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由 武術之家影視 發表于 舞蹈2021-10-05
簡介中國武術為什麼在近代沒落,當然業餘化是最大的原因,(見這個《中國功夫史》關於中國古武術問題的回答,在知乎拿到了340個贊),但還有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時代沒有擂臺,所有武術都是為戰場和江湖設計的,如果要轉型到擂臺,就要重新思考和改良

班卡西拉是真功夫嗎

提到中國武術,很多人認為不能打,這是一個現在普遍公眾的一個看法。但還有一種文化上的看法:中國武術有太多陋習,騙子橫行,裝神弄鬼。這當然在很多情況下也是事實。

民國時代武術家唐豪就非常痛心的譴責說:“(武術界)出主入奴,欺騙弟子,互相標榜,非子不傳,非徒不真……”

那麼,為什麼中國武術界有這麼多的陋習呢?中國武術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點點的喪失實戰的呢?

個人的看法,中國武術的歷史,明末清初是一大重大轉折點,中國武術無疑分為軍隊和民間兩大系,也就是戚繼光說的戰場和遊場,前者是軍人用的,後者是鏢師,武師,江湖人用的。雖然軍隊武術還是在軍隊中得到儲存(最典型的是中國跤),但因為明亡和後來的各種反清運動,

大量原來的軍營武術進入民間。這深刻改變了中國民間武術的原有面貌。從地上轉入地下,是中國武術的氣質從光明變得晦暗的最重要原因。

中國自宋代以後,基本上民間是禁武的。這個禁武主要是禁戰場兵器,比如騎射,弩,大槍,長杆兵器,刀盾術。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水滸裡的朴刀,就是杆棒加單刀,用的時候組合在一起,這是對朝廷禁止戰場兵器的一種曲線救國的做法。因為棍棒和單刀都是合法的,但長杆大刀是不合法的。

清朝入關之後,因為是外族中主中原,禁武就更加嚴重,但總得來說也是禁兵器不禁拳,因為練拳對朝廷是沒有威脅的——拳腳再強不會兵器,上了戰場也只有被屠殺的份。

瞭解這件事,對清朝以後中國武術的形成的理解,是關鍵性的。

在清朝禁武的管制下,中國武術一直有武術在南不在北之說,指北派多為戲班表演,而南派往往是真功夫。

清朝南派為什麼認為更有真功夫?因為反清基地基本在南方。

明末鄭成功反攻大陸失敗後,有數萬部屬沒能退往臺灣。成為留在大陸的地下反清力量,也就是洪門。

這些人在清政府的監視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練兵。

怎樣練兵?幾百人天天拿著大槍練習?就算沒有禁武令,也早被端了。於是,在洪門和其它地下組織領導人,也就是潛伏的漢人軍官的研發下,就有了中國武術中的重要概念:脫槍為拳。(化兵器為拳腳)

包括徐皓峰在內的很多人都講過,中國武術裡的一拳,其實是一槍。(很典型的像形意拳的崩拳,八極拳的撐錘)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這種出拳方式在現代搏擊看來很古怪,其實手裡是有一把長槍的

練的是拳,其實是槍。目的是什麼?一旦鄭成功再反攻大陸,這些地下反抗組織,每人發一把長槍,立刻就能上戰場,就是兵。因為他們透過練拳,已經把大槍學會了。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投名狀》——受過軍事訓練的人,拿起槍就是兵

那麼你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國武術有這麼多的讓人奇怪的文化或者陋習?

因為清代一朝,中國武術的練習基本上是以地下反政府社團形式存在的。這必然決定了他的神秘性和地下組織性。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功夫史的武術顧問寧奕老師說過,

清朝的師徒其實是組織的上下級,還要想各種辦法掩人耳目,不烏煙障氣才怪。收徒,其實是發展反政府成員,所以要有保人,要考察,要先不教真東西……最後的最後,才能學大槍。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師父有個反清任務給你,你練了就九死一生,不練就十死無生

很多人說過,中國武術,一搭上手就無敵了,但在擂臺上根本搭不上手。而在中國南方清代和民國的武術較技中,往往是以搭手開始的。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那為什麼要這麼練?難道是中國人笨嗎?當然,在江湖中,因為戰鬥往往很突然,搭手的情況要多一些(比如戰鬥的前奏是推搡,揪衣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

搭手是模擬一種兵器相交的狀態。推手是練習兵器相交之後的用力方式。

想象一下,你是萬千軍隊中的一員,手持長槍(步兵最主要武器),與敵軍面對面衝鋒,你沒有前後左右迴旋的餘地,不能走位風騷,靈波微步,這時你必然會發生的一件事是什麼?當然就是雙方兵器(長槍)的相交,而雙方的生死,就取決於兵器相交的一刻。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所以中國武術裡的槍法練什麼?——非常簡單,攔扎拿。就是兵器相交一刻的技術。如何讓對方的槍偏離軌道而自己的槍刺向對方的身體。

這時你可以明白一點,中國武術中的很多部分,是一種武器的練兵方法。但在長期的傳授過程中,很多後人已經不知道它一開始的目的。它之所以很多技術上擂臺不是很合適,是因為它研發的目的就不是針對擂臺的。

中國武術的問題是:當武術應用的環境已經改變,自身卻沒有跟著改變(改革)。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中國武術都是兵器練法,但中國人非常重視兵器和徒手打法的統一,這使得中國武術的很多部分,並不是最適合擂臺,但現在很多人卻不知道,既分不清,也不願意改革。

一、內家拳

內家拳這個名稱的出現,始於大學者黃宗曦,黃宗曦在給自己的兒子的老師,明末軍人,反清失敗後成為武當派拳師的王徵南寫墓誌銘中寫道: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內家。

這句話可以看出,在當時,少林在人們心目中仍是武術聖地,但黃宗曦所強調的武術的分別,重點是“以靜制動”,也就是“後發制人”。

很多現代人會嘲笑後發制人的概念,那麼為什麼要後發制人?

還是因為這不是拳,是兵器。王徵南不是武師,是軍人。

如果你看過劍道或其它兵器的比賽,就會知道,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互中。

互中在比賽中大家習以為常,但是在戰場上卻不同。戰場上,你擊中對方的同時,哪怕是致命一擊,對方仍有可能反擊讓你同時中刀中槍。但在戰場上,互中,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因為命只有一條。

怎麼樣最大可能的避免互中?那就是——後發制人。所以後發制人不是拳的概念,而是武器的概念。

電影《七武士》中,有著非常經典的後發制人的展現。日本人沒有內家拳的概念,但大家都在戰場上搏命,悟到的東西肯定是一樣的。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久藏引誘對手先動,對手不動,他就把劍放在身後,引誘對手出手(也可以透過佯攻引誘對手)

對手把劍猛劈過來的同時,他交叉換步躲開這一劍,同時在躲閃的同時完成對對手的斬殺。這樣對手不管生死,都不可能施以反擊,就算反擊,也有足夠的距離可以躲開。

中國古人認為拳腳不重要,兵器才是王道(那個時代沒有商業擂臺賽,武人最大的出路是從軍為將)

陳式太極拳的創造人陳王庭,同樣是退役軍人。他在陳家溝教村民練拳,其實是練兵。因為那時土匪橫行,村子必須有武裝(見《七劍》的武莊)。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武莊七人戰鬥小分隊

太極拳,至少是陳式太極拳,最早一定是練兵器用的。這點和戚繼光《紀效新書》的記載相符。而陳式太極拳與戚繼光拳經中的炮錘也基本吻合。所以他們實際上都是明朝軍營武技的傳承。

功夫史的武術顧問寧奕說:太極是一種核心概念,而不同的流派是因為練習者有不同的拳術基礎,比如你是軍體拳出身的就是陳氏太極——和我們的解釋也是相同的。

二、內力,丹田,八卦

我們在批評古人裝神弄鬼,把抗擊打稱為鐵布衫之類的時候,不要忘記,古人和我們的文化環境不同。今天很多的概念,詞彙是在科學革命之後才有的,古人很多時候必然有自己的表述方式。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其實每個好的搏擊選手都會內力,只是不叫這個名字

內力,是指“整體力”,用現代的話講,就是用“身體結構發出來的力”,而不是肌肉的力。曾在世界全甲格鬥大賽個人賽打入八強的康路大神,在功夫史節目中說過,和對方打全甲時,肌肉強大的對手不可怕,可怕的是會用整體力的選手揮動的兵器,他們能打出透勁。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丹田,是指重心,也是指核心。這點薛顛明確說過:

丹田者,今人所謂之重心也

。(不要問古人為什麼不說重心,這詞那時候沒有)。另外也有核心的意思,發於丹田,也就是今天說的核心力量。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泰森的“丹田”

八卦位。是古代表達方位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錶盤。比如說走“震”位,翻譯過來就是,邁步九點鐘方向。

(想象一下,用八卦位的語境來表述今天的拳擊步法,比如前手接後手,右腳邁巽位,左腳邁艮位,仔細想一下,這就是一個經典的,拳擊中組合拳後移動到對方前手外側的描述)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有人會說,你看,淨是裝神弄鬼,你不會說整體力,核心力量,幾點鐘方向?問題是,這是現代的名詞,古代並沒有。

三、詠春拳

個人認為在一開始並沒有詠春拳,其實應該叫詠春刀,拳是一種輔助練習方法和掩人耳目。

徐皓峰說,詠春拳是反清復明的刺客拳,個人比較認同。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中國武術對東亞和南亞影響很大,空手道,班卡西拉,菲律賓武術,都保留了中國武術的影子,甚至有很多是未被閹割版的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上過幾次菲律賓武術的課,菲律賓武術和中國武術的體系很像,都是“套路-對練-實戰”三個階段,但是中國武術的練習者估計相當大比例根本沒實戰過,但菲律賓武術往往第一堂課,就同時進行了這三個階段。筆者在練習其中的一些套路時,發現和詠春拳動作幾乎完全一樣,到了對練階段才知道,雙方手裡是拿練習匕首練的,詠春拳常被人詬病的是對對方手臂的格擋控制,這在擂臺格鬥中很危險,比拳擊複雜但又未必比拳擊管用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要發明這種武術?當你和對方手裡拿上匕首時,你就明白了。對對方持械手臂的格擋控制訓練,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你的生存率。

當然,詠春和其它武術一樣,也都有徒手格鬥的能力,因為畢竟經過幾百年的實踐,也在向拳腳格鬥方面發展,但如果要在擂臺上應用,還是要經過改良的。

四、中國武術如何適應現代

這是一個在中國功夫史中經常提到的話題。中國武術為什麼在近代沒落,當然業餘化是最大的原因,(見這個《中國功夫史》關於中國古武術問題的回答,在知乎拿到了340個贊),但還有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時代沒有擂臺,所有武術都是為戰場和江湖設計的,如果要轉型到擂臺,就要重新思考和改良。

比如傳統武術中國跤和自由跤比,誰厲害?要真是擂臺單挑的話,自由跤無疑更強,畢竟有地面技術,但在戰場上,無疑中國跤要適合的多。到了現代,如果是街鬥,或者軍隊使用,顯然中國跤也要適合太多,因為戰場上倒地即死,街鬥中只要不是單挑,倒地基本會捱揍。

所以,中國武術如果不經過改革,即使是同樣的訓練量,也肯定無法在擂臺上戰勝現代搏擊,因為它壓根兒不是擂臺或者拳腳單挑技術。

當然,古泰拳轉型,成了現代泰拳。古柔術轉型,成了現代柔術。但這些都不是中國武術要走的路。中國武術的榜樣,筆者認為是空手道,這個中國武術以前的學生,來自於南拳的拳法。

日本松濤流空手道家町田龍太,在UFC過關斬將奪得冠軍,他致力於傳統空手道向擂臺發展時,就摒棄了不適合擂臺的技法,而發掘空手道中的擊打技術。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町田龍太KO老蘭迪的鶴式前踢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町田龍太的招牌動作,與搏擊打法很不同,卻和詠春的日字衝拳幾乎一模一樣

但是空手道並沒有完全擂臺化,他的各個流派同時保留了空手道的文化,型(套路)等等。

中國武術是同樣的,不想向擂臺發展的可以更重注武道文化,但必須有一部分中國武術人,去研究如何向擂臺轉型,這樣才能得到公眾的尊敬。

所以,目前恰恰是傳武走向擂臺化的最好機會。能夠把傳武技術用於擂臺併成功的人,必然是下一代的搏擊明星。

中國武術是否適合擂臺?是的。而且其中的很多技術必然成為其特色和優勢。

很多UFC大明星去學習包括中國武術在內的很多搏擊外的武術,一半是因為有用,一半可能也是為了增加自己比賽的觀賞性,因為他們非常瞭解,風格和觀賞性是自己能否成為大明星的重要原因。而這一點,國內的選手普遍不懂。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蜘蛛秀詠春

八極拳出身,後來也學現代搏擊,現為成家班成員的尹純雄,在做演員的同時曾拿到香港散打冠軍。如果不是影視公司的限制,甚至應該有更高的成績。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筆者近來和他聊過,他明確表示,八極拳的訓練,特別是發力對他幫助極大,八極拳的基礎甚至讓他作為演員業餘訓練時間短很多,也能和專業的選手對抗。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仇寶龍老師的八極拳特色之一,前手拳可以打出很強的爆發力,網上也有愛好者評論說:這是能打出KO的前手拳。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作為迎擊使用的八極膀胯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傳統武術中的勾掛,向上挑起的持續力,使對手失去平衡,介於摔和踢之間。這些一旦在擂臺上運用,都有很強的觀賞性。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在國術會中,陳浩哲甚至實現了很多人認為絕不可能的站立擒拿,雖然是業餘比賽,但卻展示了在擂臺上展示各多技巧的可能性。

姚紅剛的中國跤單式練習,看著像花招,但每一個動作都能用於實戰,實於擂臺。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之前在功夫史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個讀者說,姚紅剛是一代宗師。原因是姚把傳統武術中國跤帶上MMA擂臺,經過改良,使其能夠在世界第一流的賽場上展示出來,這不就是現代中國武術的一代宗師嗎?一百年後回頭看,姚紅剛對中國武術的貢獻,可能比霍元甲之類的還要大。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姚紅剛示範不能用於MMA的中國跤技術

比起姚紅剛這樣的踐行者,那些一分錢拿不到也要黑中國武術的自幹五,與之相比真是用陰暗都無法形容了。

五、作為中國人,怎樣看待中國武術

近來,熊呈呈在以獨臂擊敗詠春拳師之後,又以鏡頭前的武德再次戰勝了對手,征服了觀眾。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熊呈呈練過七年詠春,他對王志安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把詠春和拳擊結合。

當無數看客因為他打敗了詠春而亢奮不已時,面對詠春拳師失敗後的辯解,熊呈呈說:我為中國武術感到痛心。我練過詠春,就像左手在打右手。

熊呈呈展現了一箇中國武者的精神。他讓小編想到:中國武術目前的低迷狀態,為之感到失望,不滿,甚至謾罵都是正常的,就像罵國足一樣。但是,

為了中國武術的失敗和低迷而感到無比興奮,甚至編出種種謊言黑中國武術,這不是心理扭曲是什麼呢?難道你是精日嗎?你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否則為什麼會對中國武術的失敗感到興奮?

這些心理陰暗者編出種種故事,比如金庸寫武俠是因為中國武術輸給泰拳後需要遮醜,他們最喜歡說的故事,是俞大猷如何挑了少林寺,把僧人們痛打一通。

首先,俞大猷的記述裡哪個字寫了和少林僧比武?他只是作為朝廷大將和棍術大師,在看了少林的演武之後,讓少林出一些人跟他征戰,學了更好的戰場棍術。

更重要的是,難道俞大猷用西方拳擊和MMA挑了少林寺?俞大猷不是著名的中國武術家?俞大猷的《劍經》不是中國武術史上的經典著作?那不就是更職業的軍營武技,折服了經戰陣較少的另一支軍營武技嗎?(少林寺歷朝歷代其實就是一個小軍閥武裝)

當然,也許這些文化流氓是知道的,但為了能火,他們在不乎。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俞大猷的《劍經》,寫的卻是棍

微信上有個非常喜歡找大人物碰瓷兒的公眾號小V和業餘泰拳手,為了吸粉最喜歡散佈這個謠言,筆者賭一個雞腿,如果讓他出來和傳統武術的實戰派,比如仇寶龍老師打一場,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

最後我們想說。

在中國武術的衰落期,中國武術應該有知恥近乎勇的心態,而不是什麼繼承了先輩絕學的大師,如果真的有大師,也是像姚紅剛老師這樣,把中國武術進行現代改革並放到現代標準下去成功的大師。

擂臺雖然只是武術的一部分,但卻絕對是武術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相信經過這幾年務實的中國武術人努力,年輕一代中國武術人的成長,中國傳統武術必然能完成自身的改革和提高,走上擂臺,像空手道一樣向世人證明自己。中國武術也必然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得到復興,讓中國人為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