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由 凌風商業手記 發表于 影視2021-07-09
簡介我看到很多保險銷售因為把朋友圈當作資訊釋出的渠道,所以只發工作相關的內容,但是,你用個人展的思路來考慮,就會發現這樣是不對的

怎麼發朋友圈吸引客戶

你微信拉黑過誰嗎?你被別人拉黑過嗎?都是因為什麼呢?

銷售可以算是被拉黑的高危群體,小窗推薦產品,群發訊息,朋友圈刷屏,每一招都有可能“掉粉”。可是,作為一個銷售不發又不行,加潛在客戶的微信,不就是為了建立聯絡,傳遞資訊,推薦產品,最終成單嗎?

別小看微信朋友圈的問題。現在保險銷售幾乎90%的溝通環節都在線上,一個銷售如果沒有經營好自己的朋友圈,那他的業績一定不會好。

你先來想想看,常見的保險銷售的朋友圈是什麼樣?

很積極地輸出資訊,自家保險產品的廣告,公司最新的培訓情況,自己團隊新的成績,還有一些很穩定的“欄目”,比如定期轉發一些行業分析的文章,每天發早安晚安的金句等等,看上去特別正能量。

可是效果呢?越努力運營,越容易被客戶遮蔽拉黑。

為什麼?是發的內容有問題?還是刷屏太頻繁?這些都不是核心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把朋友圈當成了資訊釋出渠道。

朋友圈不是釋出渠道,應該當成什麼?我給你個思路:當成你的個人展。

有什麼不同嗎?太不一樣了。

你看,資訊釋出渠道型朋友圈就像是機器一樣,站在利己的角度,只負責把資訊釋出出去,不管對方能不能接收到。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但辦展覽就不行了,你得考慮人家來不來看,愛不愛看,別看兩眼就走吧?你得對觀眾的時間、精力、收穫負責吧?

你發現沒,從釋出渠道到個人展覽,這個關鍵思維的轉換,就是從“利己”,到“利他”。

我們還是從長期主義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你決定要持續地、長期地守住目標,堅持為你的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那你的朋友圈當然就不應該是一個釋出渠道,必須是一個可以長久持續的模式。辦個人展,就是這樣一個模式。

所以,你再發朋友圈,就至少要考慮這樣三個問題:

展覽的主題是什麼?

展品都有哪些?

怎麼呈現展品?

展覽的主題

第一個問題,展覽的主題是什麼?其實就是你的人設是什麼。

你可以有很多很多人設,但展覽的主題只能有一個。所以,你必須先篩選出自己的關鍵詞,確定自己的人設。為什麼有一個人設這麼重要?沒有行不行?絕對不行。

這決定了你的朋友圈是資訊釋出渠道,還是個人展。為什麼發朋友圈就會招人煩?就是因為像機器,不像大活人。客戶會被人吸引,對人產生信任,跟人交易,不會對機器這樣。而有了這個人設,客戶才能看到你這個鮮活的人。

所以,我們要找到這個人設的關鍵詞,它會給你一個抓手,建立一個立體的形象。

拿我自己來說,我自己看到一些熱點新聞、頭條八卦的時候,特別喜歡花時間去弄懂我不明白的地方,我給自己的關鍵詞就是“好奇”。

比如,六一兒童節,很多保險銷售就會趕緊在朋友圈釋出自家給孩子的保險產品,保費多少,保額多少,為什麼給孩子買保險非常重要,等等。

而我會好奇世界上第一張給兒童的保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有兒童險,我甚至還會去找到第一張兒童保單的圖片,把這些內容釋出在朋友圈,告訴客戶兒童險有多重要。

你看,這就是有人設的重要性。展覽有了主題,朋友圈的調性就有了,內容篩選的標準也有了,不僅知道什麼該發,更知道了什麼不該發。客戶就可以透過你的朋友圈,看到你是一個真實有溫度的人。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展品的挑選

好,那緊接著就要考慮第二個問題,你的個人展中有什麼展品?也就是,你的朋友圈要發什麼具體內容?我發現,用好第二專業特別重要。

我看到很多保險銷售因為把朋友圈當作資訊釋出的渠道,所以只發工作相關的內容,但是,你用個人展的思路來考慮,就會發現這樣是不對的。

你想啊,工作相關的內容,就是展現你專業度的內容,對於個人展來說,這就是“代表作”。可是,一個展覽怎麼可能全是代表作?全是代表作,那其實等於沒有代表作。所有內容都是工作相關,那反而不會被人真正看到。

“非代表作”是什麼?除了日常生活、旅行見聞、美食美景這些瑣碎的內容,我有一個重要提醒:一定要善用你的第二專業。

還是拿我自己來說,我在進入保險行業之前從事的是金融證券類工作,再加上我的“好奇”這個調性,我就會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一些相關內容,商業方面的新訊息,市場環境的動態,我又去打了哪隻新股,我又有了什麼新發現等等。

看到這些內容,有的客戶就會和我互動討論一些熱點話題,甚至還會就某一個問題來主動諮詢我的意見。

再給你舉個例子,我有位同事,在加入保險行業之前是蒙特梭利式幼兒園的一名幼師,育兒知識就是她的第二專業。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她經常在朋友圈分享這樣的內容,有時候還會自己拍一些小影片,還經常和保險知識結合起來講。她告訴我說,很多客戶都會和她在朋友圈裡互動,甚至有從來沒聊過天的潛在客戶來諮詢她某個育兒相關的問題。

用好第二專業,除了能增加潛在客戶與你互動的機率,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如果客戶認為你在第二專業的領域是可信賴的,那這個認識會很容易遷移到你的保險工作上。

展品的呈現

那這麼說來,只要有第二專業的內容就行嗎?當然不是,還得看你怎麼處理釋出的內容。也就是我們說到的個人展的第三個問題,怎麼呈現展品。

方法很簡單,你就記住兩個字:利他。

你想想你為什麼會去看一個展覽?一是為了有收穫,二是為了輕鬆愉快,對吧?朋友圈釋出的內容也要奔著這兩個目標去,處理成利他資訊。

我來舉個例子,你聽聽這樣一條朋友圈的內容:

重疾險和醫療險如何區分?

重疾險保障合同約定的病種,解決的是因疾病造成的收入損失問題,理賠方式是直接“給付”型;

醫療險的保障不限疾病範圍,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彌補實際的醫療支出,理賠方式是報銷型。

好,剛才這段你聽出重疾險和醫療險的區別了嗎?

你發現了嗎?很多保險銷售的朋友圈內容大多都是這樣的,公司產品的海報和介紹文字,直接複製貼上轉發。這樣確實省事了,但就像是展品旁邊的文字介紹,都是生僻的詞彙,沒有具體細節,看的人根本沒法有收穫。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如果是我發朋友圈,會把剛才這段文字處理成這樣:

重疾險就好像一個土豪朋友,生病了給你一大筆錢,想怎麼花怎麼花,沒生病也沒關係,將來這筆錢還能增值。而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朋友,生病住院了,產生了費用就可以實報實銷。最完美的情況,當然是兩個朋友都要有啦!

你看,這樣就能聽懂了,對吧?

表面上看這是對文字處理的方式,更本質的,是要把所有資訊都處理成利他資訊。利他,最基本的就是讓對方看得懂,有收穫。

比如,發一張美食照片是利他資訊嗎?不是,可是如果你在文字中介紹“香港最好吃的菠蘿包就在華嫂冰室”,這就是利他資訊。

再比如,傷春悲秋的小情緒肯定不是利他資訊,但如果你找到了一家特別適合獨處發呆的書店,這就是利他資訊。

說到這兒我要提醒你注意,利他資訊有一點很容易忽略,就是照顧觀看者的情緒。如果你只想著更清晰地傳遞資訊,忘了留意對方的感受,那也不是合格的利他資訊。

舉個例子,保險銷售常常在朋友圈釋出一些團隊和自己取得的好成績,獲了什麼獎了,成了銷售冠軍等等,讓潛在客戶感受到團隊和自己的實力。事兒很容易說清楚,但如果總像打了雞血一樣,看的人很難覺得舒服。

這個時候我就會用打反差的方法化解問題。很簡單,如果圖片是團隊的合影,我們非常興奮地舉著大獎盃,那我配的文字就會是:

“啊,我怎麼總是人群中最黑的那一個。”

如果文字需要寫具體的獎項成績,我就會配一張自己不穿西裝的,甚至是搞怪一點兒的照片。

我在朋友圈發類似內容的時候,真的會引來很多客戶點贊評論,甚至還會小窗發信息祝賀我,原因就在於我照顧到了看這條訊息的人的情緒。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

說到這兒你再來看看,如果你有明確的人設,在利他原則下選擇資訊,處理資訊,你的朋友圈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個人展”,客戶不但不會拉黑你,還會被你吸引,產生信任,關注你在做的事。

普通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例如:

換位思考、使用者思維

利他精神、創造價值

很多事做深做透,就是一門藝術。“不管你觀察什麼,只要觀察得足夠細,就會涉及整個宇宙。”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可能也需要涉及到所有事。

這是一個朋友圈自查清單。答案是“是”,不得分;答案是“否”,得一分。

十個問題,如果得分沒有超過5分,那你可能就得好好想想怎麼改造一下你的朋友圈了。

高效成交的節點:做銷售如何發朋友圈不被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