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樂府令樂府】是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你知道嗎

由 接觸戶外 發表于 舞蹈2021-08-27
簡介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

什麼是樂府令

樂府與

辭賦

樂府

“樂府”是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

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

根據《漢書

·

禮樂志》記載,

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公元前

112

年)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所以“樂府”原義是指,

漢武帝

時採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後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並制譜的

詩歌

,稱為“

樂府詩

”,或者簡稱“樂府”,其含義成為一種詩歌體裁。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沿襲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於五、七言

古體詩

的詩歌體裁。

唐代詩人作樂府詩,有沿用樂府舊題以寫時事,以抒發自己情感的,如《

塞上曲

》《

關山月

》等,也有即事名篇,無復依傍,

面對眼前事物

,自制新題,以反映現實生活的,如杜甫的《

兵車行

》《

哀江頭

》等。

主要作品有,

陌上桑

》、《

長歌行

》《

上邪

》《

十五從軍徵

》《

孔雀東南飛

》前四者見宋代

郭茂倩

編的《樂府詩集》,後者見南朝徐凌編的《

玉臺新詠

》,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

木蘭詩

》合稱

南北雙璧

辭賦

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於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裡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陸機是晉代人,他的話說出了晉代以前的詩和賦的主要特點,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感情的成分,特別是到南北朝時代抒情小賦發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

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

司馬遷

。在漢文帝時

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

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

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

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

宋玉

唐勒

景差

等人作品稱為

。真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

司馬相如

。而後,到

西漢

末年,文人們就常以

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

荀況

的《賦篇》。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

韻律

,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

楚辭體

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

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如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

騷體

賦,多采用楚辭的

香草美人

比興

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

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

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

劉熙載

說:

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顯揚二十卷十五頁雲:若於內外諸行中,引一切世間共知共得生滅相,引一切世間共知共得生等苦相,引一切世間共知共得不自在相;及於外事中,引一切世間共知共得興盛衰壞相;如是等類,是名引自類譬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