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勇做吉林化纖的創新創效排頭兵 國企青年紮根東北 “織”就工業強國夢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動漫2023-01-31
簡介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生產公司黨委副書記楊愛春介紹,企業鼓勵青年技術人才參與專案建設和技改攻關,透過定期開展高研班授課、研究所所長授課,提高青年人才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力,培養他們成為“高精尖”人才

吊兵是什麼兵

勇做吉林化纖的創新創效排頭兵 國企青年紮根東北 “織”就工業強國夢

眼下的東北已是冰天雪地,而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林化纖”)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絲線傳送、成品包裝一刻不停。這個坐落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市的“老牌國企”,在歷經低谷之後突破了瓶頸。

吉林化纖始建於1959年,是全球最大的人造絲、竹纖維、腈綸纖維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該企業產值翻了兩番,員工收入增長了3倍。

“吉林化纖正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實體經濟、建設製造強國等要求,用一條條絲線織就民族工業的強國夢。”黨的二十大代表,吉林化纖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德武說。

讓年輕人成創新創效排頭兵

在吉林化纖改革創新路上,年輕人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這段話讓入職吉林化纖6年的毛炳淇感受到國家對技術人才的重視,“這是青年人才大有可為的年代”。

毛炳淇趕上了吉林化纖快速發展的時期。2017年,從大連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他成為吉林化纖生產一線的工藝技術員。1年間,毛炳淇就掌握了碳纖維生產工藝原理和裝置基本操作,並主動申請參與攻關專案。他曾一年參與10多項攻關,這些攻關成果當年為企業創效190多萬元。

今年31歲的何天陽是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裝置方面的高階主管。幾年前,他發現進口收絲機和配套零件很難買到,機器遇到故障時又因時差問題不能與外國專家及時溝通解決,嚴重影響生產進度。

為此,學習過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何天陽開始帶著團隊攻關,設計研發國產收絲機。他們找到國內生產商進行製造,經過1年多的努力和反覆磨合,2021年年底國產收絲機在吉林化纖的廠房裡亮相,並投入生產。

在吉林化纖的各個子公司,每週都有“攻關進度會”。公司會定期釋出攻關課題,鼓勵青年技術人員認領並組隊攻關,一線技術人員也可立足崗位自行申報。正是這樣的機會,讓很多與毛炳淇、何天陽一樣的青年人才找到了施展技能的舞臺。

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生產公司黨委副書記楊愛春介紹,企業鼓勵青年技術人才參與專案建設和技改攻關,透過定期開展高研班授課、研究所所長授課,提高青年人才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力,培養他們成為“高精尖”人才。

今年,吉林化纖實行“揭榜掛帥”課題制,在揭榜的27項重大課題中,就有26名青年專業技術人員掛帥領題。為激發全體員工一同創新創效,吉林化纖還設定了生產經營、創新人才和一線苦髒累勞模3種激勵機制。

從2015年開始,吉林化纖每兩年召開一次創新大會,重金獎勵創新優秀成果、創新團隊和個人。企業還透過開展各層次、各崗位的勞動競賽、技能大比武以及工匠、勞模、技師、主任工程師評聘等,增加一線員工收入,提高創新動力。

瞄準碳纖維行業 邁向新賽道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吉林化纖1。2萬噸碳纖維復材專案中的首條碳化線正式開工生產,對此前的生產裝置和工藝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

在碳化生產車間裡,一條條比頭髮絲還細的白色碳纖維原絲經過碳化後,變成黑色碳絲被收捲成筒。這些碳絲將被應用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以及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輕量化等領域。

化纖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普通化纖產品用量大、利潤低,高階的化纖材料利潤高、技術門檻高。與很多東北國企一樣,吉林化纖也曾面臨虧損和發展困境。

10多年前,吉林化纖開始把改革創新的目光瞄準碳纖維領域。依託在腈綸纖維領域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優勢,吉林化纖開創了我國碳纖維原絲規模化生產的先河。

吉林化纖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成員陳海軍親歷了吉林化纖碳纖維產業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說,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具有高強度、耐腐蝕的新型纖維材料,被譽為“黑色黃金”,對先進製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碳纖維原絲是生產高效能碳纖維碳絲的前提和關鍵。

陳海軍說,發達國家的碳纖維生產技術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研發初期,一群年輕人在無技術、無圖紙、無市場的“三無”情況下從早到晚埋頭苦幹。後來,吉林化纖的研發團隊又與高校開展聯合攻關,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技術工藝流程短、質量穩定、產量高的國內首家獨創碳纖維生產技術。

如今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和碳化裝備的國產化率接近100%,生產的碳纖維原絲國內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也讓進口碳纖維原絲價格隨之下跌40%。

用絲線“織”就工業強國夢

在開拓新領域、佔領新市場的同時,吉林化纖還對傳統人造絲產品進行優質化升級,對腈綸纖維進行差別化調整。

人造絲是目前替代天然蠶絲的高階紡織原料,被稱為“絲中之王”。吉林化纖依託60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對人造絲生產進行升級改造,近一半產品應用到國際高階市場。目前,吉林化纖的人造絲年產能8萬噸,佔全球產能的31%;腈綸纖維年產能38萬噸,佔全球產能的32%;竹纖維產能15萬噸,佔全球產能的90%。

今年44歲的姚長明是吉林化纖長絲一車間的值班長,2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人造絲生產線上。對比過去的產品,他說,現在生產的人造絲手感柔滑,懸垂性好、親膚、滑爽、不起靜電,深受高階服裝品牌的青睞。

吉林化纖不僅自己在發展壯大,還打造了專利產品的聯盟化集聚。竹纖維是吉林化纖開發的以竹材為原料的專利產品,為解決產品產業化和市場化過程中的問題,吉林化纖搭建了產品與市場、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的平臺,建立了“天竹聯盟”,推動竹纖維價值鏈資源整合、合作開發。現在,吉林化纖的竹纖維產品熱銷國內並銷往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5年來,吉林化纖不斷有新專案啟動或建成投產。眼下,新徵程已開啟,吉林化纖正繼續把優勢資源整合到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上,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再創輝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