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三角承臺的鋼筋怎麼鋪3。承臺施工工藝及要點。承臺施工工藝及要點

由 路橋二哥 發表于 舞蹈2021-06-29
簡介在地下水位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時,宜採用井點降水及在基坑四周開挖排水溝和集水井,隨時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溝和集水井的深度應比基坑底深0

三角承臺的鋼筋怎麼鋪

3。承臺施工工藝及要點

鑽孔樁施工結束並檢驗合格後進行承臺基坑開挖。開挖根據地質情況和工程特點採取放坡開挖或設定支護結構後開挖。基坑開挖好後,設定墊層,並準確定位後綁紮鋼筋、安裝模板、澆注砼。承臺砼達到拆模條件後及時拆模,並進行基坑回填。

3。1基坑開挖

為防止地表水浸泡基坑,避免基坑邊坡失穩,在基坑開挖線以外10m處設定截水溝,以排除地表水。有水基坑採取在基坑四周設排水溝及集水坑,配抽水裝置進行抽排。

採用挖掘機放坡開挖,如邊坡不穩定,則以簡易板樁進行臨時支護。坑底預留30cm人工清底。並根據地形、地質情況,設定木樁或鋼樁等臨時支護措施,防止邊坡坍塌。基坑開挖完成後設定墊層注14。 Comment by lenovo: 墊層高程應嚴格控制,過高會導致承臺保護層不夠或墩柱高度不足,過低會造成承臺混凝土超方

3。2鋼筋加工及安裝

(1)調整樁頭鋼筋。

鋼筋綁紮前應清理樁頭鋼筋,具體為:清理鋼筋上的淤泥,用鋼絲刷刷乾淨,把彎曲的鋼筋調直順,調整間距滿足設計要求、按照圖紙要求將樁頭鋼筋往外側彎一定角度,如果圖紙沒要求一般與豎直方向成15度角。

(2)加工成型承臺各部分鋼筋。

在鋼筋加工場,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加工成型各部分使用承臺鋼筋。加工鋼筋時表面應清潔且鋼筋平直無區域性彎曲,成型後的半成品尺寸應滿足規範要求。每個半成品均要有半成品標識牌,標明墩號、樁號、節號、質量狀況。

(3)根據測量放樣位置,按照圖紙標明的主筋間距,在墊層上依次畫出主筋位置,主筋間距必須均勻。

(4)綁紮底板鋼筋、頂板鋼筋、綁紮水平筋

綁紮底板主筋前必須擺放墊塊,根據保護層的厚度確定墊塊大小注15。一般底板保護層較大,宜採用混凝土墊塊,按每1m左右距離成梅花型佈置注16。底板鋼筋如有綁紮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規範要求,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如採用焊接接頭,除應按焊接規程規定抽取試樣外,接頭位置也應該施工規範的規定。 Comment by lenovo: 墊層施工時需控制高程 Comment by lenovo: 1平米不得少於4塊

鋼筋綁紮時,底板水平筋與主筋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紮,側面水平筋的相交點都綁紮。綁紮時扎絲一律甩頭向內,採用8字扣,不能順綁,保證鋼筋不移位。

頂板鋼筋綁紮時,要保證水平筋間距均勻,綁紮採用滿綁,扎絲一律甩頭向內,採用八字扣綁紮。

(5)安裝墩柱預埋鋼筋。墩柱鋼筋可以採用提前在鋼筋場地綁紮或現場綁紮,提前加工好的使用吊車吊裝就位,吊裝時必須保證墩柱中心位置以及墩柱垂直度;採用現場綁紮時必須在承臺內預埋豎向主筋。承臺內的墩柱段鋼筋必須在澆築前完成綁紮注17。 Comment by lenovo: 安裝定位需準確,安裝完成後由測量複核後。

(6)安裝模板。鋼筋安裝完成後,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安裝模板。模板全部採用鋼模板,並保證模板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模板拼裝可利用小型吊具在基坑內逐塊組拚,拼接表面必須平整、支撐牢靠。支模前用全站儀測放承臺四角點,墨線彈出模板的邊線,支模後再用儀器進行復合校正注18。 Comment by lenovo: 模板定位完成後,測量隊複核預埋件位置,反正加固模板過程中,鋼筋骨架產生移動,影響預埋件位置

3。3混凝土澆築。

混凝土澆築採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混凝土輸送車運送,混凝土泵車泵送入模,分層澆築,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注19。澆築完成後,及時覆蓋澆水養生,強度達到70%設計強度後,拆除模板,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後,馬上對基坑進行回填養護。 Comment by lenovo: 混凝土塌落度控制100~120mm。

混凝土分層澆築,層厚控制在30cm以內。砼從預埋墩身鋼筋內澆築,以免砼對鋼管架和墩身鋼筋形成偏壓而產生變形;插入式振搗器搗固密實,一次性連續澆築至設計標高。

澆築過程中設專人隨時檢查鋼筋和模板的穩固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築到頂初凝後,立即進行灑水覆蓋養護,達到規定強度後拆除模板。其質量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基坑的回填工作。

承檯面積較大,施工中採用多臺布料杆分割槽進行,每區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進行澆注,鄰兩區的交界處要注意振搗,防止出現漏振。混凝土的澆注順序為自墩身預留鋼筋位置向外澆注,主要目的是保證墩身附近處混凝土的質量,在澆注過程中要防止承臺邊部浮漿太多,造成表面收縮裂縫注20。 Comment by lenovo: 承臺底部採取措施防止漏漿,造成承臺底部空洞、蜂窩麻面

3。4承臺施工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⑴塌方

①原因分析

A。基坑開挖較深,未按規定放坡,或者透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邊坡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

B。在基坑兩側,堆放大量土方或施工便道距離基坑過近,在重力或者外力影響下使坡體內剪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塌方。

C。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由於排水、降水措施不當,一方面土層受水的影響而溼化,內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由於土方的流失,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穩定。

D。在挖方時由於操作方法不當出現掏空現象,使土體失去穩定。

⑵預防措施

A。根據土的分類,力學性質確定邊坡坡度。一般情況下可參照表5執行。

表5 基坑的坡度引數表

B。採用機械挖方時,應根據不同土質,不同的坡度值,放出基坑邊線,在挖方時要邊挖邊修坡,每次修坡深度不宜超過1m。

C。在坡頂上棄土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的距離應根據挖方深度、堆積土數量和土的性質確定。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1。2m,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

D。在受地下水、地表水影響的基坑,應根據不同深度,不同土質確定排水方法。當基坑深度大於3。0m且屬砂性土,宜採用井點降水。降水深度掌握在基坑底以下0。5~1。0m。對深度不深的基坑可採用集水井直接排水持續不停進行,避免基坑被水浸泡。

E。人工挖方時,應該自上而下順序進行,要邊挖邊修坡,每次挖方深度不宜大於1m,在將近1m時候就應該修整邊坡。

F。基坑的底面尺寸應滿足施工要求,一般應在基礎平面尺寸外各邊放寬0。75~1。0m,作為支模及開挖排水溝、集水井之用。當基坑底面尺寸不能滿足滿足需要,而採用修坡放大基坑底面尺寸時,坡腳宜用土袋堆砌,以維持邊坡穩定。

⑶圍護基坑失穩

①原因分析

A。沒有貫徹邊開挖邊支撐的原則,支撐不及時。

B。支撐結構不合理,在不適宜使用擋土板的場合使用了擋土板,或雖採用了鋼板樁圍護,鋼板樁的型號偏小、入土深度不足而使鋼板樁產生較大的變形或位移。

降水效果欠佳,或由於附近管線位移而導致漏水,影響圍護結構的穩定。

外力影響圍護結構的穩定。

②防治措施

A。基坑應根據不同土質、不同深度採用不同的圍護方法。當採用鋼板樁圍護時,可參照表6執行。

表6 鋼板樁入土深度引數表

B。當基坑採用擋土板作為圍護措施時,在挖土深度不超過1。2m時,就應進行第一道支撐,以後挖土和支撐交替進行,每次撐板高度一般不宜超過0。6m,若土質鬆軟或下雨時更應及時支撐。

C。採用鋼板樁圍護時的首次挖土深度不得超過2m,在距地面0。6~0。8m處設頭道支撐,以後每隔1m左右設一道支撐,支撐的結構與間距應符合有關規定。

D。摸清基坑附近管線情況,特別在影響範圍內的上、下水管應採取防止滲透的措施。

E。提高打樁質量,要求達到垂直、平整、直線性等質量要求。

F。嚴格控制開挖施工順序,支撐位置挖出後,圍檁及支撐必須隨時安裝完畢。

G。搞好降水措施,確保基坑開挖期間的土體穩定。

⑷基坑泡水

①原因分析

A。連續不斷下雨,使基坑內積水。

B。地下水位較高,降水效果欠佳。

C。排水不及時,進水量大於出水量。

D。基坑距離河、湖、溝、魚池或者農田灌溉渠較近,在不斷滲透情況下使基坑被水浸泡。

E。基坑挖好後,未及時澆築墊層混凝土,使露坑時間過長。

②防治措施

A。雨季施工時,在基坑四周外0。5~1m處應設截水溝或擋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內。

B。挖土時應挖到距基坑底0。3~0。5m處為止。不下雨時,把剩餘0。3~0。5m土方挖除,並立即做好基礎墊層。

C。在地下水位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時,宜採用井點降水及在基坑四周開挖排水溝和集水井,隨時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溝和集水井的深度應比基坑底深0。5m。

D。要備足排水裝置,隨挖方隨排水。排水裝置要根據水量而定,排水量應大於進水量,排水時間應自挖方開始到填方完成為止。

E。在距離河、湖、溝、魚池或者農田灌溉渠較近的地方,應在基坑外設一道截水溝,截水溝距離基坑邊線3m以上,使外界水流入截水溝,而避免流入基坑內。截水溝內的水也應及時排除。

F。基坑開挖後,應連續作業直至澆築墊層混凝土。在無法連續作業時,也應保證0。3~0。5m土方,待有條件作業時再挖出,同時應隨時排水,避免基坑內因積水而引起基坑泡水。

G。基底已被泡軟的土方應預挖出,並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土基標高。

⑸基坑超挖、基底擾動

①原因分析

A。採用機械開挖,沒有留下30cm由人工開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嚴,區域性多挖。基底原狀土受到機械開挖而擾動。

B。沒有專人指揮,盲目操作。

C。測量未經複核出現差錯。

②預防措施

A。加強測量複核,要設高程控制樁,指派專人負責經常複測高程。

B。機械挖方時要由專人指揮,當機械挖至還剩30cm時,應由人工開挖修整。

⑹基坑底出現橡皮土

當挖到基坑底時,人走在基底上發生顫動,受力處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軟塑狀態。在基坑內成片出現這種橡皮土(又稱彈簧土)將使承載力下降,變形加大,基底長時間不能得到穩定。

①原因分析

A。嚴格控制挖土標高,當用機械挖土時,最後30cm土方應由人工修挖到標高,當遇到超挖時以砂、石回填,不準回填原狀土。

B。合理安排施工,嚴格按順序挖土,儘量減少人、機械的往返次數。

C。應根據土質狀況,基坑深度設計降水措施。

②預防措施

A。應有良好的降水設施,確保基坑底部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0。5m以下。

B。無論使用機械或人工挖土,應儘可能避免對原狀土的擾動。如操作者不要過多在原狀土中踩踏、行走。機械挖土時應避免機械對原狀土的撞擊。

⑺基坑底出現冒水、流砂

①原因分析

A。由於基坑底部地質狀況有變化,出現了粉沙層或粘土顆粒含量小於10%、粉粒含量大於75%的土層結構,基坑內外水位高差大,在動水壓力的作用下,水透過空隙竄出基坑底面而形成冒水流砂。

B。基坑底部出現暗溝、舊河道,舊河道距基坑底層很近。潛水在水壓的作用下穿破土層而造成冒水流砂。

②預防措施

A。加強地質勘探和調查研究,在基底標高附近有粉砂層時,應採用井點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動水壓力。

B。應根據地下暗溝、舊河道的流向在其上游開挖截水溝,使潛水透過截水溝引出工程範圍外。 如出現冒水,在冒水水眼處開挖一道排水溝,排水溝內填上空隙較大的建築材料,排水溝通往基坑邊的集水井,透過抽水使水眼不冒水。

C。用隔水材料覆蓋在基坑底部,使水眼裡湧出的水在隔水材料的阻隔下,沿隔水底面引到工程範圍以外。

⑻基坑底土體隆起

由於土體的彈性和坑外土體向坑內方向擠壓,坑底土體產生回彈、隆起變形。導致構造物建造後產生過量的土體壓縮、沉降變形。

①原因分析

基坑開挖等於基坑內地基卸荷,土體中壓力減少,產生土體的彈性效應,另外由於坑外土體壓力大於坑內,引起向坑內方向擠壓的作用,使坑內土體產生回彈、隆起變形,其回彈變形量的大小與地質條件、基坑面積大小、圍護結構插入土體的深度、坑內有無積水、基坑暴露時間、開挖順序、開挖深度以及開挖方式等有關。

②預防措施

A。合理組織開挖施工,較大面積基坑可採用分段開挖、分段澆築墊層進行施工,以減少基坑暴露時間。

B。做好坑內排水工作,防止坑內積水。

C。可採取坑內地基加固的技術措施,透過計算確定加固地基土的深度。

⑼基坑底部突湧

基底被承壓水頂裂、在坑底出現不規則的樹枝狀裂縫,承壓水從縫隙中湧出;基底被承壓水衝破,基底土體結構破壞,下部含水層土中的砂土呈懸浮流動狀態大量湧出。

①原因分析

由於基坑開挖,減小了承壓水層上部不透水層的覆土厚度,致使承壓水頂裂或衝破基坑地基土,而產生土湧。

②預防措施

A。可採用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承壓水壓力的技術措施。

B。採用隔水帷幕,切斷坑內承壓水。

C。如出現突湧,可先向坑內灌水壓重,減少坑內外的水頭差,穩定管湧現象,再採用雙液注漿或灌注快凝混凝土堵住湧口。

3。5質量標準

(1)承臺實測專案及標準見表7

表7承臺實測專案

(2)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實測專案見表8

表8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實測專案

(3)外觀鑑定

①混凝土表面平整,稜角平直,無明顯施工接縫。不符合要求時每處減1~3分。

②蜂窩麻面面積不得超過該面總面積的0。5%,不符合要求時,每超過0。5%減3分;深度超過lcm的必須處理。

③混凝土表面出現非受力裂縫時減1~3分,裂縫寬度超過設計規定或設計未規定時超過0。15mm必須處理。

注14:墊層高程應嚴格控制,過高會導致承臺保護層不夠或墩柱高度不足,過低會造成承臺混凝土超方

注15:墊層施工時需控制高程

注16:1平米不得少於4塊

注17:安裝定位需準確,安裝完成後由測量複核後。

注18:模板定位完成後,測量隊複核預埋件位置,反正加固模板過程中,鋼筋骨架產生移動,影響預埋件位置

注19:混凝土塌落度控制100~120mm。

注20:承臺底部採取措施防止漏漿,造成承臺底部空洞、蜂窩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