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由 易經玄通 發表于 舞蹈2023-01-11
簡介這一點可以在《左傳》清晰看到《詩經》詩歌的由來,各個諸侯國君興之所至,便吟唱一首

鳥鳴澗緊扣一個什麼字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詩經》,並非是

像我們

想的那樣原始,樸素。

因為《詩經》大都是西周,乃至東周春秋的一些詩歌。即使西周也有了成熟的文化體系,和社會治理制度,也並非是奴隸制社會。如孔子所言,不是大同

也是小康之世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而且《詩經》的由來所謂的採風,也不是去民間,而大多是各個

諸侯國的官方所寫

。當然存在極少數的民間所吟唱。這一點可以在《左傳》清晰看到《詩經》詩歌的由來,

各個諸侯國君興之所至,便吟唱一首。這種情景無論在《尚書》還是孔子之時都有所記載。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所以,嚴格講,《詩經》的背後都是當時社會

鮮活的歷史

,而《詩經》所寫都是當時歷史的折射,所以,若是熟知當時歷史事件,一定能從《詩經》窺視當時的歷史。這需要極為

精深的儒學,歷史,文學,文字學功底

《鵲巢》也不例外,也是當時歷史事件的折射。而且從鵲巢所使用字詞的選擇上,便可以很容易看出,

這首詩歌和周武王關係很大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需要指出的是鳩佔鵲巢現在是貶義詞,但是在西周,

鳩和雉都是褒義詞,代指君子

。因為他們的

羽毛多彩

,象徵

君子文質彬彬

而喜鵲也是有所指代的,因為喜鵲

黑白色

,而這正是商朝所推崇的顏色。因為商朝的文化是

歸藏易,崇尚葬禮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所以鳩佔鵲巢很清楚指向是

武王佔領商紂都城朝歌

。這首詩歌或者是武王進朝歌的場景,或者是

武王佔領朝歌后回到周國後被歡迎

的場景。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既然,鳩指代君子,那一定有和君子相關係的詞彙。這從居之,方之,盈之可以清晰看到。這三個詞是遞進關係。先是

進駐朝歌

,代指周朝代替商朝。其次就是方之。方是

治理

的意思。代指周武王給朝歌帶來嶄新的治理理念。而盈之,就是指德性的豐盈,代指

周武王的德性在朝歌惠及於百姓

,所以叫盈。這關鍵的三個詞彙其實在《尚書》都可以看到痕跡,當然,《尚書》也是被歪解的,所以秦漢後兩千多年是看不到的。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這首詩歌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指出的是,

之子于歸雖然常常用在婚嫁

,但不是必然就是婚嫁。不能望文生義。子代指周武王。回到哪裡,都有可能。也可能是從戰場回到朝歌,也可能是從朝歌回答周朝。

而且後邊的

御之,將之,成之

,也有濃郁的戰爭味道,御代表駕駛戰車,將代指率領戰車,

成代表勝利凱旋

。所以

身邊跟隨的自然是駕車的將領

等。

《詩經 鵲巢》,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訓詁考據還是錯得一塌糊塗

但秦漢以後呢,不僅僅是把鳩佔鵲巢當作貶義詞,而且還把之子于歸當作婚嫁之意,這樣去解讀訓詁考據,自然會錯到九霄雲外了。而且一錯就是兩千年,何來學問可言。

把代表中國最具有藝術性的《詩經》歪解到這個程度而還能固執己見,堅持舊錯,誰的悲劇。不反省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