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吃粽子,延續千年,愈久彌香!

由 神州翰林院 發表于 舞蹈2022-12-18
簡介端午節歷史悠久,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也最深入人心的說法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賽龍舟”、“吃粽子”的兩大習俗都與屈原有關,戰國時期,愛國,為民的屈原,因受到楚國小人

龍舟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2009年9月,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被收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之日,“端”又因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為“端五”,也被稱為重午節,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節期,端午節的習俗內容非常豐富多彩,形式更是多種多樣,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拴五色絲線、佩香囊,打馬球、放紙鳶、採草藥、掛艾草、祭神拜祖等。這些習俗都圍繞著祈福、驅邪,消災等主題開展,寄託了人們迎福納祥、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在眾多節日習俗中,最為重要,也是最有標誌性的習俗當屬“賽龍舟“和“吃粽子”了,延續千年,愈久彌香!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吃粽子,延續千年,愈久彌香!

端午節歷史悠久,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也最深入人心的說法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賽龍舟”、“吃粽子”的兩大習俗都與屈原有關,戰國時期,愛國,為民的屈原,因受到楚國小人的誣陷而自投淚羅江中,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們紛紛划船追趕,想要打撈起屈原的屍體,但是並沒有找到,老百姓們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啃食,於是用粽子包著糯米投入汨羅江中,希望魚蝦們吃飽後,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慢慢演變,發展,就成為了“吃粽子”、“賽龍舟”的兩大傳統習俗。

說起

“吃粽子”的習俗,不得不說包粽子了,包粽子是中國老百姓們的拿手活,包粽子看似簡單,卻是關乎粽子美不美味的關鍵,先選好上等的白糯米,然後放到家的清水裡泡上一夜,等到糯米泡得水水潤潤,白白胖胖的時候,再配上人們喜歡的紅棗,蓮子,綠豆,花生,板栗,豬肉,牛肉等餡子,用煮過的粽葉,包成三角形,四角形等形狀的粽子。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吃粽子,延續千年,愈久彌香!

端午節眾多活動中,最熱鬧的當屬賽龍舟了,一聲令下,選手們駕駛著龍舟猶如離弦之箭,奮力前行,力爭上游,岸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兩岸圍滿了吶喊助威的群眾,氣氛十分激烈,龍舟比賽最早是一種祭祀活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時至今日,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是一種愛國精神,集體精神團結一致的時代體現!

如今,端午節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歷史沉澱和見證,也是世界影響力最深、活動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傳統民俗之一。傳承和發揚端午節的非遺文化精神內涵,不僅是我們當代青年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地方傳承民俗活動的責任和義務,各地可以透過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發揮民俗活動助力非遺保護、傳承、發揚,並加大挖掘更多的端午民俗活動,培養民俗活動的繼承人和接班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讓百姓們在端午節的文化魅力和節日氣氛中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也積極參與傳承和發揚的步伐中來!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吃粽子,延續千年,愈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