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由 扶蘇談史 發表于 動漫2023-02-03
簡介這就要具體地考察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和地緣政治經濟條件,並結合咸豐時期清政府面臨的具體歷史形勢進行回顧分析

古代女將有哪幾個

引言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咸豐七年,太平軍處於極盛時期,而英法等國為修約等事,在沿海開始不斷施壓,清政府確實是內外交困。俄方看到了巨大的戰略機會,所謂為了焚燒貿易圈案件的善後明顯只是俄方的藉口,進行整體施壓來獲取更大利益是其主要目的。在受到清政府拒絕後,俄方連續由西伯利亞省長,駐京東正教大司祭巴拉第、普提雅廷本人和樞密院等方面向庫倫辦事大臣、理藩院及管理理藩院事的大學士裕誠本人行文,蠻橫地強行要求進行。

清廷則指示庫倫辦事大臣和理藩院等方面,再予拒絕,告知焚燒貿易圈案件由伊犁將軍等妥善辦理,不必進京商談。至於中國與英國等國的爭端,不需要藉助其他國家之力,沒有機密要事需要和俄羅斯商量等等。從中可以看出,俄方已經開始強行干涉中國內政外交,清政府雖一直想息事寧人,但俄方卻突然緊逼,提出讓清廷一時難以接受的要求。這裡的使節進京問題不僅在於形式,而在於實質。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固然,清政府此時尚無統一而專業的中央外交行政部門,影響了對外交涉的效率和專業性。

但俄方的所作所為,也已經超出了正常外交交涉的範疇,帶有強烈的侵略性和藉機恐嚇性質,清政府的外交機制在這種矛盾局面中艱難維持,傳統與現代不斷在此間摩擦、碰撞。很快,普提雅廷將到達天津,第二次鴉片戰爭將正式爆發,這正是巨大歷史變局的前夜,而焚燒貿易圈案件不經意間成為大變局的一個關鍵的前奏曲。

中俄東北交涉

和西北地區相比,中國在東北地區更早和俄羅斯發生接觸,而且透過《中俄尼布楚條約》等形成機制化的交涉和相應結果,形成了正常的日常邊貿活動,初步確定了兩國疆界的劃分等。

在17世紀末之後的一百餘年間,中俄兩國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維持了和平的交往狀態。但是,表面的平靜無法掩蓋底下的暗流洶湧。

從康熙年間的進逼開始,俄方從未停止伺機滲透,採取了步步為營的持久策略。到了咸豐初年,俄方已經在該區域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經營,累積效應日益明顯,《中俄尼布楚條約》所確定的內容面臨著巨大的突破壓力。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俄羅斯透過對華交涉,攫取了巨大的戰略和地緣利益,重塑了亞洲大陸尤其是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這其中,咸豐年間的中俄東北交涉是重要開端和主要塑型因素。

俄對東北地區的覬覦

追溯起來,俄人進入其所謂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時間遠在清入主中原之前。在中國明代時期,中國的西域和外部的中亞地區存在很多汗國等政權,和俄國並無直接接觸,而東北屬於奴兒干都司的管轄範疇,其外部在政治上則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

在17世紀初,俄國在基本平定西部與瑞典和波蘭等國的邊界後,開始著意經營東方。

這一區域距離俄羅斯腹地如此遙遠,為什麼引起俄人覬覦?前期上百年相對穩定的局面為什麼在咸豐年間被打破?這就要具體地考察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和地緣政治經濟條件,並結合咸豐時期清政府面臨的具體歷史形勢進行回顧分析。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中國東北地區的地緣條件

中國東北地區(尤其是其北部)雖然大部分位於寒溫帶,但具有獨特的自然優勢。從地緣結構上看,東北大平原北接外興安嶺,東臨大洋和長白山,西依蒙古高原,沃野數千裡,動植物資源豐富,海陸銜接,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有多個民族在此孕育發展,其中的契丹、金等政權都曾入主中原,清(後金)也是這一歷史地理區域的產物。

具體而言,這一地區的自然和地緣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土地肥沃,經濟潛力很大。中國的塞外通常被認為是苦寒之地,甚至不毛之地,但是那主要是指戈壁和沙漠地區,東北地區雖然平均氣溫較低,但生產力條件有很大不同。

南部的遼河平原與北部的黑龍江及其支流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等衝擊出了廣袤而肥沃的土地。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在高原、高山和大海的環繞下,又不像蒙古高原的氣候那樣嚴酷惡劣,從而使其物產比較豐富,生存條件相對較好。一方面,由於森林和草地茂密,腐殖質較多,土地廣袤而肥沃,從而為種植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另一方面,植被茂密,地域廣大,使得物種繁盛,也造成了這裡盛產動物皮毛等製品。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動物皮毛曾經是歐亞大陸重要的國際貿易物資和生活物資,也是中俄兩國貿易的重要商品。另外,東北地區還有黃金和其他大量礦產的蘊藏,可以作為工業原材料和貨幣。直到今日,東北地區仍然是中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

實際上,北半球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都處於這個緯度範圍附近。

當俄羅斯人翻越烏拉爾山脈,逐次向東經營西伯利亞後,就開始接觸到了遠比漠北荒漠之地肥沃得多的黑龍江流域。在以哥薩克為主體的拓殖團體的探險和遠征活動中,生存資源是他們直接和首要的獲取目標。明末至清初期,清軍忙於入關,定鼎中原,俄國人在黑龍江流域的活動並沒有引起中方關注。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到康熙年間,經過雅克薩之戰,清軍阻止了俄國人的進一步冒險。但是由於當時清廷正忙於和準噶爾部作戰,京師和西北安全壓力很大,也更為急迫,所以在東北方向則採取了相對保守的穩健政策。同時,俄國人也意識到其力量確實不足以與勃興之中的清王朝硬碰硬,也採取了穩健策略。

雙方透過條約規定、劃定的疆界,規定了雙方交往的一些初步規則等。但是,俄方並沒有停止向東方的滲透和推進,而是在當時的框架內積極穩固自己已經得到的地域,暗地裡仍逐步向黑龍江流域進行探查和滲透。到了道鹹之際,哥薩克的據點已經出現在本屬於中國領土的黑龍江流域的許多地點,但並未引起中方的注意和重視。

二是海陸毗連,戰略地位顯要。一個地域在地緣政治經濟結構中的角色和地位既是由其本身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的,也是由人類歷史的發展階段特點和狀態決定的。

中國的東北地區在歷史上更多的是作為中原地區的一個外部因素存在。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從東周的戰國時期到秦漢帝國時期,東北地域內相對溫暖和發達的遼河流域已經屬於中國版圖,但是其北部的黑龍江等流域主要為漁獵狀態的部族所佔據。此後一直到明代,東北地區的開發和管治重心都是在遼河流域。這種狀況與數千年間亞洲大陸的基本地緣政治格局緊密相連,即對中國而言,中原地區為政治經濟重心,四周為藩屬或邊疆區域。

中國與更遙遠的政治力量即使有一定聯絡,也不處於相關性強的大政治版圖裡,各個國際區域體現的是多中心的特點。

如果說

17-18

世紀俄國對東方的擴張主要還是以獲取土地和物資本身為主要目標,那

19

世紀後,隨著歐洲工業化的進展,海軍和海上貿易逐步發展到全球範圍,海權成為決定世界政治經濟版圖的決定性力量。

歷史思考:咸豐年間,中俄東北交涉的時代因素是什麼?

俄國作為一個陸地大國,在各個方向尋求大洋出海口,如黑海方向與俄羅斯的爭奪,波羅的海方向和瑞典等國的爭奪。

在東方,黑龍江直通西北太平洋,高居東北亞地緣格局的頂端,且毗連美洲大陸,地位非常重要。

無論是俄國新消化的西伯利亞等領土尋求出海口,還是與英國等強國爭奪歐亞大陸的勢力範圍,甚至前往北美洲,黑龍江的出海口都是俄國當時垂涎已久的戰略目標。

結語

總的來說,從彼得一世到葉卡捷琳娜等沙俄統治者,都把奪取黑龍江流域及出海口作為遠東政策的重心。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隨著英俄大博弈愈加激烈,這一戰略任務對俄國而言更加緊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