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由 醫療交流資訊 發表于 美食2021-08-29
簡介”小嶺曹氏始祖曹大三來到小嶺後,繼承、改良前人的造紙技藝,經過反覆實踐生產出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的好紙,使宣紙聞名天下

宣紙是哪裡的特產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山裡人家底事忙,紛紛運石壘新牆。

沿溪紙碓無停息,一片春聲撼夕陽。

——清·趙廷揮《感坑》

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載體和媒介,不僅決定了中國書畫的基本風格和語言特色,還承載了中國文化,構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景觀,被譽為“國之瑰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宣紙長卷上徐徐展開。

涇縣是“中國宣紙之鄉”,也是宣紙的唯一產地。

宣紙是涇縣的驕傲,是宣城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1

縱橫捭闔話宣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話說宣紙的由來,就得從造紙術說起。“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關係。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並永載史冊。蔡倫生於東漢永平四年,在擔任尚方令期間,蔡倫監督工匠的同時,也經常和工匠們接觸,耳濡目染掌握了許多技能。鑑於竹簡、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蔡倫就著手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他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敝布、漁網等植物原料來造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歷經千辛萬苦,蔡倫終於造出了體輕質薄、適合書寫的紙。公元105年,蔡倫把最好的紙進獻給漢和帝。這一年也作為紙誕生之年,讓蔡倫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被奉為“造紙始祖”。

傳說,宣紙的發明人是孔丹。說起孔丹,又有一段故事。

孔丹是蔡倫弟子。蔡倫去世後,孔丹對著恩師的畫像,日思夜想,常年緬懷。但是,當時生產的紙易變黑變黃,也易剝落,他擔心恩師的畫像難以儲存久遠。於是,他心想造出一種抗老化、防蟲蛀、易於儲存且不走形、不褪色、潔白如玉、經久不脆的好紙,畫出師傅的畫像,永久供奉,也讓師傅業績流傳,名垂青史。

孔丹踏破鐵鞋,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一路探尋到皖南涇縣小嶺。一日,他在溪水邊被毒蛇咬傷,卻意外地發現了橫臥溪水上的一棵古青檀,這棵倒伏的青檀由於常年的日曬雨淋和浸泡沖刷,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淨的纖維,柔軟而有韌性。孔丹用雙手捧起,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萬分高興。孔丹用青檀皮作原料,並經過夜浸、日曬、鞣製、蒸煮、製漿、水撈、貼烘等一系列工序,終於造出了薄、輕、軟、韌、細、白的“四尺丹”,用孔丹的名字命名。

宣紙得名於唐。唐代畫家和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完整的關於繪畫藝術的通史《歷代名畫記》,其《論畫體工用榻寫》中寫道:“好事者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墓寫……”這是最早記載宣紙的文章。

宣紙是勤勞智慧的涇縣人民在千百年創造性的傳承中,集傳統手工造紙技藝之大成,充分運用當地獨特的原材料,汲天地之靈氣而創造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宣紙製作技藝一直在涇縣一地傳承,經過一千多年的口口相授,不斷改進,世代相傳。

涇縣當時隸屬於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裡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全國最大的文房四寶生產企業和造紙領袖企業,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專案保護與傳習的代表性單位,榮獲中華老字號、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紅星牌”宣紙、千年古宣宣紙是中國馳名商標,享譽海內外。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2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觀書有感》有這樣的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宣紙源頭就在涇縣丁家橋鎮小嶺村。

小嶺村位於丁家橋鎮北部,介於雲嶺鎮和涇川鎮之間,境內山巒疊嶂,山坳眾多,青檀遍地,山環水繞,溪水潺潺,有“九嶺十三坑”之稱,是中國宣紙的發祥地。

清乾隆年間修訂的《小嶺曹氏族譜》序言:“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徙十三宅,見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可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小嶺曹氏始祖曹大三來到小嶺後,繼承、改良前人的造紙技藝,經過反覆實踐生產出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的好紙,使宣紙聞名天下。曹大三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宣紙生產人,在中國宣紙發展史上屬於里程碑式的人物。

之後,小嶺曹氏一族逐漸發展,許多人成為生產宣紙的能工巧匠,被譽為“宣紙世家”。

曹氏後人繼承宣紙傳統制作工藝,併發揚光大,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

宣紙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標”就是一根尺子。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3

代代相傳譜華章

宣紙是國之瑰寶,也是涇縣的名片。宣紙美麗的光環,讓涇縣人驕傲,也讓世界矚目。

1908年,宣紙在上海產品陳列比賽大會上榮獲第一名;1910年,“白鹿”牌宣紙在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上榮獲“最優等文憑獎”;“鴻記”宣紙獲“超等文憑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涇縣小嶺選送的“桃記”牌宣紙榮獲金質獎章;1926年,在美國費城舉辦的建國150週年世界博覽會上,涇縣選送的“汪六吉”牌宣紙、“和記”牌宣紙等榮獲金質獎章;1935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白鹿”牌宣紙再次獲獎。宣紙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

新中國成立前,宣紙的封刀印上部均要蓋“官”字,表示已經官方登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宣紙生產聯營處生產的宣紙不在使用“官”字。但是解放不久,宣紙工人一致建議用國旗上的“紅星”替代舊社會的“官”字作為封刀印記,以示宣紙行業的新生。

1982年,我國實施了《商標法》,涇縣宣紙廠將“紅星”註冊為商標。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4

宣紙傳習鑄未來

中國宣紙文化園既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又是人類非遺宣紙技藝傳習基地。

在宣紙文化園,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千年古宣製作流程,還可以瞭解揀皮、錐皮、切皮、踏料、洗滌及撈紙、曬紙、剪紙等宣紙傳統生產主要工藝和墨、筆、硯、扇、紙簾的製作的初步工藝。

在體驗區,遊客可以親手體驗撈紙過程,自已動手撈出一張生肖紙,及時烘烤後帶走,在體驗中昇華感悟,以作永久的留念。

青檀樹是宣紙生產的重要原料。走進宣紙文化園,導遊首先會向遊客介紹青檀樹。

鄭板橋的《竹石》中有這樣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青檀樹也是物競天擇、“與石俱進”的物種,主要生長在我國北部和中部,是我國特產,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樹皮青灰色,呈長片狀不規則剝落。沒有青檀就沒有宣紙。盤根錯節、崢嶸立地、蒼翠擎天、虯龍騰空、千年不老的青檀,在涇縣比比皆是。涇縣地處皖南山區,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說,有適合青檀生長的最佳環境,青檀栽培歷史悠久。走到涇川大地的山谷中,青檀樹像哨兵一樣立在路兩邊,青翠欲滴,是涇縣的縣樹。

每年初冬時節,一根根被砍伐下來的青檀枝,在火灶上蒸煮後去皮,這皮就是製造紙的主要原料。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作者介紹: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蔡 盛

安徽省涇縣人,筆名火焰、火焰山,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跟我出發》《走進涇縣》《印象涇縣》。另有數百篇文學作品見諸《清明〉《安徽文學》《雨花)(翠苑)(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新安晚報》等國內報刊。

圖書介紹:

印象涇縣 ||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宣紙

印象涇縣

本書從涇縣旅遊定位“紅色故里,宣紙之鄉,人文名城,山水福地”四塊,分四個篇章去寫的

《印象涇縣》可在涇縣新華書店、南方書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