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由 星外星古典小鎮 發表于 舞蹈2021-06-03
簡介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Iosif Kotek 和 Tchaikovsky這部作品跟約阿希姆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約阿希姆的學生約瑟夫·柯泰克(Iosif Kotek也跟老柴學作曲)的演奏激發了柴科夫斯基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和想象力

協奏曲是什麼意思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和鋼琴一樣,小提琴也是演奏協奏曲最好的樂器之一。今天為大家分享有“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美譽的經典作品,它們分別是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先來說說前三首作品。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和著名的小提琴家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和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被約阿希姆讚譽為“德國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約阿希姆說:“德國人有四部小提琴協奏曲。最偉大的毫無疑問是貝多芬的。勃拉姆斯的則認真地和它爭奪第一的位置。最豐富、最誘人的是布魯赫的。但是最內斂的是門德爾松的作品,那是內心的一顆寶石。”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我應該不是非洲人吧……啊?”

這是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獻給他的同事兼小提琴家弗蘭茲·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儘管這首音樂被樂迷們認為是小提琴協奏曲中的“無冕之王”,但克萊門特當年的首演並未引起轟動的效果,因為他沒怎麼練習就登臺視奏了……

雖然這部作品的旋律富於獨創之美,構想宏大寬廣,結構極其明晰,音樂思維有強大的邏輯力量,不過它一直被冷落,很少人演奏,甚至很少人記得貝多芬有過這樣一首作品。這種情況直到19世紀中葉才有所改變。

1844年,主持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門德爾松安排了貝多芬這首作品的演出,引起極大的轟動。此後這首曲子得以流傳下來,並奠定其後來的經典地位。當年門德爾松三十五歲,而當時演奏貝多芬這首協奏曲的正是尚未滿十三歲的約阿希姆。

神童的演奏給在場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若是放在今天,類似於#約阿希姆超技演奏貝多芬#這樣的話題是一定會上微博熱搜的。約阿希姆的演奏刺激了大家對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趣。

門德爾松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門德爾松最後一部重要的協奏曲作品,通常在介紹這部作品時,人們更多會提及作品和小提琴家大衛·斐迪南(Ferdinand David)的淵源,而忽略了小小年紀的約阿希姆其實也對這部傑作提供過一點早慧的意見。

這部作品是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首席大衛·斐迪南請門德爾松為樂團和自己創作的,大衛在書信中懇請門德爾松,希望能在自己深受痛風困擾而無法再演奏之前,為自己最後再創作一首作品。門德爾松答應了這個請求,不過因為諸多原因,他時隔六年多才完成手稿,甚至在首演和出版之前依然在不斷修改作品細節。

這部協奏曲在許多方面都進行了創新,與傳統作法不同的是樂曲幾乎剛開始時就讓小提琴出場獨奏,這與以往先安排樂隊開場的慣例不同;另外,音樂中的華彩樂章也很特別,一般來說,華彩是由獨奏者即興創作而且位於樂章的末尾,然而門德爾松卻將這首作品中的華彩安排在再現部之前;這部協奏曲的樂章之間是沒有停頓的,前兩個樂章之間由巴松管連線,行板結束後幾乎立刻轉入第三樂章,這樣的連線是為了防止觀眾鼓掌。

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四部作品中和約阿希姆關係最密切的是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他是這部作品的首演,而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不過紛至沓來的演出邀約也給兩位音樂家帶來了困擾。因為首演時,這部作品的樂譜尚未出版,若要演出,只能使用手抄樂譜。

可為何樂譜遲遲不能出版呢?雖然作品是勃拉姆斯寫的,但是約阿希姆在演奏過程中也不斷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所以一直不能定稿。

於是勃拉姆斯也急了,寫信給約阿希姆說:“這樣一直改來改去不是辦法啊!……我想樂譜上應該將你的名字也寫上去,畢竟在小提琴音樂部分,你費了很大的力氣。”勃拉姆斯說得婉轉,但是心中對約阿希姆“干涉”太多略有不快的感覺其實很明顯了。

約阿希姆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不過,約阿希姆和勃拉姆斯是最親密的音樂戰友,他們的合作偶然中有著必然。約阿希姆在門德爾松的支援下出道登場,而勃拉姆斯則是被舒曼賞識提拔而嶄露頭角,門德爾松和舒曼又是極為要好的朋友,所以約阿希姆和勃拉姆斯相識,一點也不意外。

二人相互成就了對方,如果沒有約阿希姆的“干涉”和協助,勃拉姆斯的這首作品或許不一定能成為小提琴音樂史上的經典大作。二人的切磋和意見交換讓勃拉姆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音樂。雖然這部作品只署了勃拉姆斯的名字,但是音樂中透露著二人奇妙、可貴的友誼和特殊感情。

柴科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必聽之作 | 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Iosif Kotek 和 Tchaikovsky

這部作品跟約阿希姆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約阿希姆的學生約瑟夫·柯泰克(Iosif Kotek也跟老柴學作曲)的演奏激發了柴科夫斯基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和想象力。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正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湖光山色中休養生息時,他的學生約瑟夫·柯泰克前來拜訪他,兩人一起演奏了愛德華·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小提琴和鋼琴的改編版,這成為柴科夫斯基創作協奏曲的催化劑。

由於柴科夫斯基不是小提琴家,於是他向柯泰克徵求小提琴獨奏部分的意見。在完成慢板樂章的當天,柴科夫斯基給他的兄弟阿納託利寫了一封信:“不用說,如果沒有他,我什麼也做不了。他拉得太棒了!”

柴科夫斯基原本想將這部作品獻給約瑟夫·柯泰克,但關於二人的流言蜚語束縛了他的這個想法。不過他們的戀人關係也並非空穴來風,只是柴科夫斯基在公共場合不得不煞費苦心掩飾自己的性取向。

1881年,柯泰克拒絕演奏這部作品,他認為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不會受到歡迎,而且會損害自己剛剛萌芽的事業,之後二人便斷絕了來往。據猜測,也許是對柴科夫斯基曾把這部作品題獻給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利奧波德·奧爾感到不滿,柯泰克才拒絕演奏它。

不過利奧波德·奧爾也沒有首演這部作品,因為這位小提琴家認為這部作品在技術上是無法演奏的。直到1881年,這部協奏曲才由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羅斯基首演。

本文參考文獻:

楊照《呼吸》

辛豐年《音樂筆記》

- end -

*文章轉自:音樂之友

*微信編輯:星妹

*圖片:網路

*轉載、投稿、合作: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