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由 林林子影視 發表于 舞蹈2021-08-11
簡介鑼鼓標旗巡遊是潮汕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民俗娛樂形式,最初表達人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豐衣足食的訴求與願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融入了有關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現代文明方面的內容

潮汕抬標旗是幹嘛

“東西弦管暮紛紛,閩粵新腔取次聞,不隔城根衣帶水,《馬頭》高調送行雲。” “咚咚咚咚咚咚”……正月裡來,鏗鏘的鑼鼓聲此起彼伏,伴隨著熱熱鬧鬧的鑼鼓標旗巡遊響徹揭陽城鄉。

鑼鼓標旗巡遊是潮汕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民俗娛樂形式,在潮州方言地區都有這種民俗文化娛樂形式。鑼鼓標旗巡遊的產生和明、清潮汕節慶風尚關係密切。每逢喜慶節日,鑼鼓標旗巡遊用於營造歡樂喜慶的氣氛,是大型喜慶活動必不可少的民俗娛樂形式。據考,潮汕地區鑼鼓標旗巡遊這一獨具特色的文藝遊行,最早始於南宋時臨安送新酒出遊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揭東、揭西一帶的鑼鼓標旗巡遊一般在春節及農曆正、二月在農村舉行。每支鑼鼓標旗隊遊行人數少則三四百人,多則以千人計。揭西、揭東的鑼鼓標旗巡遊分別於2007年、2009年被列入第二、第三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鑼鼓標旗巡遊是潮汕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民俗娛樂形式,最初表達人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豐衣足食的訴求與願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融入了有關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現代文明方面的內容。

鑼鼓標旗巡遊:堯天舜日鼓樂喧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不管身處何方,每個潮汕人對於兒時節日難以磨滅的最深印記,對於家鄉年俗的無窮回味,大概莫過於正月裡的鑼鼓標旗巡遊了。鑼鼓標旗遊行仿若春天的信使,帶來人間喜慶和吉祥,為父老鄉親傳遞春回大地的訊息。它就像一個盛大的狂歡節,把鄉村“鬧”得熱火朝天,使每個人都心花怒放,共同祈盼來年的美好。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色彩在這一天盛放,五彩斑斕的藝術表演,讓歡樂久久地盪漾在鄉親們心中。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桃花過渡》戲出表演。

正月裡,隨著“鏘鏘鏘”的馬頭鑼響,巡遊便開始了。本村、外村的人們,甚至漂洋過海的海外同胞也都回鄉參與這一盛會。人們不分階層、不拘貧富,傾巷而出,人山人海,聚集在鄉道兩側觀看。巡遊隊伍所到之處人潮湧動,彩旗飛揚,鼓樂喧天,熱鬧無比。你聽,大鼓、深波、大鑼(蘇鑼)、鬥鑼、大小鈸,輔以嗩吶、揚琴、椰胡、大笛、三絃等合奏,鼓樂齊鳴,氣勢恢宏、振奮人心。你看,妙齡俊美少女扛著繡上本次遊行主題名稱的橫幅標旗,款款婀娜而來;身材魁梧的壯漢、英俊漂亮的少年扛著繡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物華天寶”“一帆風順”等吉祥字樣的大小五鋒旗、年標旗,舉步昂揚大方,威武雄壯;鑼鼓樂隊,邊走邊吹奏樂曲;挑著花籃、燈籠、茶擔的,一擔接一擔的排成長龍;身穿或紅或綠服裝的少男踏著舞步、抑揚頓挫地敲著有節奏的鼓點,剛勁雄渾、威武雄壯的英歌舞,令觀眾為之振奮;千姿百態、氣勢雄壯、形象逼真的舞獅、舞龍,還有扮演《十仙慶壽》《桃花過渡》《楊子良討親》等的“戲出隊”,一路走一路表演……場面蔚為壯觀,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清代學者鄭昌時《竹枝詞》“東西弦管暮紛紛,閩粵新腔取次聞,不隔城根衣帶水,《馬頭》高調送行雲”,正是這一遊藝的最好寫照。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妙齡少女扛著橫幅標旗,款款婀娜而來。

揭東、揭西棉湖的鑼鼓標旗巡遊,源遠流長,至今已經延續了500多年。早在明、清時代,以祈豐年、避邪趨吉的意識和節慶風尚演繹而來的大鑼鼓春遊就十分盛行。經過多年承衍,鑼鼓標旗巡遊活動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舊俗到新尚不斷演變。其樂曲由少到多,由單調到豐富;標旗也從單一變為多樣化、多形式,並加進了表演活動,服飾因時而異,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民俗文娛活動。每年農曆正月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揭東境內鄉鎮都有不同規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鑼鼓標旗巡遊。

揭東區新亨鎮碩聯村龍社公益理事會常務副會長林延波說:“鑼鼓標旗巡遊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隊伍的秩序,其次才是節目表演跟標旗的搭配。”碩聯村每年正月都會舉行鑼鼓標旗隊遊行活動,由於活動參與人數多達數百乃至上千,活動專案眾多,往往從開春就要著手籌備。據林延波介紹,狗年龍社的活動,參加人數就達1000多人,除了保留原來的傳統節目,還增加了三門禮炮車,外請了雜技小丑表演和綜藝團等7個節目。林延波說:“把遊行活動辦得比往年更加隆重有看頭,節目更加豐富多彩,觀眾滿足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揭東的鑼鼓標旗隊曾於1989年應邀參加汕頭市第3屆迎春聯誼會、1999年參加揭陽市慶祝國慶50週年大型文藝遊行、2002年參加揭陽慶祝建市10週年大型文藝遊行、2004年赴澳門參加澳門迴歸5週年慶典文藝遊行,2008年6月再次赴澳門參加“團結和諧迎奧運”巡遊,均獲得各界的稱讚,飲譽海內外。

揭東、揭西棉湖的鑼鼓標旗巡遊是潮汕民間藝術的綜合表演,也是地方經濟、文化的總亮相,是傳統文化和現代資訊的水乳交融。它不但增加了祥和歡慶的節日氣氛,也凝聚了人心增強了社會的和諧。揭東區新亨鎮碩和村在廣州工作的80後倪旭輝去年就專程帶著他6歲的兒子回老家參加正月初五的鑼鼓標旗隊巡遊,他說:“對於我們這些在外的遊子,參與家鄉的傳統民俗活動,有種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跟著遊行隊伍繞過整個村莊,彷彿又回到童年。也讓出生在外的下一代接受家鄉傳統文化的薰陶,多一些故鄉情。鑼鼓標旗巡遊是個把我們這些現代人凝聚在一起的古老儀式感,我們樂於參與。”

鑼鼓標旗巡遊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巡遊隊伍中挑花籃的小女孩。

鑼鼓標旗巡遊是潮汕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民俗娛樂形式,在我市的揭東和揭西棉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可謂家喻戶曉。鑼鼓標旗隊的產生和明、清潮汕節慶風尚關係密切。每逢歲暮元宵,用於營造歡樂喜慶的氣氛,是大型喜慶活動必不可少的民俗娛樂形式。據考,潮汕地區鑼鼓標旗巡遊這一獨具特色的文藝遊行,最早始於南宋時臨安送新酒出遊活動。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參加巡遊者一般都有親屬陪伴,很多是一人遊一人伴,隊伍長達幾里路,浩浩蕩蕩。

新中國成立以來,揭東、揭西棉湖一帶的鑼鼓標旗巡遊一般在春節、農曆正、二月進行,以慶豐年。每次遊行人數少則三四百人,多則以千人計。組成這支隊伍通常有:橫帔、馬頭鑼、大小五鋒旗隊、儀仗隊、腰鼓隊、旗袍、唐裝、清宮仕女表演,童男童女火龍火把隊、八寶隊、花籃喜炮隊、娘傘隊、戲出隊、大小年標隊、潮州大鑼鼓隊、箴擔等。

【走近揭陽“非遺”】鑼鼓標旗巡遊:獨具潮汕特色的文藝遊行

鑼鼓標旗巡遊隊伍所到之處人潮湧動,彩旗飛揚,鼓樂喧天,熱鬧無比。

參加遊行的還有擎標的親屬,兒童的父母親,很多是一人遊一人伴,隊伍長達幾里路,浩浩蕩蕩。鑼鼓標旗巡遊活動具有群眾性、全民性、娛樂性、自發性、競爭性等特徵,各鄉各地鑼鼓標旗巡遊要求“人要雅、物要美、樂要好聽”,其實是一場比經濟、比文化、比人文的競賽。揭西、揭東的鑼鼓標旗巡遊分別於2007年、2009年被列入第二、第三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觀 點

以傳統遊藝抒發時代心情

彭妙豔

一年一度的正月大鬧熱,扮演著這“大鬧熱”主角的鑼鼓標旗巡遊遊藝,又在各地農村活躍起來,而且盛況空前,這體現了全面振興傳統文化工程的有效啟動,更反映廣大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同時向美好明天邁進,以創造更壯麗輝煌時段的歡樂心情和豪邁情懷。

作為潮汕地區特有的遊藝,鑼鼓標旗巡遊是在遊神的原生態上發展起來的。已經難以弄清其出現的最早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已有悠久的歷史,且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豐富了表演方式和文化內涵,從而更能體現時代氣象,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地方民俗活動的重頭戲。正因如此而成為一項重要的“非遺”。

最初的鑼鼓標旗巡遊,是遊神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發展中形成儀式感強、娛樂性濃、參與性強的集體的綜合的民間娛樂活動。傳統的遊行中,人們透過標旗的標語,表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豐衣足食的訴求與願望,此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標語也就融入了有關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現代文明方面的內容。這種遊藝,明顯具有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的傳播功能和作用,其積極作用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這也是展示才藝、表達幸福的盛會。參與者無論是敲鑼打鼓,拉弦唱曲者,還是扛旗挑擔、扮景蹈舞者,無不精心對自己進行一番打扮,竭盡其力地顯示出美麗或威武的面貌,或巧妙擊器、婀娜行步以體現技藝的嫻熟、姿態的美妙,以博觀賞者的讚美。可以說,這是諸美的交會、是時代心情的交響。鼓樂喧譁之中,展示了潮汕人民群眾對美的追求,對幸福的陶醉。

故此,鑼鼓標旗巡遊作為一種民俗,作為一種遊藝,作為一種“非遺”,它的價值是十分厚重的,於是值得充分珍惜,用心保護,當然,還必須有著推陳出新性的發展。這樣,它就可以愈來愈好看,愈來愈深入人心,給我潮人帶來歷久彌新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