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由 智做歷史 發表于 舞蹈2021-06-12
簡介【戌時】(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朝食怎麼讀

現在人們經常用十二小時制或者二十四小時制來計時,但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發明了多種計時方法,尤其是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給你一炷香的時間”、“又過了半個時辰”“半夜三更”這樣的話語,那麼古時候的“一炷香”“半個時辰”放到現在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呢?古代人又是如何計量時間的呢?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西漢時期,人們便開始把一晝夜的名稱固定下來,分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映、哺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個時辰,並且用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標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子時】(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而到了宋朝以後,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 醜正……以此類推,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經常會看到電視劇裡出現一些打更的人,晚上拿著個燈籠,一遍敲,一邊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而古代的“更”又是怎麼計算的呢?(注:此處“更”在方言中讀“jīng”漢語規範化後讀“gēng”)。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宋史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至昏夜雞唱,放鼓契出,發鼓、擊鐘一百聲,然後下漏。每夜分為五更,更分為五點,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節。每更初皆雞唱,轉點即移水稱,以至五更二點,止鼓契出,凡放鼓契出,禁門外擊鼓,然後衙鼓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止焉。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古代的更如果按照現在的時間來計算:

19:00-21:00(戌時)為一更,

21:00-23:00(亥時)為二更,

23:00-01:00(子時)為三更,

01:00-03:00(丑時)為四更,

03:00-05:00(寅時)為五更。

古代人是如何計量時間的?打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由此可見,所謂“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又如《西遊記》第一回:“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裡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便是讓孫悟空在半夜11時至1時前去拜會菩提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