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演變對理賠的影響

由 芬芳亭保險 發表于 舞蹈2021-05-12
簡介宮頸上皮內腫瘤(CIN)在WHO2003版中主要分為三個級別:CIN I、CIN II、CIN III,其診斷如下:隨著對宮頸上皮內腫瘤研究的深入,2014年,WHO在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中, 用鱗狀上皮內病變(squamous

鱗狀上皮細胞偏高是什麼原因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因為近期看到的一則關於宮頸上皮內腫瘤HSIL原位癌理賠,由開始的拒賠到理賠的案例。

於是在網上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弄明白了其中的底層邏輯,現梳理成文。

我們先來說說客戶的基本情況:

客戶2018年體檢時發現HPV52型陽性,並於2019年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行宮頸錐切術,術後病理報告提示“宮頸8點、9點、11點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CIN II),免疫組化P16+++”。

2020年,客戶在同事的協助下,向保險公司申請“原位癌”理賠並申請豁免自確診日起的剩餘兩期保費。

保險公司收到資料,反饋說CIN II不符合理賠條件,需要CIN III才能賠付原位癌。

後來,經過經紀人與保險公司的積極溝通,歷時半個月,此案以理賠結案。

這中間,到底是什麼原因,令保險公司由拒賠變為理賠呢?

這汲及到宮頸上皮內腫瘤的相關知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宮頸上皮內腫瘤(CIN)。

宮頸上皮內腫瘤(CIN)是宮頸鱗狀細胞癌的癌前病變。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尤其高致病性HPV16/18型慢性感染及持續作用是其發生的主因。

宮頸上皮內腫瘤(CIN)在WHO2003版中主要分為三個級別:CIN I、CIN II、CIN III,其診斷如下: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演變對理賠的影響

隨著對宮頸上皮內腫瘤研究的深入,

2014年

,WHO在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中, 用鱗狀上皮內病變(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SIL

) 代替CIN分類,將SIL分為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

LSIL

)及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

HSIL

)。

因為CIN的分類法已根深蒂固,所以WHO在用SIL代替CIN的同時,也保留CIN作為其別名。

SIL與CIN兩者之間的關係,整理歸納如下: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演變對理賠的影響

由上可以看出,CIN II被分流為兩部分,P16(一種蛋白基因)陽性歸類到HSIL,陰性則歸類到LSIL。

我國2018版的《宮頸癌診療規範》中,也採用了WHO2014版的分類方法。

回到實際的理賠案例中,此案例的實際情況是:CIN II + P16陽性,符合

HSIL

(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歸類。

那理賠的關鍵是:

HSIL

屬於原位癌嗎?

這裡需要引入ICD-O編碼系統, ICD-O是WHO制定的專門針對腫瘤的編碼系統,最新碼為第3版,即ICD-O-3,我們可以透過其對病理學報告腫瘤的生物學行為編碼來知道其腫瘤的良惡性程度。

我們來看看WHO分類在2003年和2014年對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演變對理賠的影響

注:ICD- O -3 編碼中的第5位數字即為生物學行為編碼,0 代表良性;1代表不確定、交界性或生物學行為未定;2代表原位癌、上皮內瘤變III級;3代表惡性。

2003年

,在WHO分類中,只將CIN III的生物學行為編碼定義為2,CIN II不在列表中。2014年,將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定義為2,即原位癌、上皮內瘤變III級。

所以,如果依據2003年WHO的分類,CIN II 是不符合原位癌理賠的,保險公司最初反饋不符合理賠條件應該也是緣於此。

但依據

2014年

WHO的分類,CIN II (p16陽性),被歸類到HSIL,惡性程度與原位癌相當。

國內最新版的2018年

《宮頸癌診療規範》

也是採用上述2014年WHO的分類。

根據2019年12月施行的

《健康保險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演變對理賠的影響

經紀人基於最新的診斷標準以及此《健康保險管理方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與保險公司進行了積極的溝通,使此案以順利理賠得以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