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茶陵縣大力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美食2023-01-18
簡介”2020年,抓住茶陵縣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契機,界首鎮為食用菌種植戶積極爭取專案

風乾鵝怎樣儲存

建好“冷”設施 催“熱”農產業

茶陵縣大力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洲平

通訊員/陳紅榮 林則梁

眼下正是黃桃、柰李、葡萄等水果採摘季節。近日,記者來到茶陵農村,發現不少鄉村建有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自2020年啟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以來,茶陵縣確定了果蔬、食用菌、紅薯、茶葉、中藥材等五大類170個專案實施主體,建設規模達20萬立方米,冷藏能力達6萬噸,有效補齊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產業和農產品消費“雙升級”。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是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是貫通‘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橋樑。”茶陵縣委書記鄧元連感慨地說,該縣不斷提升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質效,實現了冷貨熱銷,優質優價,拓展了增收渠道,促進了品牌提升,助推了產業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堅強保障。

●減損保收,“保”出一片產業叢集

8月6日,走在界首鎮上聯村主村道上,兩旁農田裡連片的白色大棚格外搶眼,在大棚旁不時能看到一座座白牆藍頂小屋子,這是該村建在田間地頭的冷藏保鮮室。

剛從大棚裡檢視完新播種的食用菌種,上聯村黨總支書記、興農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始人陳晚朱又急匆匆地檢查冷藏保鮮室裝置運轉情況。

界首鎮作為株洲市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種植食用菌,2007年至2008年,界首鎮食用菌產業首次迎來高潮,各類大小企業、合作社多達400餘家。但好景不長,由於當時保鮮技術不成熟,菌農虧損嚴重,到2017年該鎮僅50多位種植大戶還在堅守食用菌產業。

“當時的小型冷庫容量不夠,食用菌必須當天採摘當天銷售,容量有限的冷庫要騰出來用於存放第二天採摘的食用菌。”陳晚朱回憶,“時間趕著、貨量壓著,價格自然上不去,種植戶沒有賺到錢,有人乾脆不種了,外出務工。”

2020年,抓住茶陵縣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契機,界首鎮為食用菌種植戶積極爭取專案。如今,界首鎮田間地頭矗立著大小冷庫52座,食用菌從採摘到進庫只需3小時,腐壞率大幅降低不說,錯峰銷售和產品品質的提升,使得食用菌銷售價格每斤比以前提高了0。5元至2元。

靠著冷藏保鮮專案,界首鎮食用菌產業再次迎來發展高潮。如今,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界首鎮的龍頭產業之一,食用菌生產規模佔全縣70%,食用菌對外銷售佔全縣80%,是湖南省重要的菌菇生產基地。

食用菌產業叢集的壯大不是個案。依託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茶陵縣嚴塘鎮蔬菜產業、茶葉產業,棗市鎮水果產業,腰潞鎮油茶產業等農業產業發展煥發勃勃生機。

●提質增效,“增”出一堆暢銷品牌

盛夏時節,走進嚴塘鎮楊塘村,放眼望去,漫山青翠的茶樹彷彿給夏日送來一抹清涼。沿著通往茶山的主道前行,在半山腰平整的空地上,一座冷庫矗立在這裡。

湖南龍燦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蔡錦然開啟冷庫,隨便從擺放在冷庫裡的錫箔袋中,取出一勺茶葉沖泡,不一會兒嫩綠的葉片就懸浮在茶水中。“我們綠茶好看更好喝,其中一個重要秘訣就在於冷藏保鮮。”蔡錦然透露,藉助冷庫,這裡生產的春茶品質得到保障,茶葉泡出來不會變黃,口感也清爽。

目前,茶陵縣的茶葉種植規模達15。65萬畝。隨著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的實施,茶葉品質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三湘紅”“四水綠”“洣江翠芽”“洣江碧螺春”等茶葉品牌聲名鵲起,被人稱讚。

對不少茶陵果農來說,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對農產品提質增效功能更加明顯。

在湖口鎮梅林村,綠葡萄、紫葡萄掛滿枝頭,果農們將新採摘的葡萄放進田間的三座冷庫,冷藏一天後再品嚐,口感冰爽清甜,暢銷湘贛邊;洣江街道渡裡村的火龍果基地進入採摘期,一顆顆剛摘下的火龍果被放進冷庫不久,就被周邊居民搶購大半;茶陵縣生態緣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賀躍新對今年銷售充滿信心,因為冷庫不僅能解決中秋脆棗開裂難題,更讓棗子更脆更甜。

依託專案,提升品牌。茶陵縣利用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專案,打通了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提高農產品口碑和銷路,助力農產品品牌建立,已有“茶陵大蒜”“茶陵紅茶”“茶陵黃牛”“茶陵白芷”“茶陵風乾鵝”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5個,“湘贛紅”“茶陵紅茶”“茶陵臍橙”“茶祖犀耕”等區域公共品牌8個,有機食品2個,綠色食品53個。

●補鏈延鏈,“延”出一條強農之路

7月29日,在湖南萬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樟集團)新投入使用的冷鏈倉儲分揀中心裡,剛從基地採摘回來的黃桃經過工人分揀、分級、打包,一部分直接裝車運往長沙紅星農產品批發中心,一部分被工人送進冷庫保鮮。

雖然室外溫度將近40℃,但冷鏈倉儲分揀中心卻非常涼爽,這不僅給工人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也為黃桃的保鮮提供了保障。

“今年公司黃桃產量突破了150萬公斤,預計20多天可以完成採摘,每天有超過7。5萬公斤的黃桃走向市場,有了保鮮儲存設施,黃桃銷售信心更足了。”萬樟集團董事長劉祖治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和紅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黃桃全部由其代銷,不愁銷路。

如萬樟集團一樣,透過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程,打通了產銷鏈條的農業企業在茶陵並不少見。

生薑、紫皮大蒜、白芷,被譽為“茶陵三寶”。今年,“茶陵三寶”的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以往,當地加工企業只在收穫季生產伏蒜、鹽姜、醃菜等製品。“現在有了保鮮庫,原料儲存時間大幅延長,醃製的蒜和姜即使在夏天也不怕,生產、加工和銷售有了更多保障,產能大幅提高。”茶陵縣君蘭大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譚懂哲說。

近年來,茶陵縣還在農產品出村“最後一公里”上下功夫,實現多元化、多渠道銷售,延伸產業鏈。該縣不斷加大縣內電商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依託冷藏保鮮設施,透過電商微商、直播帶貨等形式,藉助“832”平臺,形成了集中倉儲、共同配送、倉儲一體的營銷機制。截至2021年,該縣電子商務從業人數過萬,透過電商、微商渠道銷售的農產品年交易額達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