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黃金龍:連續34載助學溫暖了一座城!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動漫2023-01-27
簡介看見程秋雨這樣的情況,黃金龍老師又一次去牽線愛心人士,幫助這個學生

龍在哪裡

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在桐梓縣九壩鎮水河村,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在40年的教學生涯中,用知識哺育了一批批大山學子,讓他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年逾古稀的他,34年如一日,愛心助學貧困學子,用真情播撒、愛心呵護下一代。他就是九壩鎮關工委副主任、桐梓縣春暉行動志願者協會顧問黃金龍。

黃金龍:連續34載助學溫暖了一座城!

整理資料。

初見黃金龍老師時,73歲的他正像往常一樣前往學生家中送去助學資金,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情況。程秋雨是九壩鎮蒲家小學的一名學生。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外出打工,11歲的程秋雨就與奶奶一起生活。看見程秋雨這樣的情況,黃金龍老師又一次去牽線愛心人士,幫助這個學生。“黃老師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都很幫助我,在家裡他也時常關注我和奶奶的生活和身體狀況。他和我們無親無故的,卻像家人一樣照顧我們。”程秋雨感激地說。

像程秋雨這樣受到幫助的學生不在少數,而黃金龍資助山裡娃的事,要從34年前的一個夜晚說起。當時,正在家裡批改作業的黃金龍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剛開啟門,一名婦女用懇求的語氣說:“黃老師,求你幫幫我們……”話音剛落,便要給黃金龍跪下。黃金龍趕緊攙扶起她,問明原因。原來這個婦女是貧困學生程青江的母親,程青江父親生病去世,家裡欠了很多債,程青江和妹妹因此讀不起書,母親才來尋求黃老師的幫助。

黃金龍:連續34載助學溫暖了一座城!

看望資助物件。

“娃兒的學費,我出了。”那一刻,黃金龍沒有絲毫猶豫便說出這句話。從那時起,黃金龍便從自己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幫程青江兄妹墊付學費。黃金龍每個月的工資不到200元,一名學生一學期的學費將近90元。

黃金龍資助程青江兄妹的事情在這個小山村傳開後,越來越多的貧困學生來尋求幫助。看見學生們渴望讀書的眼神,黃金龍於心不忍,總是想方設法為學生墊付學費。從幾十元到幾百元,黃金龍為學生墊付了自己大部分的工資,最多的時候一學期墊付了4978元。

黃金龍:連續34載助學溫暖了一座城!

捐贈。

“開始是我一個人幫助兩個學生,慢慢的墊付的就多了,一年的工資都墊付完了,要是不墊付,那些孩子就讀不起書了。”黃金龍老師說。

隨著資助的學生越來越多,黃金龍深知僅靠自己的工資,力量太弱。於是,他踏上了尋求愛心的助學路,一有空,他就將貧困學生的資訊整理成冊,每逢寒暑假或節假日,就去縣城尋求幫助。

從2004年起,全國各地的愛心捐助開始不斷湧來。省內外20多個志願服務組織,以及來自武漢、南京、廣州等30多個城市的100餘名愛心人士接續加入了幫助學生的志願者隊伍中。如今,已有很多愛心人士和志願服務組織透過黃金龍牽線搭橋,對山區學生進行資助,直接把錢打到學生銀行卡上,只有極少數不會使用銀行卡的家庭,才由黃金龍上門發放。

隨著愛心人士的增多,黃金龍將資助面擴大到了本縣的其他鄉鎮,覆蓋水壩塘鎮、芭蕉鎮、高橋鎮、官倉鎮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蟠龍社群。

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臉,他也從中體驗到了助人的快樂和成就感。如今,家裡面還珍藏著一大摞由眾多受助學生髮自內心的感謝信。

在黃金龍老師眼中,比起寒門學子面臨的困難,他的幫助微不足道,34年堅持做這件事,就是想為孩子們點亮一支蠟燭,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溫暖,從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人生。

“我的信念就是一個也不能少,一個學生都不能失學,就是這個信念支撐我堅持助學。”黃金龍老師對此堅定不移。

黃金龍:連續34載助學溫暖了一座城!

發放資助金。

在黃金龍老師家中,書桌上放滿了他多年來收集整理的貧困學生資料,資料上詳細地記錄著他們的家庭情況、受助記錄和學生寫給他的信。黃金龍老師家裡並不富裕,當問及為什麼要一直要幫助困難學生時,他的回答簡單而又樸素。“一是我失過學,那種失學的痛苦、那種滋味我嘗過。二是我在教書,那些學生沒有書學費,就進不了校園,他又渴望,我於心不忍。”

行則將至,做則必成。在黃金龍老師的不懈努力下,省內外20餘家單位、團體以及200多名愛心人士,累計為1500餘名困境學生募集了200多萬元愛心款,幫助學生們順利完成學業。不少得到關心關愛成長起來的學生也拿起“愛心接力棒”,積極加入資助困境學生的行動中。

“在我幫助的學生中,現在已經有10多名學生開始回報社會,接過我的接力棒,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很欣慰。”黃金龍自豪地說。

2017年,黃金龍被評為省級優秀春暉使者、2018年榮登“貴州好人榜”、2019年獲“最美桐梓人”稱號……這些榮譽是大家對黃金龍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付出的認可。

從一個人做好事,到影響帶動一大批愛心人士參與,黃金龍老師默默奉獻在桐梓這片熱土上,用愛心溫暖了一座城,一路走來,初心依舊,信念如磐。(文/婁臣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