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由 晴之黎明 發表于 影視2021-06-17
簡介當我們擴張肺部,肺內的氣體壓強就開始相應的變小,肺內氣體分子對吸管內部水面的碰撞壓力也隨之變小,外部的氣壓就會把吸管內的水面壓上來,直到上升水面的體積讓兩邊氣壓達到平衡才不再上升

奧托格里克做了什麼實驗

如果自然界有哪些神奇之處,我們就少不了來說一說氣體定律,但是氣體世界的混亂與複雜卻超乎想象。

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大約有30000000000000000000(3X10的19次方)個分子,每個分子每秒大約會發生10億次碰撞。

面對這麼複雜的問題,可能誰都有放棄的打算。

那些研究氣體運動的先驅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當然不知道也有它的的好處,不然他們可能根本沒有勇氣探索下去。19世紀初,人們還認為原子的概念不科學;直到1905年,克魯克斯在在真空玻璃管的通電實驗中,才找到了原子存在的確切證據。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威廉·克魯克斯

而在1662年,羅伯特·波義耳和他的助手羅伯特·胡克在玻璃器皿,水銀和密閉容器以及恰到好處的無知下,使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如果增大壓強,容器內的空氣體積會隨之縮小。

這就是波義爾定律:氣體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羅伯特·波義耳

一個世紀以後,雅克·查理髮現,

氣體的體積與溫度成正比。溫度升高至原來的2倍,氣體體積也會膨脹至原來的兩倍。

複雜的原子運動竟然會遵循這麼簡潔明瞭的規律。

對於如此混亂的氣體世界,這個規律是多麼的神奇啊。就在我們寫下這些字的時候,此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成對的氧原子正在以1500千米/小時的速度不斷撞擊以32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運動的氮原子,也許還會撞上速度為1600千米/小時的水分子。不同的氣體分子在以不同的速度運動,這裡的混亂與複雜超乎想象。

然而就是這個簡單定律的發現,卻帶給了人們足以推動人類文明的力量。

爆米花的形成和氣壓的日常現象

我們多數人都喜歡的香脆可口的爆米花,玉米粒為什麼會變成蓬鬆的爆米花呢。當然它是與氣體定律有關的,因為玉米粒的特性決定了它很容易爆炸,因為它被堅韌的外殼包裹在緻密的種子裡。而這層堅韌的外殼就好像是一口迷你的壓力鍋。每一粒玉米的內部都有一個胚芽,它可以長成一個新的植物,胚乳為新植物的生長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胚乳主要由澱粉顆粒組成,它的含水量大約是14%。把玉米粒放到熱油中開始加熱時,胚乳內部的水分開始蒸發變成氣體。溫度高的分子運動速度更快,隨著越來越多的水分子以蒸汽的形式在他內部左衝右突,這時種皮內部的氣壓越來越大。氣體分子不斷撞擊彼此和種皮,隨著分子的數量和運動速度的不斷攀升,種皮在內部承受氣體分子的撞擊力也越來越大。

而困在種皮內部的水蒸氣是出不來的,這就限制了它的體積。隨著溫度的升高,內部的澱粉顆粒也變為凝膠。內部分子對種皮的碰撞越來越劇烈,這個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變成我們所熟悉的現象——爆炸。就在堅韌的種皮破裂的瞬間,遊戲規則變了,爆炸發生,種皮內部的物質立刻暴露在外部壓強(標準大氣壓)下,這些物質的體積不再受到限制。於是凝膠開始爆炸性膨脹,直至其內部和外部的氣壓相等。緻密的白色凝膠變成了蓬鬆的白色泡沫,整個玉米粒向外翻了過來。轉化過程就此結束。我們得到的爆米花就是來自於這神奇的氣體定律。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就連我們日常的呼吸,也是來自於這神奇的氣體定律。實際上我們呼吸的空氣不是被我們的吸進去的,而是被氣壓壓進去的。

原因就在於氣體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這條定律。

我們在擴張肺部時,肺內的氣壓就變得比外部要小,這時外部的氣壓就會把空氣送進來以達到平衡。

所以我們呼吸的空氣是氣壓送進來的,而不是我們吸進來的。

當我們用吸管喝飲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就在我們含著飲料杯上的吸管的時候,肺部空間裡的氣體分子和外部大氣的氣體分子,在吸管內部和外部的水面上的碰撞角力就已經在進行了。當我們擴張肺部,肺內的氣體壓強就開始相應的變小,肺內氣體分子對吸管內部水面的碰撞壓力也隨之變小,外部的氣壓就會把吸管內的水面壓上來,直到上升水面的體積讓兩邊氣壓達到平衡才不再上升。所以當我們收縮肺部,或者離開吸管的時候,吸上去的飲料就會自然的落下。因為內外部的氣體壓強又回到了平衡。

大氣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馬德堡半球實驗

想知道作用於某件物體的氣體壓強到底有多大,你必須抽掉物體另一面的空氣,形成真空。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曾宣稱:“自然界厭惡真空。”這似乎是件困難的事。但在1650年前後,奧托·馮·格里克發明了第一臺真空泵,並在斐迪南三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期間進行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1964年5月8日,在巴伐利亞的國會大廈外。奧托取出了一個直徑50釐米的空心銅球,銅球被切成了兩半,接縫處光滑平整,每個半球外側都有一個環,環上繫著一根繩子,方便人們把兩個半球拉住。他在銅球的接縫處塗上潤滑油,將兩個半球拼到一起,然後用自己發明的真空泵抽出球內的空氣。銅球外面沒有任何固定裝置,可是空氣被抽出去以後,兩個半球被牢牢的結合在了一起,就像被膠水粘起來了一樣。奧托早就發現,真空泵可以幫助人們直觀的看到空氣的力量有多強大。數十億微小的氣體分子一刻不停的撞擊銅球外表面,將兩個球推到一起,但球內卻沒有與之抗衡的推力。那麼要把兩個半球拉開,從外部施加的拉力必須大於空氣的推力。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馬德堡半球實驗

接下來馬兒出場了。兩個半球各套一組馬,分別向兩邊用力拉。兩個半球合起來看上去比籃球稍大的球體,使它連線的壓力全部來自於空氣分子的撞擊,在眾目睽睽之下,30匹馬竟然都無法將它們拉開。艱苦的拔河結束後,奧托開啟閥門讓空氣進入球內,兩個半球自己分開了。毋庸置疑,氣壓是這場比賽的勝利者,它的強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如果把同樣的這個球垂直懸掛起來,理論上說,它可以承受2000千克的重物。

從古老的蒸汽機到現代的火箭利用的都是氣體分子的撞擊力

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以飛快的速度進入了現代文明。而它的秘密就在於氣體,利用氣體分子的的推力是19世紀早期蒸汽機革命的核心。你只需要讓某個表面兩側的氣體產生壓力差,這樣的推力能頂起廚房裡的鍋蓋,也能用在早期的蒸汽發動機的火車上運送貨物和旅客。兩種現象的基本原理完全相同。現在,蒸汽發動機過時了,但我們仍在利用氣壓差帶來的推力。從技術角度來說,蒸汽發動機屬於“外燃機”,因為爐子和水壺彼此獨立,互不相干。而汽車發動機裡,燃燒發生在圓筒內部,汽油就在活塞旁邊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直接推動活塞。這類發動機被稱為“內燃機”。開車或者做公交的時候,你要記得,推動你的是氣體分子。

火箭的升空也是來自於氣體分子的推動,現代的火箭燃料多是由高能的液體燃料和助燃劑構成,目的就是產生大量高壓熱氣。當火箭的高能燃料被點燃,高速運動的氣體分子猛烈的撞擊火箭頂端,推動它向前飛行,但火箭的尾端不存在等量的推力,廢氣只是透過噴嘴直接排放的大氣中,推力的失衡使火箭急速的向前飛行。這就好比是把氣體劇烈爆炸的力量可控的向一個方向上集中,在有留有一個出口的條件下又不會把自己炸碎。只要能在足夠短的時間內製造出足夠的高壓熱氣,你就可以利用數以億計的分子積累起來的強大撞擊力。“聯盟號”火箭第一級的飛行氣壓大約是標準大氣壓的60倍。所以他產生的推力也是普通空氣推力的60倍。不過這兩種推力本質上完全相同,都是由分子撞擊物體而產生的。只要分子夠多,速度夠快,撞擊頻率夠高,這樣的推力就能把人類送上月球。所以永遠都不要低估那些小的看不見的東西!

從爆米花到火箭——神奇的氣體定律

這種自然原理是多麼神奇,直到我們循著這些原理髮明瞭蒸汽機,內燃機,火箭。這些給人類帶來了無比巨大的改變的發明。

卻不曾想這些偉大發明竟是來源於這小小氣體分子的撞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