的遊牧部落形成的西克索人則入侵了古埃及,到公元前1500年前後,這一地區的入侵浪潮在逐漸平歇,並形成了三大強國:北方的赫梯帝國,南方的埃及帝國和東方的亞述帝國。在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第二亞述帝國開始了幾個世紀的擴張,直到公元前7世紀亞述帝國定都尼尼微時,其統治區域囊括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但過分的擴張也引發了諸多矛盾,在公元前612年,敵對聯盟摧毀了尼尼微,帝國似乎在一夜之間從輝煌走向毀滅。這之後的波斯人建立了迄今為止中東地區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古埃及文明在長達近千年的歷史中早已不復存在。

同樣來自印歐語系的亞該亞人,在公元前20世紀最早開始入侵希臘,但他們那時候並未佔多大便宜,因為他們的總體發展水平其實稍遜於希臘米諾斯文明的克里特島人。直到公元前1600年前後,亞該亞人在長期吸收學習了傳入大陸的米諾斯文化,才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建立了若干小王國。而居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中心的邁錫尼人則與印歐語系的其他遊牧部落不同,他們面向海洋,並逐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他們在周邊海域建立了許多海外殖民地,並逐步瓦解了克里特島在地中海上的經濟霸權。在公元前15世紀時,他們直接攻佔了克里特島,摧毀了米諾斯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而邁錫尼人並未得意多久,便遭遇了和克里特島人同樣的命運。 公元前1200前後,新入侵的多里安人憑藉其裝備的鐵製武器,一個接一個地攻佔了邁錫尼的城堡和城市。並隨著行政制度的瓦解,農業人口的逃散,海上貿易的蕭條,希臘及周邊文明退回了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經濟形態。籠罩著整個希臘的這一黑暗時代一直持續到了約公元前800年,直到各個城邦國家的崛起。

發源於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約在公元前1500年被遊牧民族部落推翻。這些入侵者自稱“雅利安人”,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亞利瓦爾塔”,即“雅利安人之國”。雅利安人身材較高,藍眼睛,膚色白皙。他們同樣屬於印歐語系,居住在偏西地域的雅利安人入侵了美索不達米亞和希臘,而另一些雅利安人則小群小群地滲入並輕而易舉地推翻了早已腐朽的古印度文明。在這之後,印度河流域形成了一個原始的新社會,而有關於這一社會的資料非常缺乏。古代印度河文明留下了大量遺物,但卻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解毒的文字資料。而有趣的是,雅利安人則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遺物,卻留下了大量以“吠陀”形式出現的文獻材料。“吠陀”一詞意為知識。古文獻《吠陀》對於印度教徒來說,就像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是氣宗教信仰的主要來源。

雅利安人的體態特徵和其所征服的土著居民大不相同。吠陀文獻在提到後者時說他們身材矮小、膚色暗黑,沒有鼻樑,稱他們為“達薩”,即奴隸;而在描述雅利安人時,則把他們說成是很有男子氣概的人,愛好戰爭、飲酒、賽車和賭博。雅利安人的戰爭之神因陀羅被描述為一個理想化的雅利安武士,他身披金色盔甲,善於衝鋒陷陣,一餐能吃掉300頭水牛的肉,能喝光三大湖的酒。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雅利安人社會特點與後來的印度教有著根本的不同:喜吃牛肉,而不是將作為位崇拜的物件;嗜飲烈酒,而不是將其棄絕;劃分階級,但無種姓制度。之後,隨著歷史的演變,雅利安人制定了眾所周知的種姓制度,將人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

沒有例外,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古中國的文明中心——黃河流域,也遭受了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然而這次入侵卻並未造成明顯的文化中止,卻被繁盛的商文明同化和吸收。正如之後不間斷髮生的那樣,蠻族的多次入侵,都被同化吸收,一直延續至今,雖然中間也曾有過一些調整,但它卻未被毀滅或者轉型。

這裡,中華文明的“延續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文明的發源地有著較好的地理位置,它形成了一種天然獨有的保護屏障,再加上後來修築的萬里長城,很大程度上隔絕了外在的威脅。即便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入侵,也在地域上保留了相當的緩衝餘地,從而為自身的延續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可能性。

同時,農業作為古代中國的社會基礎,凡是和農業發展的地方,就有人口的繁衍,文明的滋生和發展。龐大的人口支撐著以獨具特色的家族體系,如盤根錯節深植於地底的根系,只要一根尚存,遇到合適的環境,文明便會茁壯成長,直至參天大樹。以家族聚居而形成的村鎮,多家族形成的城邦,便是文明的載體和發展的延續,這也是中華文明延續的社會基礎。

此外,中國文明“兼收幷蓄”的特性,在歷史發展變革中越來越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這體現在文字的延續,早期的祖先崇拜,各學說體系的承前啟後等,這些都是中國文明延續性的思想基礎。 以此而衍生出來的用人制度則保障了人才的先進性,進而使中國文明達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統一。這些不僅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延續性,更增添了她的生機和活力。

四大文明古國消亡其三,只有一支延續至今

中國的禮儀文化都是從周代延續,事實上,商代根本沒有華夏的稱呼,周人才開始自稱“我夏”,周代的諸侯國稱作“諸夏”,戰國時魏惠王在其他中原諸侯之前稱王,也是自稱“夏王”。春秋戰國雖然是一個政治極不穩定的時代,但中華文化卻獲得了空前巨大的發展,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生機勃勃的時代,留下了大量偉大的文學、哲學和社會理論著作,是中華文化根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