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由 往來雜貨鋪 發表于 舞蹈2021-06-08
簡介地理條件導致了本土文化發展較慢、伊斯蘭文明在航海領域的成就、附近發達文明對東南亞環境的無力、殖民者的特點與行事風格、伊斯蘭教育對底層民眾的吸引力、戰後格局等等複雜因素,都在助推印尼成為一個事實上伊斯蘭化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什麼關係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印尼國旗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國土面積191萬平方公里,全國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佔世界穆斯林總人口的1/8。

印尼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的基礎是至高無上的神,總統就職宣誓也以“託福於全能真主的恩賜”開頭,以至於近年來民間的宗教氣氛愈發濃烈。但該國並沒有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所以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到國家本身並不是伊斯蘭國家,這是注如巴基斯坦,伊拉克等伊斯蘭國家的不同之處。

其實不論是從民族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印度尼西亞與中東的伊斯蘭國家都有巨大差別,地理上與阿拉伯半島相隔遙遠,中間還有對東南亞影響巨大的印度文明,更不用說中國很早就與當地零星通商,伊斯蘭教跨越重洋在這裡大規模開枝散葉著實令很多人感到奇怪。在同為沙漠環境的中亞和北非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因為臨近伊斯蘭教發源地,傳播開來似乎很合理那東南亞的印尼又是怎麼回事?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7世紀時起源於蘇門答臘島巨港的佛教國家“室利佛逝”逐步做大,最強盛時勢力範圍一度包括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爪哇島的大部分土地,併成為佛教中心,擁有較高的文化影響力。後來爪哇島的夏連特拉政權則建立了佛教建築婆羅浮屠。印尼群島上的印度化、佛教化痕跡非常明顯。

14世紀時,群島的主人換成了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在擊敗了南下的蒙古帝國以後,這個王國進入了全盛期,除了巴布亞,理論上控制的疆域已經可以看到今日印尼的影子。

這裡說一下,蒙古帝國單從經濟上來說,對世界商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正是因為蒙古帝國的擴張,使得善於經商的穆斯林開始遍佈全世界,而印尼因為適宜的時候環境,總有豐富的香料資源,這使得大量經商的穆斯林雲集於此,這些穆斯林商人不僅帶來了各地的商品,也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伊斯蘭教就這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滿者伯夷對其下的領土並不能完全的直接控制,很多地區僅僅是臣服狀態,而地方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最終,滿者伯夷沒能盡享列島印度化的紅利,被臣服於自己的東爪哇穆斯林商人聯合地方長官推翻,伊斯蘭教的小國建立。

在印度南部的商人掌握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貿易的同時,來自西方的阿拉伯船隊也在向這片黃金海路滲透,甚至比印度人有著更強的航海知識和商業頭腦,逐漸取代了他們。而隨著印度本身進入了伊斯蘭化的莫臥兒時代,印度商人中穆斯林成分也在增加。他們都在向東湧入東南亞。其長期結果一方面是印度半島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化一方面是伊斯蘭教的力量開始借道加速進入東南亞。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到了15世紀,印尼的伊斯蘭教政權利用傳教能力、控制貿易帶來的資金、馬六甲與馬來半島的蘇丹國的支援以及必要時刻的武力,已經讓伊斯蘭教大致沿著北蘇門答臘、馬來亞(因地緣上與蘇門答臘較近,印尼歷史無法不涉及馬來半島)、東蘇門答臘、東爪哇、小巽他群島、西爪哇、婆羅洲的路線迅速傳播。這一傳教勝利逐漸鞏固直至今天成為世界上穆斯林數量最多的區域。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在隨後的殖民統治時期,不論葡萄牙人或是荷蘭人都不是人多勢眾的強權,他們的殖民地更類似於對於重點貿易節點的佔領或公司化經營管理。少量的殖民者無法改變殖民地民眾的主流文化,打擊當地政府的同時拉攏當地勢力才是比較合理的選擇,於是伊斯蘭教也成為了殖民者的文化武器,未經打壓甚而被鼓勵。歐洲人遠在遙遠的地球另一頭尤其當地宗主國還是商業至上的荷蘭人既人口不足,又缺乏傳教熱情伊斯蘭教在印尼的發展便不受較大影響。

於是伊斯蘭教在殖民時期依舊在暗中擴張,特別是殖民者出現了打壓南洋華人,擊潰瞭如蘭芳公司這樣的華人社團,客觀上減少了伊斯蘭文明傳播的競爭者。

此後,東南亞遭遇了日本的侵襲。但和幾乎所有的東南亞被殖民國家一樣,日本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有著殖民者和解放者的雙重涵義,日本對這些橡膠帝國的統治往往建立在支援本地勢力反抗西方統治的基礎上。畢竟,當時東南亞除泰國外都已淪為殖民地。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伊斯蘭教又一次成為了文化武器,日本拉攏當地的伊斯蘭勢力打擊荷蘭殖民力量。從後來的結果看,這讓印尼獨立後那些國父級的政治家、軍人,普遍具有日本背景和伊斯蘭背景。這個現代國家的走向,也在這些國父的引領下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

遠離中東的穆斯林——印度尼西亞

蘇家諾(印尼首任總統)

蘇加諾本人也是一位穆斯林其建國五項原則中便包括必須有宗教信仰

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化是一個持續至今的歷史過程。

地理條件導致了本土文化發展較慢、伊斯蘭文明在航海領域的成就、附近發達文明對東南亞環境的無力、殖民者的特點與行事風格、伊斯蘭教育對底層民眾的吸引力、戰後格局等等複雜因素,都在助推印尼成為一個事實上伊斯蘭化的國家。而且這是一個2。6億人口且還在快速增長的國家。而印尼,也在仰賴宗教提供的認同感,進行著萬島之國土著文明的整合。

只是,也許這一切都有副作用。在憲法中並未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印尼,如今街頭保守著裝越來越多,讀經節目成為熱門真人秀,很難預計未來又該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