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中醫診脈咋能看出那麼多,看了這篇你也會

由 每天都要瘦一點 發表于 舞蹈2021-06-04
簡介(PS:這也是為什麼必須要四診合參,不能只靠把脈,因為一種脈可以代表多種臨床意義,甚至是相反的,需要其他診法結合來判斷)從脈勢辨——虛脈與實脈脈勢是指脈的流利度、力度等

仙脈各個手指代表什麼

說到中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把脈,有些患者還喜歡以把脈來判斷這個醫生“中不中”。透過把脈,中醫像有第三隻眼,常常能窺探出很多身體甚至心理的疾病,給中醫治病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但中醫診脈究竟是看什麼?又是怎麼看出身體的疾病的呢?

診脈是中醫在《黃帝內經》時期就開始使用的方法,在手腕部把脈只是其中的一種,也是現在最常用的,叫“寸口脈”。

明代李中梓總結了28種脈,其中有19種脈象在臨床上經常能遇到,即浮、沉、遲、數、虛、實、洪、細、弦、緊、滑、澀、促、結、代、緩、濡、弱和微。

中醫大夫主要從位、數、形、勢四個方面判斷患者是什麼脈象,然後根據各種脈象所代表的意義(劃重點),綜合其他診法進行判斷。

中醫診脈咋能看出那麼多,看了這篇你也會

有些脈象只是在一個方面出現改變,有的脈象則可以在多個方面出現改變。以下要介紹的六種基本脈象都只在一個方面出現改變。

從脈位辨——浮脈與沉脈

脈位就是脈跳動位置的深淺。

有些人的脈,手一搭,還沒用力就已經感覺到了。這就是脈象偏浮。有這種脈象的人要麼身體較瘦,要麼可能得了感冒。中醫說,感受外來的風、寒、暑、溼邪氣時,正邪鬥爭的“戰場”在體表,正氣抗邪,脈氣受到鼓動,脈就比正常時跳動得表淺,或者說更為明顯。

與浮脈相反的就是沉脈,就是一般不容易摸到,要用較大的指力去找,主要見於裡證。裡證是指病變部位在內,多指在臟腑,可因正氣不足所致,也可因病邪在裡引起。不管是正氣原本就不足還是病邪所致,病變的部位比較深,因此,脈位也比較深。

從脈數辨——遲脈與數脈

脈數主要包括兩方面,即脈搏跳動的快慢、跳動節律是否規整。後者涉及的節律不規整脈象,是指促、結、代脈,這裡暫且不談。

遲脈指脈跳動速度不及常人,“一息不足四至”(一息指醫生保持正常均勻呼吸時,一呼一吸的時間)。如以分鐘計,就是一分鐘脈搏跳動不到60次。

與遲脈相對的是數脈。數脈一息五至或六至(每分鐘脈搏跳動次數在90~120次)。

遲脈多見於寒證,數脈多見於熱證。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氣血有熱的時候執行快,脈搏跳得快;若有寒邪,寒主收引、凝滯,氣血執行慢,脈率也相應變慢。這是最常見的臨床意義。

但在個別情況下,陽虛患者,主要是心陽虛的患者也可出現數脈。道理何在呢?

心主血脈,要依賴心氣、心陽的推動滿足身體的需求。而心氣虛、陽虛而推動無力,為了補償血運的不足,心臟的跳動次數就會增加,脈搏也隨之加快。特別是在心陽衰竭時,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心力衰竭時,脈象變得很快,多為數脈,甚至出現疾脈(每分鐘脈搏在140次以上)。這種脈雖跳動快,但在氣勢上不足,即數而無力。

中醫診脈咋能看出那麼多,看了這篇你也會

遲脈有時也可見於熱證。當熱邪內聚與實邪互結,阻滯了氣血執行,具備熱與阻兩個因素時,也可見遲脈。此外,血瘀阻絡,血行緩慢,壅阻脈道,也可見遲脈。

(PS:這也是為什麼必須要四診合參,不能只靠把脈,因為一種脈可以代表多種臨床意義,甚至是相反的,需要其他診法結合來判斷)

從脈勢辨——虛脈與實脈

脈勢是指脈的流利度、力度等。

虛脈和實脈就主要是脈的力度的不同而區分的。虛寸、關、尺三部,無論浮取、中取還是沉取,脈象均軟弱無力;實是寸、關、尺三部,無論浮取、中取還是沉取,應指均有充實感,強勁有力。

虛脈常見於虛證患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都可以出現無力的脈象;實脈常見於實證,機體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邪正鬥爭的表現。

正常人也可出現實脈,但必須具備“和緩”的特徵,是氣血旺盛的表現。因此,在臨床上一定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脈形,主要指脈的寬窄和長短。例如,氣血不足的患者,會呈現細細的脈,摸起來像線一樣,我們稱之為細脈。

古人有一句話,“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意思是心裡覺得很明白,但手指下的感覺往往難以分辨,就是在講學脈有一定的難度,運用起來也比較難。這就需要透過長期的實踐去總結經驗,但我們這次所講的這些脈象只要從理論上掌握了,在臨床實踐中便可診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