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膠囊計劃,國產動畫人一次事先張揚的破壞式創新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動漫2023-01-31
簡介辦一家動畫工作室膠囊計劃的作品質量令觀眾驚豔,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這些作品多是國內年輕動畫團隊的原創“首秀”

動畫製作好嗎

一年一度“動畫人”大賽

2021年,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引發全網轟動,讓大量國內喜劇演員和編劇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在這之前,國內編劇往往沒法靠“純粹的喜劇”養活自己。頭部有能力的編劇都去做電影或劇集,沒有人會為幾分鐘的喜劇作品堅守在喜劇領域。而在其他綜藝節目裡寫段子、在影視劇中加入喜劇元素,是他們略微滿足自己無法釋放的表達欲的常見手段。

事實上,國產動畫行業也存在類似的困難。資金不足、專案週期長、風險高、市場反饋滯後等相關問題,都在制約著國產動畫的發展。對許多國內動畫人來說,靠“純粹的動畫”去養活自己非常艱難,他們為遊戲製作CG,為品牌製作廣告——當乙方,才是動畫人的“錢途”。

如果真有“一年一度動畫人大賽”,讓動畫人們當自己的“甲方”,他們會為觀眾交上怎樣的答卷?

2021年,一場名為“膠囊計劃”的國產動畫界先鋒實驗就此展開。和之前市場流行的國產動畫很不一樣,這次由B站提供資金,14個獨立動畫團隊,創作時長一年,每部作品十分鐘左右,以七種極致情緒作為關鍵詞,任選兩種組合,不限風格和題材。

這是數字內容產業一次難得的破壞式創新。

它符合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創新理論,動態均衡的市場經濟是健康狀態,而新生代創造者帶來的一系列創新過程,才會讓新的利益人群獲得超額利潤。“膠囊計劃”天然充當著市場經濟中先鋒者的角色,“計劃”內包含的所有參與者,都具備著強烈的創新者精神;他們對過往生產要素重新審視,並建構出符合當下需求的新產品,最終在市場的錘鍊中獲得現實回報。

今年秋冬,14部動畫作品陸續揭開帷幕,迎接觀眾的檢驗。

有講述父母在異國旅行的溫暖輕喜劇《辰光恰恰好》,有以酗酒男性回家和老鼠打鬥隱喻家暴的社會向作品《癔症》,有展現“社畜”從火星驚險返鄉的《熒惑歸途》,有直擊觀眾們“中二之魂”的《太空的奇俠基曼》……

兩個月來,不少國內動畫團隊都經歷了那個異常緊張的作品釋出之夜。他們中很多人第一次製作原創動畫劇情片,加班加點“肝”了一年,終於有了可喜的結果。

8。7分的豆瓣評分,千萬以上的B站播放量,超過5萬條彈幕,評論區盡是動輒數百上千字的“走心”長評。

小眾是先鋒的另一個代名詞,觀眾們一邊讚歎著這些作品的質量和創意,敲下無數個驚喜的感嘆號;一邊感慨這些優質作品值得更多關注和流量,紛紛充當“自來水”。

膠囊計劃,國產動畫人一次事先張揚的破壞式創新

B站部分使用者的評論截圖

他們將膠囊計劃與網飛重金出品的“行業天花板”《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類比,告訴新來的觀眾“膠囊計劃不遜於愛宕機”;但又不願將二者頻繁繫結,因為前者是主題更加寬泛、立足中國當下、真正地道的國產原創故事。

第一屆“膠囊計劃”的14部作品,為這場國產動畫行業的新嘗試開了個好頭。

來吧!辦一家動畫工作室

膠囊計劃的作品質量令觀眾驚豔,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

這些作品多是國內年輕動畫團隊的原創“首秀”。

被壓抑許久的原創表達欲一朝釋放,被商業專案反覆磨練的技術找到施展的戰場,成就了膠囊計劃“口碑炸裂”的振奮開局。

藉著膠囊計劃的短片機會,一些導演點亮了組建獨立動畫團隊的人生主線。

比如導演孔佑陽。在參與膠囊計劃之前,他曾加入《姜子牙》擔任主創,參與《白蛇2:青蛇劫起》。《熒惑歸途》是他的首個原創動畫作品,在膠囊計劃中播放量位居前列。

“星際返鄉”

是孔佑陽長期以來想要創作的故事主題。他是在北京求學的雲南人,每逢節假日都是“人口大遷移”中的一份子,而遊子思鄉就是《熒惑歸途》的情感核心。片中主人公外婆的一碗雞湯豆腐圓子,打動了無數觀眾。事實上,外婆的原型就是孔佑陽的奶奶,做完片的第二天,孔佑陽就回了老家,把片子拿給奶奶看。孔佑陽說:“她真的看懂了,很開心也很感動。她說‘你把我的雞湯豆腐圓子做進去了’,我說‘必須的’。”

做自己的原創作品始終是孔佑陽的目標,即便過去為其他大型動畫專案工作,他也會在業餘時間做點“小東西”來抒發表達欲。終於,膠囊計劃成為孔佑陽創立動畫工作室“超速心率”的契機。他的角色調轉,從打工人到創業者,從獨自“爆肝”到招募夥伴,從不時“摸魚”練手到睡在公司的摺疊床上。

為了獲得一場竭盡所能的完美“起航”,孔佑陽堅持不作任何刪減,導致《熒惑歸途》遠超出膠囊計劃原定的時長上限和製作體量。對他而言,

《熒惑歸途》不只是一部實驗作品,更是他以原創動畫人身份走向行業和觀眾的第一張名片。

而在膠囊計劃裡,孔佑陽格外喜愛的作品之一就是《癔症》。這部以城鄉結合部為背景、酗酒和家暴為主題、具有強烈的隱喻色彩的動畫短片,也是導演青菜園(本名蔡源青)的首部獨立原創作品。

早在求學期間,青菜園就反覆醞釀這個故事,終於透過膠囊計劃找到了完整講述它的機會。製作《癔症》期間,青菜園成立了莫名其妙動畫公司。未來他們要繼續製作“莫名其妙”“有點怪”的原創作品——

不那麼概念、聚焦社會話題、關注中國的小城市與小人物

,同時嘗試一些有趣的廣告和商業專案。

鬧起來!在原創中挑戰極限

動畫行業的生存壓力顯而易見。極少有動畫人能夠長期“為愛發電”,也不是每個從業者都能趕上國產動畫崛起的好時候。相比之下,遊戲CG製作、商業廣告成為動畫從業者們的出路。

為安放難以滿足的原創理想,動畫人們往往會選擇更具創作空間的業務板塊或商業專案,以求儘可能提升專案成果的“作品價值”。

膠囊計劃中《太空的奇俠基曼》總導演劉宇辰,是業內知名CG公司禾宇文石的聯合創始人。自2017年公司成立以來,禾宇文石與網易、騰訊、位元組跳動、莉莉絲、完美世界、三七互娛等多數中大型遊戲公司都有過合作,目前公司規模已達200多人。“我們幹這行的初衷都是想做原創,做遊戲CG業務一方面是靠它賺錢,一方面也是在故事上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劉宇辰說。

膠囊計劃中《齊日邁》的製作團隊PAPA映畫,則長期深耕在二維動畫廣告領域,曾與李寧、361°、拳頭遊戲、騰訊遊戲、網易遊戲合作。PAPA映畫最初選擇的廣告合作方向就是體育運動。創始人王柯表示,一方面他非常熱愛運動中的對抗精神和視覺表現力,另一方面則在於運動方向的廣告相對更加“出片”。“我們很注重原畫,透過鏡頭節奏一次次把視聽語言做紮實,我覺得能讓片子留下。”王柯說。

然而,動畫人的身份認同終究是不少從業者的“心結”。

膠囊計劃讓這些“蓄謀已久”的動畫人們,終於久違地過了一把原創的癮。

團隊成員的多年磨合、大量商業專案的長期錘鍊,讓這些從業者擁有了成熟的動畫技術、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管理經驗,拓展了其挑戰諸多“不可能”的空間。

在膠囊計劃中,《太空的奇俠基曼》堪稱是一部

“零差評”

作品。禾宇文石的首次原創機會,得到了團隊成員的充分重視,他們希望能做出一鳴驚人的作品。“我們做這個片子的感受,和你們看這個片子的感受一樣——終於到了我們可以做原創的時候,一定要鬧起來。”

在極度“中二”、極度怪異的故事走向背後,《太空的奇俠基曼》隱藏著深刻的“反英雄”主題。B站使用者的彈幕也玩得花樣百出,一度表示需要

“查詢導演精神狀態”

。電影級別的故事水準、爆炸的製作經費、每個角色的三種變體,10分鐘的片子埋下數十個“彩蛋”……對於製作團隊來說,創作這部作品就是在挑戰極限。

另一部動畫短片《齊日邁》則講述了一個草原摔跤手的成長故事。

這部作品從策劃階段就進行全員投稿,從十幾個題材風格各異的策劃案中敲定了展現傳統文化的草原摔跤主題。他們為這個故事設計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平實日常、炫酷科幻、傳統成長。最終,導演王柯選擇放棄更具商業屬性的噱頭,利用動畫前衛的表現力來展現傳統文化語境下永恆的成長命題。

如何把傳統文化講得有趣,是《齊日邁》最大的難點。

王柯表示,首先要把傳統文化放進故事裡。“搏克不是一個競技性很強的活動,講究點到為止,頒獎儀式也會先為輸的選手頒獎”,他介紹說,“而故事裡的摔跤手在競技舞臺上勝負心太重,透過回到從前搏克的自由環境,找回初心。”

同時,為避免故事鬆散,團隊選擇強化視覺元素,充分發揮動畫形式的表現力。

用圓圈的視覺符號,表現主人公對比賽的恐懼和解決問題的契機。

國產動畫需要先鋒短片

許多觀眾感慨,在看到膠囊計劃的系列短片之前,竟未發覺國內還有這麼多腦洞大開、創意出奇的動畫從業者。

動畫人做“從0到1”的原創作品不易。《癔症》導演青菜園曾在分享中表示:國內動畫人需要更多短片創作機會。

他在B站釋出的一則影片《我們的動畫生產可能缺失的一環》中提到:“動畫短片的投入不會特別大,卻會成為非常重要的發現創作者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動畫畢業設計如此重要,動畫人一輩子能有多少次不考慮外界因素、一年裡專心打磨一部片子的機會呢?”

有B站使用者在《癔症》評論區留言:看完(作品)才發現這個動畫公司,我竟然有點印象,再一看導演名字,我有關注這個UP主哎。上次看到的時候好像還是初建公司,人還沒招齊呢,沒想到已經出了這麼優秀的動畫短片,很高興見到一個新的優秀動畫公司的誕生,期待下一個作品的出現。

想讓動畫作品被大眾看見和記住更加不易。迎合大眾市場的商業動畫要打一張“安全牌”:改行業大IP、抓熱門題材,提升價效比。

而“安全牌”的另一面,就是成功作品的批次模仿導致的同質化困境。

《熒惑歸途》導演孔佑陽表示:“比如說傳統神話題材。如果大聖、哪吒火了,就全部都去做神話,那麼觀眾一定會疲憊,創作者也會疲憊。動畫行業需要有各種各樣的題材,百花齊放才是最好的。”

膠囊計劃中風格各異的動畫短片的誕生,離不開

高度自由和開放的專案創作環境

《番茄餐廳》是膠囊計劃中隱喻色彩最為強烈的作品,其編劇兼導演肖君逸曾跟隨公司一起參與過《愛宕機》第三季短片《迷你亡靈之夜》。

在接受娛理訪談時,他表示《愛宕機》的工作模式會更像乙方服務甲方,而膠囊計劃則完全是自由創作,盡情碰撞。“時長、題材、主題、風格,基本都沒有什麼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觀眾看完能有比較強的情緒上的反饋。”肖君逸說。

從未來發展上看,動畫短片扶持專案正讓創作者們迎來更多可能性。

一方面,原創動畫團隊之間產生了更豐富的交流,他們透過作品對話,啟發創作靈感。

《熒惑歸途》的導演孔佑陽驚歎於《太空的奇俠基曼》的“無厘頭”大製作,“太嗨了,太開心了,看完我一直都在笑”。

《太空的奇俠基曼》的導演劉宇辰反覆稱讚溫馨日常的《辰光恰恰好》,“它的生活化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真正的生活。我很喜歡這種生活化的表達,就像為什麼《基曼》的反派‘怪頭’要穿梭在廣州街頭,還騎著一輛共享單車”。

《齊日邁》的導演王柯則特別能理解《番茄餐廳》的巧妙構思,“他們用了番茄這個視覺符號,講述了一個非常殘酷和黑色的故事”。

另一方面,創作團隊透過膠囊計劃的原創作品,正在收穫更多專案邀約,拓展更多的創作可能。

比如《太空的奇俠基曼》釋出後,觀眾們的強烈好評增強了團隊的原創信心。有行業人士看中這部作品和團隊的原創能力,為他們帶來動畫電影或番劇方向的發展機會。正如觀眾們的呼喚,團隊也渴望並計劃在未來製作原創長篇動畫作品。

膠囊計劃為國產動畫行業上了14道“新菜”。或許觀眾不會喜歡其中每一部作品,但他們總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嘗一嘗,你就會知道,國內動畫人值得更光明的未來。

本文源自刺蝟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