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由 南齋孤風 發表于 舞蹈2021-06-23
簡介03對後世祭孔樂舞的深遠影響(一)隋朝是中國禮樂發展史上的特殊時期項陽先生曾在他的《中國禮樂四階段論綱》一文中對中國禮樂制度的發展進行了四個階段的劃分

隋唐樂舞理論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隋朝樂舞的藝術價值應該是具有時間性的。

在隋朝祭孔樂舞產生之初,其代表著隋朝的國家雅樂水平和整體的國家雅樂體制的形成與完善。

而在現今社會,

隋朝樂舞的歌、樂、舞、禮四者合一的形式

,仍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雅樂研究中的典範之作。

01

承前啟後的禮樂發展成果

隋朝是一個經歷了長時間分裂後得以大一統的一個朝代,其官制、民俗、政治等種種方面都體現出承前啟後的時代特徵,禮樂的發展也不例外。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02

對統治者教化於民的助推作用

眾所周知,魏晉時期是我歷史上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十分發達的一個時期,同時也是儒家被擠下國家主流思想文化的一個時期。

這個時期的知識分子多特立獨行、不拘於禮節,同時又縱情山水、灑脫倜儻

,較之儒家的積極“入世”的理念,他們的行為更多了一些道家的清靜無為的作風。

(一)以儒道互補形式存在的儒家思想

簡單地將魏晉南北朝時期認作是道家壓倒儒家、玄學戰勝儒學的觀點卻也是片面的。

魏晉時期的名士代表何晏、郭襄等人對於儒道兩家的經典論著都有較為全面的把握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們獨特的論點。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雖然他們的一些觀點都是偏向於道家的形而上的特徵,但是他們討論的問題之中既有儒家的理論範疇也有道家的理論範疇。

雖然推崇“以無為本”,追求自然天性,但是也不完全否認儒家的仁義理論,這就是文化史中常常說起的“儒道互補”。

所以隋朝時期的儒家雖聲勢較弱而但思想仍在。

結合這個時期由於朝廷九品中正制盛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官場讓一些清高孤傲的知識分子選擇了一條迴歸自然、解放天性的自由之路,

另一種層面上也是文人的一種被迫“出世”的表現。

(二)儒家的入世思想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呂思勉認為魏晉時期玄學思想盛行,人們追求“出世”,

知識分子追求本性迴歸山野而不致力於致仕治國之學,這是一種讓社會趨於滅亡的思想趨勢。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這種思想可能會在一定的時期之內為人們所崇尚,但是其不符合社會發展的一元性規律,會招致社會乃至國家的滅亡,所以在魏晉之後,玄學漸漸從社會主流思想的位置上被世人所排斥。

這為隋唐時期致力於“積極入世”的儒家的再次復興埋下了種子

,也為專門為歌頌儒家始祖孔子的專題祭孔樂舞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三)儒家思想有利於教化於民,維護社會安定

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更為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君王的權力提供了理論支援,有利於穩定統治秩序。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孔子和儒家學說宣揚“仁”“德”“禮”,其有利於淳化民風、提高國民素質積極影響受到了統治者的贊同。

在思想基礎和國家政策基礎都完備的情況下,專題祭孔樂舞應運而生,隋朝的專題祭孔樂舞為孔子歌功頌德。

將孔子的“經國立訓,學重教先”、“刪詩正樂”等功德以樂舞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頌揚孔子功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達到統治者教化於民的目的。

03

對後世祭孔樂舞的深遠影響

(一)隋朝是中國禮樂發展史上的特殊時期

項陽先生曾在他的《中國禮樂四階段論綱》一文中對中國禮樂制度的發展進行了四個階段的劃分。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他認為中國的禮樂制度,並沒有在東周之際隨著禮崩樂壞而消失,東周之際崩壞的是周禮,禮樂觀念在歷代統治者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禮樂制度在歷朝歷代都得以延續和發展。

項陽先生認為,

隋朝時期是我國封建時期禮樂制度的一個定型期。

這個時期的禮樂制度有了規範性和概念上的界定,其樣式可以為後世所遵循。

(二)隋朝專題祭孔樂舞對後世祭孔樂舞的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隋朝的祭孔樂章在《隋書》中只留下了對歌詞和“奏《誠夏》之樂”的記載,而據《隋書·音樂志》的記載,《誠夏》為皇帝初獻所奏之樂。而在《舊唐書·音樂志》的記載中就有了迎神、送神、奠幣等禮儀形式的記載。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宋朝時期禮節更加繁複多樣,元朝延續宋朝,明朝時期規範為迎神、奠帛、初獻、亞、終獻以及撤饌送神的六個樂章,清朝則延續了明的禮儀形式。

由唐至清的的這些禮儀形式必然不是橫空出世,都受到了前朝雅樂的影響。

隋朝祭孔樂舞對後世祭孔樂舞的另外一個影響體現在歌詞的格律和形式上,隋朝祭孔樂舞由五對四言詩句組成。這種四言詩句的格律形式一直延續至清朝都未做改變,足以見其莊重性和嚴肅性得到了歷代制樂者的認可。

04

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祭孔樂舞是我國雅樂文明的成果,流傳至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祭孔樂舞在今天所帶給我們的已經不僅僅是其本身的藝術形式的價值,更多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底蘊的價值。祭孔樂舞將儒家文化和禮樂文明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這在現代的傳統文化教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當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導致傳統文化教育缺失

從上個世紀末的改革開放開始,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物質生活前所未有的豐富充實,但是物質與精神的發展卻出現了失衡。

人們對速食性文化的追求,導致了現代很多人的精神生活的空虛和道德的失衡。

隋朝祭孔樂舞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現代學生們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沉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之餘被強壓著學習了很多項能,但是大部分家長都是受到了功利主義想法的支配。

希望孩子學習課外技能可以在將來為升學增加砝碼,並不會考慮到去拓展孩子們對於優秀的 傳統文化的興趣。

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忽視,對傳統美德的不屑一顧,對精神生活的忽視,終將會導致道德大廈的傾頹。

(二)祭孔樂舞是宣揚傳統文化的載體

祭孔樂舞是我國的儒家文明和禮樂文明的完美結合,在如今的傳統文化教育中,以祭孔樂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展現視窗,讓所觀之人都感受到道德和禮儀之邦的魅力。

自覺地弘揚傳統美德,認可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具有積極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