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中國為何沒有世界級的茶品牌

由 橡實觀察 發表于 美食2023-02-05
簡介作為茶葉誕生地的中國,自始至終沒有誕生過享譽全球的茶企,截止到2008年時,我國共有茶企7萬餘家,茶葉總產值300億元,而同年僅英國的立頓年產值就達230億元,七萬家茶企被一家企業吊打

300乳茶多少錢一瓶

茶,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風靡全球數百年,雖然茶葉起源於中國,但在全球的十大茶企中,僅有一家中國茶企能夠進入排行榜,其餘的都是由外國企業佔據。

中國茶葉是如何走向世界?又是為何走不到世界?

中國為何沒有世界級的茶品牌

1

中國茶葉走向世界

17世紀初,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荷蘭人第一次把中國的茶葉帶入了歐洲,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辣椒這個全新的調味品。對於辣椒和茶葉來說,在剛剛抵達異國他鄉時,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窘境。

英國人剛剛接觸茶葉時,對這種來自東方古國的神秘樹葉並不感興趣,但對於商人來講,是必須要透過商品來賺錢的,於是漂洋過海來的茶葉成為了維持身體清潔、強壯、治療頭疼抑鬱等各種療效的神藥。

相信看過可樂相愛相殺史的同學一定還記得,可樂曾經就作為各種神藥被推廣銷售,看來西方人對於虛假宣傳這一套是祖傳的手藝,至今都沒有失傳。

即使被吹成了神藥,面對1克茶葉高達10英鎊的價格,也讓絕大部分人望塵莫及,所以茶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有錢人的特殊飲品,代表著一種身份的象徵。

直到18世紀,隨著茶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英國從殖民地掠奪的白銀都透過茶葉流進到了清政府手中,為了不被這個東方古國卡脖子,英國提出了種綠省銀的口號,最終目的就是將中國的茶葉種子帶回英國。

由於當時清政府嚴禁茶種外流,英國便向中國派出了大量的“傳教士”,他們打著傳教的名義在福建沿海一帶收集茶葉的種子,但受制於路途遙遠且土地生長環境的不同等原因,大批的“傳教士”和茶葉種子,都沒能如願回到英國,直到鴉片戰爭後,由於通商口岸的開放,英國才有機會深入產茶地。

1849年,蘇格蘭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經過三次到訪中國,才將一株紅茶種子帶到了印度,順便還拐帶走了8位茶農。歷史上將這批“傳教士”稱為茶葉大盜,而福鈞帶去的種子也成為日後著名的阿薩姆紅茶。

1895年,英國在印度投資了3500萬英鎊,僱傭了近百萬名工人,在637000英畝的茶園內開啟了大範圍的種植工作,為了和中國茶葉競爭,英國充分利用了工業革命取得的技術優勢,研發了一整套現代化茶葉生產系統。

就這樣,由於產量的落後,本來一家獨大的中國茶葉被印度、錫蘭(斯里蘭卡)和爪哇(位於印尼)所產的茶葉遠遠甩在身後,經過數百年的爭鬥,英國人終於實現了茶葉自由。

中國為何沒有世界級的茶品牌

2

茶文化的限制

英國人在實現茶葉自由後,也迅速將茶葉推廣到了全球各地,其中最出名的立頓,靠著錫蘭優質的紅茶資源,建立了一套從茶園到茶壺的製茶體系,一路做強做大,如今已成為全球知名的百年老店。

在全球範圍內,英國成了紅茶的代言人,日本成了綠茶的代言人,作為原產地的中國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打工人。

作為茶葉誕生地的中國,自始至終沒有誕生過享譽全球的茶企,截止到2008年時,我國共有茶企7萬餘家,茶葉總產值300億元,而同年僅英國的立頓年產值就達230億元,七萬家茶企被一家企業吊打。

提到中國茶,就讓人想到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有西湖龍井、安徽鐵觀音、洞庭碧螺春、雲南普洱、黃山毛尖等一系列大門派,也不乏像古樹茶一類的小門派,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但若論其武功高低,只能說懂的人自然覺得他厲害,但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這些獨門絕技和路邊的小吃沒什麼太大分別。相比於門派眾多的中國茶來說,國際大牌則選擇了簡單明瞭的方式,不管你是什麼茶,一律剁碎包裝起來,即泡即喝,極大降低了喝茶的門檻,可謂是亂拳打死老師傅。

所以中國茶缺少大牌的根本原因也正在於此——茶文化包袱太重,為了提高茶的價值,不斷給茶葉附加各種文化資訊,增加了其消費的門檻,消費者稍不留神就被收割了智商稅。

此外,中國茶也缺乏走向世界的動力,2020年中國茶葉產量280萬噸,其中內銷佔了約75%,而在出口的茶葉當中,發展中國家成為了主要出口地,完全喪失了進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機會。若想讓自身走向世界,還需要樹立一個品牌IP,但目前7萬餘家茶企中,有註冊商標的尚不足1000家,而且這些企業大部分屬於個體小茶廠,在各自的領域精緻的生存,很難有資本擴張的意識和原動力。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90後00後消費的覺醒,國產品牌嗅到了變革的機會,以元氣森林為例,除了最暢銷的0糖氣泡水,最新推出了燃茶、乳茶等一系列茶飲。

在選材上,選取了安溪鐵觀音、東喜馬拉雅南山麓紅茶、福建烘青綠茶等來自原產地的優質茶葉,隨後透過三座自有生產基地,將實現原材料從自然到舌尖的一站式直達,還原每一瓶元氣森林最本真、最自然的味道。

可以說,在品質進化上,元氣森林捨得在研發和生產上不計成本地用心付出,把費用盡量多花到產品成本上去,提升產品自身價值,讓消費者從產品本身獲得更多,元氣森林相信最樸素的信念便是好產品自然會召喚使用者,會獲得使用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