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農家婦女謀生的門路 傳承百年的手藝 它是啥?

由 風傾葉 發表于 舞蹈2021-07-14
簡介湖北省棗陽市環城下河村 孫獻華 攝為了使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得到保護、傳承和利用,在2016年至2019年間,劉大友等人收集相關織布器具數十種

非遺是什麼意思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農家婦女謀生的門路 傳承百年的手藝 它是啥?

軋花、彈花、搓棉條、紡線、拐線、染線、漿線、倒筒、牽經、穿扣、穿縱、再次穿扣、上機、制梭心、織布、了機修布、染布……這是一套完整的手工操作工序。在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農村婦女靠著它謀生,家庭靠著它增加收入,村莊靠著它致富。它——棗陽粗布製作技藝,在棗陽已流傳了100多年。

棗陽粗布又稱老棉布、老土布、手織布、家機布等。它選用當地生產的優質棉花為原材料,採用木質腳踏織布機紡織而成。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曾是農村婦女謀生的主要手藝,是廣泛用於服裝面料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用品。主要成品有白布、花布、提花布等,可以做成汗巾、圍巾、各種服裝、床上用品、手工藝品等。其產品色澤飽滿豔麗,圖案變換多端,花色簡潔明快,風格獨特豪放,顯現出明快樸實的自然美。

湖北省棗陽市漢城傳習 孫獻華 攝

棗陽曆來就有紡線織布的傳統。在棗陽市鹿頭鎮發掘的,距今約6200多年的雕龍碑遺址中出土有陶製紡輪,佐證了棗陽在那個時候就有了紡織。《棗陽志》(1990年版)中曾有記載:“本縣土織土紡歷史悠久,清朝發展很快,山西、陝西等省客商來棗陽做土布生意大發其財,並在縣境內建有山西會館、陝西會館多處。1951年,各區供銷社建立後,將土布土紗列為收購的主要品種,平均收購4萬匹左右,主要銷往陝西省及本省保康、鄖縣等山區。”

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主要是透過家族傳承,代表性傳承人有:第三代傳承人王義林,第四代傳承人劉大友及其妻子張其華。

湖北省棗陽市環城下河村 孫獻華 攝

為了使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得到保護、傳承和利用,在2016年至2019年間,劉大友等人收集相關織布器具數十種。其中收集老木質織布機300臺,手搖紡線車115個;充分發揮王義林及一些有織布經驗的老人的帶頭作用,傳承棗陽手工粗布製作技藝。為了培養更多的傳承人,傳承人向棗陽市七方鎮婦女雙創培訓基地及農戶、平林鎮、環城辦事處、吳店鎮肖灣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及傳習所發放織布機77臺,使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擴大了活態的傳承群體。

為了充分地利用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加大生產性保護力度。劉大友 、張其華夫婦於2005年成立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有限公司, 目前已在全國開設的105家連鎖店中設立銷售棗陽手工粗布產品的專櫃,產品遠銷國內外,擴大了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的影響力。

湖北省棗陽市平林鎮街道社群

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為更多人提供了就業和創業機會。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蘊含了古老的傳統文化,是現代人使用、收藏的佳品。其每道工序傾注了織女們的藝術構思,顯現出民間藝術狂放、明快、浪漫的藝術特色,具有社會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2016年,棗陽粗布製作技藝被列為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20年12月,棗陽粗布製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推薦專案名單。

(圖片均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