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由 小海聊車 發表于 舞蹈2022-12-13
簡介而敦煌飛天的飛動之美也同樣透露出一種輕盈、靈動活潑的美,體態婀娜、線條流暢、充滿律動,充分體現出“優美”的深刻內涵

敦煌飛天女神是誰

飛天“飛動美感”的美學特點

1.優美敦煌飛天是“優美”的化身,優美在中國美學史上也叫“陰柔之美”,是相對於“陽剛之美”而言的。由此可知“優美”是一種女性的陰柔、纖細、優雅的美。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在西方“優美”指姿態的輕盈。在西方畫作中最能代表“優美”形象的就是“美惠三女神”,波提切利、拉斐爾、魯本斯、馬約爾等著名藝術家都對此形象進行了藝術創作,但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波提切利《春》中的美惠三女神。

她們在女神維納斯身邊翩翩起舞,輕柔擺動的身姿,十分優美。而敦煌飛天的飛動之美也同樣透露出一種輕盈、靈動活潑的美,體態婀娜、線條流暢、充滿律動,充分體現出“優美”的深刻內涵。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正如西方美學家博克所說優美這個觀念是屬於姿態和動作的。優美的全部魔力就包含在這種姿勢和動作的悠閒自如、圓滿和嬌柔裡。優美的飛動正是中國飛天藝術的生命和靈魂,敦煌早期的飛天體態粗獷,飛動感不強,不能夠輕盈飛動,更談不上優美的飛動了。

隋唐時期,敦煌飛天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飛天形象腰肢柔軟、體態輕盈、已經完全具備了女性的風韻。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2.靈動敦煌飛天的飛動,美在靈動、靈巧。飛動的靈巧在於飛天充滿動感的線條和富有彈性的“S”型身軀。自北魏以後,飛天形象的線條多用曲線,悠遊迴環,取代了以前僵直而沒有彈性的直線,使得飛動多了一分輕盈。

宗白華在《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一文中精闢的指出:由於把形體化成為飛動的線條,著重於線條的流動,因此使得中國的繪畫帶有舞蹈的意味。這從漢代石刻畫和敦煌壁畫(飛天)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有的線條不一定是客觀實在所有的線條,而是畫家的構思,畫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種有節奏的聯絡。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中國藝術家把線條作為他們釋放情感,表達思想的藝術載體,他們用線條表現出他們所想象的物體,畫出他們輪廓、體積、甚至精神。線條在藝術家們的手中具有了生命力。

宗白華先生曾十分生動的說:抽象線紋,不存在於物,不存在於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迴環、曲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與生命;更能憑藉它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詩魂。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流動的線條和飛天形象的精神內涵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既表達了線條自身的魅力,又增加了飛天形象的精神內涵。敦煌飛天的靈動感,還因為她優美的“S”型曲線。這條曲線簡約而準確地表現出了飛天的飛動姿態,表現出了飛動時的節奏和方向。

印度飛天形象與敦煌飛天形象的比較早期的印度飛天多為童子造型,後來多為印度婦女形象,臉型方正,身形豐滿,全裸或半裸,身體扭動,強調了女性的曲線之美,身著印度民間婦女服飾,頭戴花冠,肩披長巾,裹著長裙,衣裙包裹肌肉,質感較強。

敦煌飛天在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飛天藝術已臻於完美

身體彎曲成飛舞的形態,但未利用衣裙飄帶,飛動感弱。敦煌飛天初期雖較多模仿,但也結合了本土文化發生了一些變化。加入了中國傳統繪畫因素———線的運用,流暢的線條使得裝飾趣味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