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三十二)

由 坤鵬論 發表于 美食2023-01-23
簡介”“我假定,如果你說一個人比另一個人高的原因是他的頭,你恐怕會畏懼遇到這樣的反駁:首先,較高的事物之所以較高的原因和較矮的事物較矮的原因應該是同一個——頭

如何製作桂花香膏

過去夯實的是現在,現在夯實的是未來。

——坤鵬論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三十二)

——坤鵬論

在《

讀<斐多篇> 論靈魂(三十一)

》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了:

在這部分,坤鵬論主要對蘇格拉底的哲學人生第二階段進行了一番總結,在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只是希望大家牢記一點,那就是蘇格拉底所認為的一切事物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善,正是它將萬物約束在一起、維繫在一起。

一、前情回顧

在對阿那克薩戈拉的Nous(奴斯)論徹底失望後,蘇格拉底發現原因既不能自己去發現(對應第一階段),也無法從別人那裡學到(對應第一與第二階段,特別是第二階段)。

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己哲學人生的第三階段——自己的探究,並想出了自己解決原因問題的權宜之計。

“在對探究自然精疲力竭並感到失敗以後,我放棄了直觀‘是者’,並認定必須小心謹慎,不要犯人們常犯的那種錯誤。”

“也就是好像人們在觀察和研究日蝕時,如果不是透過水或其他同類媒介物觀察太陽的映像,而是直視太陽,那麼肉眼真的會受到傷害。”

據說古希臘最早利用鏡面觀察日食的人是泰勒斯。

“我意識到類似的危險情況也在我身上發生了,我擔心,由於用肉眼觀察物件,或試圖藉助每一種感官去理解掌握它們,我也有可能使自己的靈魂完全變瞎。”

“所以,我認為必須求助於思想,在思想中考察‘是者’的真相,也許我打的比方不大精確,因為我絕沒有意思說,一個透過思考研究‘是者’的人從影子看實物,會比從生活實際看它們更清楚。”

對於這句話還有一種翻譯:“所以,我覺得,我應該逃入種種說法,在其中探究‘是者’的真相,當然,也許就某種方式而言,這種方法並不太像我要比喻的東西,畢竟,我根本不會同意,這個在種種說法中探究‘是者’的人,在比喻中探究‘是者’會比在行為中探究更有成效。”

兩種翻譯各有千秋,坤鵬論認為,都讀一遍,會讓自己理解得更清楚些。

總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從感官探究事物中抽身而出,轉到內在的靈魂,用思想去探究,也就是求助於某些理論、說法(因為理論、說法都是思想的產物),在探究事物真理時使用它們。

不過,蘇格拉底也明確表示,他並不是說,以理論、說法為工具對影像進行的研究比直接對事實行為中的研究更好、更有成效。

為什麼?

因為以前坤鵬論多次介紹過,蘇格拉底認為的智慧永遠是知行合一內化在靈魂中的東西。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三十二)

“毋寧說,我不過是以這樣一種方式起步而已。”

“我在各種場合下首先提出被自己判定為最健全的理論,然後把與這種理論相一致的任何東西,與原因相關的也好,與其他事情相關的也好,都假定為真實、正確,而與之不合的就視作不真實、不正確。”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在說蘇格拉底的三段論,是他在論證中屢屢擊敗對手的兩大主要武器之一,另一個就是定義法。

三段論本質上是一種演繹邏輯、演繹論證,大家可以看坤鵬論以前寫過的《

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中)

》來對它進行比較詳細地瞭解。

克貝表示,“宙斯在上,我確實不太懂你在說個啥。”

他所不懂的指的是被蘇格拉底判定為最健全、最為有力的理論。

蘇格拉底說:“我說的這個,其實一點兒都不新鮮,無非是我以前一直不停在說的,尤其在前面的談話就講過的東西。”

“我要給你說明我一直研究的那個原因到底是什麼,就要回我們老生常談那個話題,把它當作出發點,從它起步,並且假設有著那樣一些自體自根的美本身、善本身和大本身等。”

“如果你承認這一點,同意有這些東西是存在的,那麼,我希望在它們的幫助下、依據下,向你解釋什麼是原因,並且發現何以靈魂不死。”

顯然,這裡所謂的美本身、善本身和大本身等,就是柏拉圖的理型,在蘇格拉底那裡被稱為相,是絕對的美、絕對的善、絕對的大。

克貝說:“你可以假定我同意,請繼續講吧,一路走到底。”

“那麼你看看在下一步是不是也同意我的看法,在我看來,美本身之外的任何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那是因為它們分沾了美本身,而不是因為別的原因,你同意這種對原因的看法嗎?”

這種對原因的看法就是理型論。

“我同意。”克貝答道。

“所以,我從此再也無法理解也沒有能力去認識其他那些聰明巧妙的原因了。”

“如果有人對我說,某個特定事物之所以美,是由於它絢麗的色彩或形狀或任何別的諸如此類的東西,我會讓它們一邊去,置之不理,畢竟,所有別的這些只會讓我的腦子混亂不堪。”

所謂的顏色、形狀等,其實都是美的結果和呈現,它們並非美的原因。

“我簡單地、沒技藝地、直截了當地,甚至興許傻乎乎地堅持我自己的假設:使事物美的僅僅是美本身在其身上出現,或跟它發生聯絡(你愛怎麼說都行),無論這種聯絡方式是什麼。”

“我對事物發生的方式不作任何肯定,現在也不想追究那些細節,我只堅持一條:正是由於這美本身,所有美的事物才成為美的事物。因為,我覺得這個回答對我自己以及對別人都最穩妥、最保險,如果我很快地抓住了這個,我想是絕不會被人駁倒的,我相信不管是我還是別人,作出‘美物之所以美是由於美本身’的回答,是很穩妥的。”

“那麼,大的東西之所以成為大的、比較大的東西,是由於大本身,較小的東西之所以成為較小的,是由於小本身。”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一個人比另一個人高一頭是‘因為頭’,而那個比較矮的人之所以比較矮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你可不要接受這個說法。”

“你接受的唯一觀點是,任何事物比其他事物高的原因只是因為高本身,也就是說由於高本身,任何事物比其他事物矮的原因只是因為矮本身,也就是說由於矮本身。”

“我假定,如果你說一個人比另一個人高的原因是他的頭,你恐怕會畏懼遇到這樣的反駁:首先,較高的事物之所以較高的原因和較矮的事物較矮的原因應該是同一個——頭;其次,較高的人因為一個頭而較高,但一個頭本身卻是矮小的,據此就得說一個人之所以較高的原因在於一個較矮小的事物,這是不合理的,豈非怪事。”

“(基於這唯一的觀點)你就不敢說,十個比八個多是由於兩個,兩個是使十超過八的原因了。”

“你會說,十個之所以大於二的原因在於或由於十是一個較大的數。”

“你還會說,二肘尺之所以長於一肘尺的原因是因為二肘尺是一個較長的長度,而不敢說二肘尺之所以長於一肘尺的原因在於後者是前者的一半。”

“然後呢?如果一個加到一個上,或者把一個分開,你就會避而不談這加或者分是兩個的原因吧?”

“你會大聲疾呼地宣佈,你認為任何一件事物之所以是其所是,無非是由於它分沾了屬於它的那個實體,因此你只承認二得以產生、二之所以是二,除了分沾了二之理型,其他並無產生二的原因,無論什麼事物要變成二必須分沾二之理型,無論什麼事物要變成一必須分沾一之理型。”

這裡的“二之理型”、“一之理型”的字面含義雖然都是“二”和“一”,實際含義是抽象的“二”或“一”,有別於具體數字的“二”和“一”,因此,可以理解為“一的性質”和“二的性質”。

“於是,你就會不顧那些增加、劃分之類精巧的說法,把它留給更聰明的人去解釋。而你自己,會責怪自己沒有經驗,會如俗話所說,害怕自己的影子,所以,你會堅守我們的穩妥說法,像我所說的那樣據此回答問題。”

“自己的影子”指靈魂的影子。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三十二)

“如果有人攻擊你的這個說法,你先別理會和答覆,先去檢查據此說法推理的一個個結論,看它們是否彼此一致。”

這句話還有另一種翻譯:“可是,如果有誰自己持有假設本身,你興許也會讓它一邊去,不予回答,直到你考慮過從這個假設一躍而出的那些東西,在你看來相互一致還是不一致。”

這個方法我們已經在以前那些對話錄中多次見識過了,特別是《巴門尼德篇》。

也就是不要先去否定別人的假設,而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假設去一步步地推論,從而讓矛盾、問題自現。

“當你不得不陳述這個說法本身時,你也可以按同樣的方式開始,做出一個在你看來更加根本的說法,這樣一層一層往上攀登,直到找出滿意、合適的為止。”

“同時,如果你想要找到某種什麼存在物的話,你興許不會像那些好辯者那樣,在談論開端和由此湧現出來的東西時把什麼都攪成一團,畢竟,在那些那裡,關於這件事情大概既不會有一個說法,也不會有什麼關懷。”

“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能耐把所有的東西攪渾,然後他們自己就對自己心滿意足、自鳴得意啦。但你呢,如果你屬於熱愛智慧的人,我認為,你興許會如我上面所說的那樣去做。”

這段話是諷刺以智者派為代表的一些人,他們只談根據和推論,想以此發現真情實況,因為那些人是根本不想、不關心實況的,他們聰明一世,縱然把一切都攪得一塌糊塗,還沾沾自喜。

“你說得太真實啦!”西米亞斯和克貝異口同聲地說。

靈魂的本質是什麼?(十三)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