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由 寓書喻畫 發表于 舞蹈2022-11-28
簡介《墨竹圖》區域性另外,在表現畫面的氣韻生動上,鄭板橋特別注意書與畫的融合貫通,詩、書、畫和印結合,以顯示出畫面獨特的靈動性

怎麼樣用圓規畫圓

導語:鄭板橋曾說:“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

他筆下的竹,是思想和人品的化身,挺勁弧直,具有一種弧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

既涵括了他所向往的精神能量,也承載了他“澤加於民”的抱負。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十笏茅齋竹石圖》區域性

古代文人墨客筆下常見的景緻大都離不開梅、蘭、竹、菊“四君子”,既能寄予抒懷之志,又能顯現自我的品行情操,暗含著理想化的人生圖景,優雅而愜意。

從王維墨竹畫的開創到文同的寫實塑造再到蘇軾的大力弘揚,墨竹畫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直到鄭板橋時,墨竹畫的發展可謂抵達了巔峰。

他不但提倡師承自然又高於自然,還提煉出著名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段論”理念。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十笏茅齋竹石圖》區域性

01

人生在世,唯真不可辜負

美好的東西常常在惡劣的環境中誕生,當孕育的怪筍在

鄭板橋

心裡發了芽,成長為一株彎扭的“怪竹”,才能讓他將滿腔的悲憤宣洩在書畫中的藝術中,並開拓了一條屬於他個人獨特風格的輝煌歷程。

鄭板橋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和詩人,世人都聞其人之“怪”,略帶活佛濟公的氣息,癲狂而幽默的“怪”、酸辣卻真誠的“怪”。這份“怪”被世人總結為——畫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為怪,這或多或少與板橋的生平經歷有關。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十笏茅齋竹石圖》區域性

鄭板橋的祖、父都是清寒的讀書人,在他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歲喪母,十四歲又失繼母,中年在揚州靠賣畫為養家餬口,且與徐夫人所生的兒子又離世,後娶饒氏所生之子也因病離世,可謂悲慘至極。

而在科舉的道路上也是舉步維艱。儘管成為過“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然而考中了進士,卻一直未被授予官職,也僅歷官河南範縣、山東濰縣知縣,後來因為鬧饑荒私自開倉賑災,惹怒大官,便告老還鄉。

此後,命運坎坷的鄭板橋毅然決然的回到揚州重操賣畫“舊業”直至終老。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竹石蘭蕙圖》區域性

因為沒了俸祿,鄭板橋開始當起了職業畫家。雖賣字畫為生,卻給自己定了“三不賣”的規矩:達官貴人不賣;錢夠花時不賣;老子不高興不喜歡不賣。

明明舉世聞名,其畫身價不菲,他卻獨創

畫價

的《潤格》,甚至被評為是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他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豫扭捏,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直接了當,大大方方的按價錢賣畫。

他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長達百餘字的“廣告”, 滿紙言錢,以為鄭燮是個貪財貪利之人,而誰想過卻是這樣的“怪”反襯了他的“真”。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竹石蘭蕙圖》區域性

鄭板橋的一生,幾乎無竹不居,深得蘇軾所言之“食可無肉,居不能無竹”的真諦。他筆下的竹,不僅僅是一枝竹,更是一種人品的象徵,一種低調的意向。

他的書法、繪畫、詩文更是曠世獨立,不僅有一套他自己堅守的藝術理論見解,新穎獨特,更是各類作品中表現出他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他的書法綜合草隸篆楷四體,再加入蘭竹筆意,寫來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稱“六分半書;繪畫獨創寫意,著意趣味。他自謂應有“真氣、真趣、真意;詩文去陳舊套語,暗喻志節。因此,他的藝術作品雖以“怪”出名,卻經典不朽。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竹石蘭蕙圖》區域性

02

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一生中最愛蘭、竹、石,並將它們稱作知己,

他不同於文人雅士賞玩筆墨,躲避現實的消極姿態,而是心繫百姓,對世俗社會黑暗現狀深入洞察,在坎坷的仕途中,將人生態度在繪畫上反映為一種“入世”情懷。

鄭板橋非常推崇蘇軾、石濤、文同等人的墨竹,認為他們都有自己表達竹氣節的各自風格,但他不會臨摹古法,一味的盲目崇拜,而是在自己的創作中鍛造自己的風格,強調個性和多元化。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墨竹圖》區域性

他所繪的墨竹直接以墨筆揮灑,筆法圓渾而不失勁秀,奔放而不流於狂縱。且大都是筆法瘦挺,墨色濃重,淋漓流暢,畫面透出清瘦瀟灑的意趣。

如《墨竹圖》,佈局變化無端、各行其態,竹節少而纖細,竹葉稀疏有致,整體佈局看去凌亂卻突顯茂盛,中間聚攏而四周不空。落款錯落於竹子的間隙中,與畫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晃眼一看,以為是畫中之石隱於竹後,為畫面增添了許多小情小調。而枝與葉所使用的濃墨點節法使整個畫面更加勁秀、富有生機。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墨竹圖》區域性

另外,在表現畫面的氣韻生動上,鄭板橋特別注意書與畫的融合貫通,詩、書、畫和印結合,以顯示出畫面獨特的靈動性。

如《蘭竹圖》,巨大的傾斜峭壁佔畫幅一邊,有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壁巖以皴染間施的筆法運籌,空白見平整,峰峻顯倔巍,用筆用墨都恰到好處。

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中迎風搖弋。蘭竹用焦墨揮毫,亂中求正,密中見疏,表現出欣欣向榮

又獨

傲蕭爽、清靜秀逸的風格。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蘭竹圖》區域性

上有題畫詩:“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回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干,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

當做

好幅贖過耳”。

鄭板橋以蘭竹的自然特性比擬人的秉性情操,字裡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深情。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蘭竹圖》

整幅畫面,既是絕妙的書法再現,也是將書畫相映成趣的綜合藝術,統一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享受。

鄭板橋將書與畫巧妙的融合成一體,詩書畫相互貫穿搭配,形成他個人想達到“形神兼備”的獨特風格,這與他特有的“六分半書”與畫呼應。因此也就有了“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後,不留一格”。

為何說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把文人畫推到了極致?

《蘭竹圖》區域性

結語:

鄭板橋還總結出很多實踐創作經驗,比如“畫竹三部曲”,從“眼中有竹”到“胸中存竹”,最後到畫竹的第三階段,也是最高境界“胸無存竹”。

他認為創作中不要被“眼中有竹”、“胸中之竹”所限制,一旦繪畫作品中的題材被限制,則很容易變成僅對客觀事物的簡單還原或再現,那樣的作品是最低階的階段,不

能成為

優秀的作品。

繪畫者只有給創作物件賦予了新的審美觀念,作品才會充滿靈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再造過程,更是自然美向藝術美高度融合的藝術昇華過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