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由 蝦兵娛醬 發表于 影視2021-06-06
簡介巴赫的作品浩如煙海,僅聲樂作品就有295部宗教康塔塔,7首經文歌,3部受難曲以及一些清唱劇、彌撒曲、眾讚歌等,有的演唱起來長達一個多小時

貝多芬與巴赫誰更偉大

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S.Bach,1685—1750)出生在德國中部圖林根省愛森那赫市的一個音樂世家。巴赫的高祖、麵包師維 特·巴赫就是個音樂迷,傳說他非常喜歡彈奏齊特拉琴(一種民間的彈撥樂器),哪怕是到磨坊磨面幹活,也要帶上心愛的樂器。巴赫的曾祖約翰內斯則是遠近聞名 的樂師。約翰內斯的長子約翰是巴赫家族的第一位作曲家,次子塔利斯朵夫(也就是巴赫的祖父)是個樂師,三子海因利希是著名的音樂家。巴赫的父親是位小提琴 家。巴赫的兒子們後來也都成為著名的音樂家。這個家族從16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上半期先後出了50多位著名音樂家,其中有作曲家、小提琴家,還有管風琴、 長笛以及小號等樂器的演奏家,他們曾佔據過德國音樂界許多重要的職位,對德國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於巴赫的姓氏在當地成了音樂家的代名詞。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巴赫的音樂作品包羅永珍,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這一點同亨德爾截然不同,亨德爾成功的道路正是從歌劇起始)。儘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來。巴赫的小提琴奏鳴曲巴赫的小提琴奏鳴曲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

《平均律鋼琴曲集》

的 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 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他的創作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魏瑪時代(1708-1717),可以說是創作臻於成熟的階 段;柯登時代(1717-1723),則是他創作的高峰期,許多貢獻卓著的作品都完成於這個階段;而萊比錫時代(1723-1750),是巴赫將宗教藝術 推至最高境界的時期。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巴赫在音樂的薰陶中成長,幼年時父親就開始向他傳授音樂技藝。不幸的是在他10歲那年父母便相繼去世。他的長兄約翰·赫里斯朵夫承擔了父母的責任,按照家 族傳統對小巴赫施以音樂教育。星移斗轉,冬去春來。小巴赫不僅在學校裡學習成績非常優異,而且對音樂的酷愛也與臼俱增。為了得到當時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大師 的一些作品,他曾藉著月光日復一日地抄寫樂譜。為了向著名的音樂家學習,巴赫經常是徒步幾百裡登門求教。由於出身於貧民階層,地位卑微,他無法接受正規、 系統的音樂教育,他的藝術成就完全是憑著自己高山一般堅定、剛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透過刻苦自學而獲得的。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17m年初春的一天,年僅15歲的巴赫離開了扶養他的哥哥家,隻身來到位於德國北部的呂奈堡,開始了獨立生活。在那裡,他以美妙的歌喉,靈巧嫻熟的小提 琴、古鋼琴、管風琴演奏技藝,被當地呂奈堡·米歇爾教堂附屬的“優秀歌手”合唱團錄取,同時得以進入神學校學習。呂奈堡是一個宗教歌唱音樂中心,巴赫在這 裡如魚得水,大大地開闊了音樂視野。在圖書館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許多古代德國和義大利音樂家的作品,從中得到豐厚的音樂營養和有益的啟示。從此,他立志 研究音樂創作理論,並且發奮練琴。

巴赫所處的時代是國家四分五裂,勞苦大眾在黑暗統治下飽受苦難的年代。1702年,巴赫以優異的成績從神學校畢業,迫於生計,他又不得不自謀職業而打消了 上大學的念頭,好像上帝有意要讓藝術家與貧窮分不開似的。難怪有位著名的劇作家曾感慨道:“天才即使不是生長在極端貧困的階層,也是生活在非常艱苦的階層 裡。”巴赫正是這樣!他一生既與貧窮作鬥爭,又同社會歧視相抗衡。他的早期創作採用現實主義手法,作品富有強烈的戲劇性,充分表達了苦難民眾的情感,這就 不免破壞宗教音樂的陳規,從而遭到一些保守派及市儈們的歧視、刁難與惡毒攻擊,使他飽嘗了生活的困苦和屈辱的辛酸,但他從未屈服過。當時,巴赫不僅以傑出 的管風琴演奏技藝著稱,而且他有即興演奏的高超才能:他能根據——個簡單的音樂主題,運用各種複雜的復調音樂表現手法加以發展、變化?可以連續演奏一二個 小時。他那罕見的技巧,不能不使人們目瞪口呆,讚歎不已!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巴赫

的美名逐漸傳遍了整個德國,而且,一生未出過國門的他還贏得了一次殊榮。這是一次頗有戲劇性的事件。 1717年,巴赫在魏瑪宮廷擔任首席樂師。有一次他到外地巡迴演出,巧遇法國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瑪爾尚,此人由於法國音樂在當時的宮廷中很受恩寵而高傲自 大,許多有民族自尊心的德國音樂家雖對他極為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瑪爾尚聽說巴赫的管風琴演奏頗負盛名,便有意與他以即興演奏的形式來當面比個高低。巴赫 欣然接受了這一挑戰,這倒使瑪爾尚反而感到忐忑不安起來,因為在這以前,他是從來未認過輸的。他思前想後.惟恐輸了當場出醜,不可收拾,終於悄悄地溜之大 吉了。雖然這是一次沒有開始的競賽,卻大長了德國人的志氣,同時也給了那些總認為外國音樂家比本國音樂家好的德國人一個很有力的回答。而在讚美及榮譽面 前,巴赫總是平靜的。他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說:“誰像我一樣用功,誰就可以有我一樣的成就。”

1749年,晚年的巴赫視力開始衰弱,雙目漸漸失明,曾做過兩次手術,但都無效果。後又因中風臥床,於1750年7月28日與世長辭。這位舉世聞名的音樂 之神像蠟燭一般燃盡自己後悄然離去,他的遺體被人們埋在漢堡聖約翰教堂的墓地裡,那是座既沒有墓碑、也沒有任何標誌的與貧民一樣的墳墓。後來因為修馬路, 巴赫的墓地也被夷為平地。直到19世紀末,人們在加寬、翻修這條馬路時,挖出了一口已經腐朽的棺材,裡面裝有一具男性屍骨,經有關專家解剖與鑑定,確認這 副屍骨就是巴赫的遺骸。

巴赫

死時,家中一貧如洗,他唯一的財產就是遺下的一群子女。他一共有20個孩子,前妻生了7個孩子。前妻病逝 後,巴赫又與歌唱家安娜·瑪格達蕾娜結婚,又生了13個孩子,其中有3個孩子年幼時夭折。巴赫死時,最小的女兒只有8歲。在生活上,他們沒有什麼經濟來 源,只好靠一些好心的親戚朋友施捨度日。

巴赫

的後妻比巴赫多活了10年,最後還是死在貧民收容所裡。還有巴赫那可憐的小女兒,也是苦難重重,貧窮一生。巴赫家族的最後一位成員死於1871年,這平凡而又偉大的一脈到此也就告終了。

“巴赫”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但正如貝多芬所說,巴赫的成就和對音樂的影響,像大海一般的巨大和深遠,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這是對巴 赫音樂才華及音樂成就的由衷讚歎和如實評價。巴赫不僅是德國人民的寵兒,天才的人民音樂家,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之父”;更重要的是,他為全人類音 樂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世界古典音樂的豐碑。

西方藝術的巨人——巴赫

巴赫的作品浩如煙海,僅聲樂作品就有295部宗教康塔塔,7首經文歌,3部受難曲以及一些清唱劇、彌撒曲、眾讚歌等,有的演唱起來長達一個多小時。內容上也十分廣泛,有民間風俗性的

,如《咖啡康塔塔》、《農民康塔塔》

等, 曲調通俗;、質樸;有以宗教為題材的,主要是經文歌和受難曲,代表作品有具有抒情性的康塔塔《我受了很多苦楚>和具有史詩性的康塔塔《宗教改革運動 康塔塔》。在器樂作品方面,有管風琴音樂,古鋼琴音樂,6部勃蘭登堡協奏曲,4部管絃樂組曲,48首鋼琴前奏與賦格曲等;還有大量的小提琴、大提琴、長笛 等作品,包括三重奏、四重奏、管風琴和小提琴協奏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宗教奉獻儀式曲等。

數百年來,巴赫及其作品為人們所敬重和喜愛,他的作品廣為流傳,經久不衰。他所高度概括和提煉出的復調音樂的理論,為古典音樂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留下的音樂作品,更是經典性的稀世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