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由 八度餘溫尚存 發表于 動漫2023-01-27
簡介這樣很容易就會產生認知偏差,從而以自己的喜好去評論歷史人物或者儒家,法家,墨家的各種觀點

什麼是燒頭七

在讀熊逸版《資治通鑑》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資治通鑑》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砸缸的司馬光。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作為一個純理科生,其實一直以來對歷史讀物都沒有太大的興趣。

直到近幾年步入到管理者的行列,才開始逐漸被歷史所吸引。

最初閱讀這套書是想速成,想用最快的方式知道歷史的發展,以豐富自己的視野從而快速提升認知。

可讀了之後發現,速成是天方夜譚一樣的事情。

因為如果不瞭解歷朝歷代的文化底蘊和統治風格,就沒有辦法完全理解在當時發生的事情。

就更別提去深挖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從而就無法理解事情的走向,起不到任何借鑑效果。

所以對於我這個基礎很差的同學來說,即使是在熊逸老師如此淺顯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之下,我還是閱讀的比較吃力。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但我仍有所收穫,而且我有想要讀下去的願望,這不是由於我的毅力,而是由於熊逸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解說,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這一套書不僅僅是為我們解說了《資治通鑑》,還穿插著《史記》、《左傳》、《戰國策》等經典。

並且還穿插介紹了同時期國外的發展情況,把世界史和中國史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更絕的是,熊逸老師偶爾還會分析一下不同時代的人如果在一起的話,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彷彿不同時期的人物都能夠互相看到對方所發的朋友圈一樣。

所以《資治通鑑》熊逸版,這套書,讓熊逸老師解讀的趣味性十足,再加上包裝精緻,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書。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我在讀這套書的過程中的一些收穫。

1。對於資訊要持有天然的懷疑態度

之前一提到歷史書,例如《史記》、《三國志》這種的,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書裡的內容肯定是都對

,讓我深信不疑的。

可讀了熊逸老師分析的《資治通鑑》以後,我才發現不是這樣的。

每部書的作者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同偏好。

這就導致了作者想讓讀者看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

符合作者認知的部分,作者有可能會花重筆濃墨,添油加醋的描寫。

而不符合作者認知的部分,即便是很重要,作者也會一帶而過,或根本不提。

因此,其實很多史書在對同一件事情的描寫,會出現兩個完全對立的版本,我們需要查閱更多的記載,和分析作者的偏好,才能逐步還原出事情的大概面貌。

我想,這就是研究歷史的人,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我們無法去眼見為實了,就只能透過現有的手中資料,透過別人的描述去篩選出有效資訊,然後加以整合。

這像極了管理者的管理過程。

因此處在管理崗位上的我們也應該如此,對於進入視線範圍內的資訊,要儘量客觀地看待。

並且掌握多方面資訊之後,再去彙總整合,才能去做判斷和決策。

瞭解的越粗糙,決策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對於資訊要天然持有懷疑態度,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

2。治療迷茫做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在讀歷史的時候特別能體會得到。

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處在上帝視角上。

因此我們其實並不能完全對歷史人物感同身受,更體會不到他們在所處環境中的迷茫。

這樣很容易就會產生認知偏差,從而以自己的喜好去評論歷史人物或者儒家,法家,墨家的各種觀點。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其實無論哪個歷史人物,也無論是哪個學派學說,其實沒有完全的好壞之分,只不過是我們的傾向性不同罷了。

就像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司馬光也不能是完全客觀的。

很多內容,他只不過是為了讓歷史的經驗有助於現實的政治,從而忽略掉了歷史本來該有的樣子。

以自己的觀點傾向去選擇自己認為對的內容,以自己的價值取捨,去刪減掉一些本來很重要的內容。

從而讓讀者只能在他的書中讀到他想讓我們知道的內容。

但,那並不一定是事實的全貌。

熊逸老師的寶藏之處,就在於,他查閱了各種同時期的其他史料,儘量客觀地為我們還原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會讓我們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知。

讓我們知道古人做的每一個看似正確的選擇,其實都有著自己的無知和無奈。

所以,沒什麼事情是絕對的,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治療迷茫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

別管做對了做錯了,讓自己不留遺憾,才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本來就沒有什麼萬全之策,只求對得起自己就好了。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3。真正的影響力,起於心

我對書中介紹的一個情節格外記憶猶新。

燕王噲為了留下賢能的名聲,把自己的王位讓給了作為臣子的子之。

而得到的結果,卻是自己死後連一個諡號都沒有。

齊宣王想要藉著平定燕國混亂的名義吞併燕國,最後卻半點好處也沒討到。

很多人都是這樣,為了名利才去做各種所謂的善事,得到的結局,基本上也都是一事無成。

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這個秤準的不得了。

發心是好的,得到的結局必然不會太差。

而若發心就是有所圖,那麼得到的結局也並不見得太好。

因為心實在是太重要了。

《資治通鑑》熊逸版:一個愛上歷史的理由,一種提升認知的渠道

稻盛和夫在《心》一書中說過:

認識事物的主體是人的心,強烈的利己慾望會扭曲人心,那麼真相在他心中也是扭曲的,就是說,他看不到真相,甚至不願正視真相,這樣的人很難以成功。

所以說想要建立真正的影響力,起點在內心。

管理者可以畫餅,可以承諾,也可以計較,但是歸根結底,要看他到底是不是有一顆利他的心。

因此,真正懂利他的人,才能建立強烈的影響力,從而有自己的追隨者。

結語:

《資治通鑑熊逸版》這套書裡面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更多。

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認知是遲早的事情,何須著急,又何必去追求速成呢。

慢慢走,才是那條最快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