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康縣鑼鼓草:跟著鑼鼓聲勞動、唱歌

由 隴上非遺 發表于 舞蹈2021-06-05
簡介勞動時,兩三個人,在地邊上敲鑼打鼓,大部分人一邊薅草,一邊隨著鑼鼓的鼓點唱薅草歌,整片推進,互幫互助,場面熱鬧,氣氛活躍

鑼鼓草怎麼做的好吃

“鑼鼓草”又稱“打鑼鼓草”,是一種流傳於甘肅省康縣南部地區田間地頭,類似於勞動號子,但又比一般的勞動號子更具有表演性的一種傳統勞動歌舞藝術形式。

康縣鑼鼓草:跟著鑼鼓聲勞動、唱歌

康南地廣人稀,不論是大集體時代還是後來的包產到戶,每個村子都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大集體勞作習慣。勞動時,兩三個人,在地邊上敲鑼打鼓,大部分人一邊薅草,一邊隨著鑼鼓的鼓點唱薅草歌,整片推進,互幫互助,場面熱鬧,氣氛活躍。康縣鑼鼓草,具有率真質樸的音樂個性,保留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樸素的音樂資訊,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康縣鑼鼓草:跟著鑼鼓聲勞動、唱歌

傳說,19世紀末(清代末期),一路太平軍路經康南,部分傷殘體弱計程車兵,留落休養,從此便在康南安家落戶,世代生活於此。由於康南地廣人稀,農田草荒嚴重,為增加勞動效率,互相幫助,便形成了“打鼓鑼草”這一勞動習俗。

康縣鑼鼓草:跟著鑼鼓聲勞動、唱歌

鑼鼓草歌演唱者可以按照固定的唱本唱,也可以根據環境情景的變化,現編現唱,歌詞通俗易懂,富有詩意,情趣橫生。有的含蓄幽默:“薅草薅到趙家梁,日落西山齊發忙;只有一個懶小姐,給鋤頭把兒在餵奶。”有的格調高雅,純樸執著。鑼鼓草的樂器主要是鑼和鼓,編排成形,上舞臺表演節目時,需加入其他打擊類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