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由 洞閱 發表于 舞蹈2021-08-26
簡介自西周以後,舞蹈不再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形式,樂舞從一種透過身體的律動,來表現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形式轉變成一種約束人言行舉止的儀式,西周的統治者利用禮樂制度把樂舞變成了一種軟性的束縛,在樂舞中貫徹“禮”這一核心思想,使樂舞喪失了其感性

西周的舞蹈整體局面是怎樣的

引言

西周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奴隸國家,其最著名的就是西周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教化鄉民,在汲取夏商覆滅的經驗的基礎上,對夏商禮制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形成了一套禮樂制度。其實質是使禮制與樂制相輔相成,為政治服務。周朝成也禮樂,敗也禮樂。

西周的禮樂制度與樂舞的發展

西周的儀式和音樂系統反映了奴隸制社會的體系透過儀式音樂和舞蹈,規定上下,上級和低劣,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密切關係,父子、兄弟和丈夫和妻子。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它將自然法則這一舞蹈禮儀體系傳承下來,不能違反,否則會受到懲罰。禮樂制度中充滿了等級觀念,尤其是對上層階級的劃分。

其中根據等級的不同,樂舞的形式與規則也大有不同。禮、樂、刑、政皆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其中禮、樂是統治階級內部建立起的嚴格的等級制度,目的是維護周天子的統治,而刑罰、律政是用來約束鄉民的。

《禮記· 表記》 中曾對周代的樂舞做出這樣的評價,說的是周代的人推崇禮法,廣施恩惠,敬事鬼神,但不把這作為教化的內容;忠於國事而通達人情;賞賜或刑罰的輕重,以爵位的高低作等級,所以他們的政令使人覺得親近但缺少尊嚴。到政教衰落的時候人就變得貪利取巧,善於文飾而不知羞恥,相互殘害和欺矇。由此,西周的樂舞發展中以體現德行禮法為核心,開啟了雅樂的發展。

西周的禮樂制度對樂舞的影響

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十分顯著,文化往往是政治經濟的縮影,在西周的樂舞中透露出一種人文精神。在原始時期,樂舞主要為了祭祀,具有濃厚的神學色彩,樂舞在當時被視為極為莊嚴神聖的事物。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而到了夏商時期,樂舞則被帝王們作為縱情享樂,追求奢華與權力的工具,而到了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在吸取前朝覆滅的經驗教訓,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 周公開始了“制禮作樂” ,從此,西周樂舞開啟了雅樂正聲的道路。

對於西周,在西周之前的音樂和舞蹈,雖然在內容上有一些變化,但他們最終並沒有脫離神道教的概念,通常是整個氏族或部落都普遍具有明顯的群體意識特徵。

西周在禮樂制度下,最為典型的樂舞作品《大武》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其群體意識,《大武》中把統治者的功績發揚光大,將他的功德與傳奇性與先祖齊名,讚揚了周武王的文學和道德的武術。

《大武》最明顯的特點它不是以上帝的統治為出發點,而是以人的觀點為出發點,把人的觀點置於上帝之上,上帝的客觀力量處於次要地位。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品,該創作主題鮮明,脫離現實,完整的表現了武王的風範。《大武》以鼓為前奏,整個過程中舞者手持一件兵器, 展現了號令出兵——滅商伐紂——繼續進軍——平定邊疆——分疆治理——列隊向武王致敬這六段情景。這六幅場景是緊湊,生動形象的演繹出了武王的傳奇一生。

舞蹈擺脫了神道教的束縛,從單一的神道教觀念向人文主義的追求轉變,是對於人道精神追求的重大突破。

禮樂制度還產生了當時的音樂舞蹈機構和音樂舞蹈教育,推動了西周的音樂舞蹈逐漸系統化、規範化,也很好的促進了當地教育的發展。

據西周樂舞《周禮》記載,天子下有 在天子之下設有天官、地官、 春官、 夏官、 秋官、 冬官, 每個官職下還設立有六十個小官, 共計三百六十個官位。 主管樂舞的是春官與地官。地官除了主管樂舞,還要負責土地、稅收等,春官主要負責宗教祭祀,因此樂舞與土地的耕種以及相關的祭祀活動密切相關。

所以系統地設定了各種各樣的崗位,其中包括祭祀、禮儀、教育、績效等職能,它們不僅僅反映了西周嚴格的等級制度,而且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的要義。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樂舞組織使西周樂舞更加系統化、規範化發展。

在西周的禮樂制度下,教育體系被分為國學和鄉學,樂舞在國學和鄉學中的學習容又有所區別,在國學中,學生學習小舞以及樂儀,為以後從事國家事務做準備,而鄉學中則是學習一些道德法制,使鄉民恭順統治階級。

這種現象被稱為 “學在官府” “政教合一”,由此可見西周這樣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國學十分重視的朝代,在西周的樂舞教育下,人們都內外兼修,忠君敬主,這彰顯了西周時期樂舞教育對當時的人民思想的教化,影響深遠。

禮樂制度雖然讓樂舞在內容,機構和體系上有了極大的發展,當時它也對樂舞存在一些消極的影響。

自西周以後,舞蹈不再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形式,樂舞從一種透過身體的律動,來表現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形式轉變成一種約束人言行舉止的儀式,西周的統治者利用禮樂制度把樂舞變成了一種軟性的束縛,在樂舞中貫徹“禮”這一核心思想,使樂舞喪失了其感性的表達。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西周統治者希望可以透過強調“樂” 的教化鄉民的作用, 潛移默化地使人們的思想受到了耳濡目染地學習,遵循禮的規範, 受到禮法的約束。 統治階級把禮樂制度作為一種輔助措施以提升鄉民道德修養,與此同時也使禮樂的文明達到頂峰。

這一行為,充分展示了奴隸制的專制色彩,在專制的統治下,樂舞失去了其原有的個性與感性,對樂舞的內在獨特性和個性研究不夠,違背了樂舞的本質規律,淪為了統治者的工具。

西周雖然把樂舞推向了頂峰,有著燦爛的樂舞文化,但真正流傳下來的樂舞作品並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西周樂舞一般由高階官員掌管,一些低層官員主管的樂舞極少,使得樂舞大多數是為了統治階級服務,迎合統治者需要的,對鄉民的樂舞往往被忽視。第二個原因是在西周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和禮樂制度的雙重壓力下,崇尚“雅樂”的西周是不允許其他階級型別樂舞出現和發展的,所以“雅樂”之外的音樂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三是因為人民自由奔放的歌舞遭到當局的拒絕和鎮壓。

這樣一種制度,這樣一種禮儀,註定了西周會為自己的禮樂制度付出代價,以貴族為代表計程車階層的興起,他們不滿這壓抑束縛的禮樂制度和樂舞,禮樂制度受到了新的社會勢力的強大沖擊,其原有的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崩潰瓦解,所以在西周統治後期出現了“禮崩樂壞”歷史局面。

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淺析禮樂制度對西周樂舞的影響

在整個西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西周的樂舞有了極具活力的發展,它的出現無疑是一個進步,西周樂舞為當時的政治提供了一項軟制約,讓西周能夠發展到鼎盛時期,雖然西周的樂舞發展最終走向僵化,並沒有得以很好地發展,但無可否認,禮樂制度確實促進了樂舞的發展,使樂舞極盛一時,對歷朝歷代的官方樂舞教育制度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對於西周的禮樂制度,我們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它對樂舞發展的影響,在汲取其優秀的成果不斷髮揚創新,並啟迪我們對我們現有的樂舞進行反思,以謀求樂舞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