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由 史官先生 發表于 影視2021-08-05
簡介中東戰爭蘇聯作為埃及和敘利亞武器裝備的提供者,擔心阿拉伯國家再次被以色列打得一敗塗地,損害蘇聯的聲譽和利益,故此呼籲美國敦促以色列停火

以色列贏了幾個國家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以色列女兵

上一集咱們聊到了以色列的建國,最近巴以衝突急劇升溫全世界再次把目光集聚到巴勒斯坦地區。作為中東問題的核心,它可以說是一樁亙古未決的歷史公案。

《聖經》裡曾將巴勒斯坦描述為,“流著奶和蜜的地方”。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戰火中的兒童

而今,這個一度富饒的地區,卻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戰火硝煙。原因還是之前提到的,聯合國那份有失偏頗的決議,受到美國、蘇聯這些大國政治的影響,

那份明顯有利於以色列的裁決,引發了阿拉伯人的集體憤怒。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沙特國王

沙特國王曾經這樣說:“我們同情猶太人,可是他們建國要在我們的土地上割讓領土,歷史上誰在迫害猶太人,穆斯林嗎?既然德國人殺害猶太人,就在德國劃出一塊土地給他們好了!為什麼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係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

於是,在國家利益、名族恩怨、宗教矛盾、領土爭端等錯綜複雜的問題下。

以色列這個800萬人口的國家,跟周圍22個阿拉伯國家一共4億人,前後爆發了五次大規模戰爭,史稱“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

五次中東戰爭無一例外,都以阿拉伯國家的失敗,以色列的勝利告終!

就在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的軍隊相繼進攻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中東戰爭

由於以色列建國根基不穩,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以絕對優勢,打得以色列軍隊節節敗退。以軍的將領驚呼,以色列軍隊無法抵擋阿拉伯國家軍隊的進攻,全軍已處於崩潰邊緣。

為扭轉戰局,以色列總理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說:“以色列急需幾周的時間來重新組織和裝備軍隊,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聯合國安理會

開戰三天後,美國擔心打下去以色列會亡國,急忙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蘇聯也跟著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要求他們停止行動,在美蘇的聯手干預下,為以色列爭取了四周的休戰期。

以色列迅速利用喘息之機崛起,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發起最大的努力支援以色列。再加上美國的大筆援助,以色列不斷購買武器,在面臨亡國和名族存亡的危難時刻,以色列舉國皆兵。在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發起進攻。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中東難民

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和矛盾一直較深,而那個時候巴勒斯坦,連國家都沒能正式成立,軍事管理十分混亂,在失去統一領導和控制後,處於被動地位,阿拉伯國家很快戰敗。

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戰爭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從此,中東戰亂不斷!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蘇伊士運河戰爭

蘇伊士運河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也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是英法和埃及之間對蘇伊士運河的歸屬權爭奪。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卻長期受英法資本控制。

在美國的干預下,雙方利益衝突不能達成一致,英法決定採取武力來解決問題。為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法國首先提出邀請以色列加入。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蘇伊士運河戰爭

而對以色列來說,它早已對埃及船隻透過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不滿,戰爭很快爆發。在美蘇的壓力下,英法以及以色列退出了埃及領土,結束了此次戰爭。

戰爭結束後,該地區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埃及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而以色列則佔領了加沙地區,美國代替了英法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擴大了其影響力。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囂張的以色列並沒有停下進軍的腳步,再次引發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動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大規模的突然襲擊。這一天以色列空軍幾乎傾巢而出,甚至連教練機也投入了戰鬥,對阿拉伯國家25個空軍基地進行了襲擊。

為實施這次空襲,以色列進行了長時間的偵察準備,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國軍隊的情,尤其對空軍的情況十分清楚。如空軍基地的位置、跑道狀況、雷達設施等,甚至連埃及軍官的活動規律也瞭如指掌。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空襲

在這次空襲中,以軍選擇在8點45分,因為8點45分正是交接班的時間,也是巡邏機著陸的時間,所有飛機都在地面。而這也正是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霧氣消散的時刻,能見度好,便於對地面實施攻擊。以軍直接摧毀了埃及11個機場的近500架飛機,這也是埃及的全部飛機數量。

在為期六天的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俘達6萬餘人,而以色列僅死亡983人。

透過這次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戰爭中有100萬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第四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的大量阿拉伯國家領土,這也導致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

1973年正值西方發生能源危機,對阿拉伯產油國的依賴加深。非洲首腦會議和第四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都作出了譴責以色列的決議,許多國家同以色列斷絕了外交關係。在這些有利情況下,阿拉伯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情緒高漲!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齋月節

10月6日是穆斯林的齋月節,又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齋月節裡,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飯,縮短工作時間、減少活動。所以,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在這一天發起進攻。

贖罪日是猶太人的絕佳休息日,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菸不廣播。然而就是在這一天,阿拉伯國家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

起初以色列軍隊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搞得處境艱難,但很快憑藉美國空運的新式武器裝備,和衛星拍攝的戰場形勢圖片,不久轉敗為勝。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中東戰爭

蘇聯作為埃及和敘利亞武器裝備的提供者,擔心阿拉伯國家再次被以色列打得一敗塗地,損害蘇聯的聲譽和利益,故此呼籲美國敦促以色列停火。

美國害怕以色列一意孤行導致美蘇直接對抗,因而也對停火格外熱心,最終在美蘇的調控下,雙方停火!

戰爭結果,阿拉伯國家死亡約2萬餘人,被擊毀坦克2000餘輛,損失飛機約400架,以色列軍隊死亡5000多人,損失坦克1000多輛、飛機200架。總的來說,阿拉伯國家又損失嚴重!

這個時候巴勒斯坦人依舊沒有成立一個自己的國家,但是一直以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展開了同以色列的戰爭。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基地,一直設在阿拉伯國家周圍,主要設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巴解總部和所領導的游擊隊主力,由約旦進駐黎巴嫩,後來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國內鬥爭,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親以的基督教勢力。

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貝魯特地區,成為“國中之國”,並構築軍事設施,不時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區出擊和炮轟。

尤其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巴解游擊隊協助埃及、敘利亞部隊,展開游擊戰。襲擊以軍基地,倉庫和雷達站等軍事設施,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

長期的鬥爭並沒有迎來長久的和平。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而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只用了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這是自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最大的一次戰爭,稱為“第五次中東戰爭”,

這次戰爭仍以阿拉伯國家損失慘重收尾。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阿拉法特

在五次戰爭接連失敗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實力大為減弱,1988年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做出了無奈的決定!宣佈接受聯合國1947年分割巴以的決議,成立巴勒斯坦國,承認以色列的存在。

在和以色列長期的衝突中,埃及前總統薩達特,剛開始主張用武力說話,強調“沒有聲音比戰鬥的聲音更響亮”。還召開高階軍官會議,牢固樹立“打”的思想,甚至解除了怯戰的高階軍官。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埃及前總統薩達特

而就是這樣一個“強硬好戰”的人,到後來主動讓步,與以色列積極談判用和平手段收復失地,不惜被稱為“阿拉伯事業的叛徒”。

後來因為重開蘇伊士運河,為國際遠洋運輸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讚譽,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薩達特之所以致力於和平戰略,是因為他懂得,阿拉伯人不可能透過戰爭,消滅以色列和收復被佔領土。薩達特不止一次地表示:“我過去說過,現在仍然這樣說,紙牌的百分之九十九控制在美國手裡,儘管這使其他人感到很生氣”。

中東戰爭:以色列800萬人打敗阿拉伯國家4億人,憑什麼?

巴以衝突

結語

在整個巴以戰爭中,美國這個國家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次幫助以色列扭轉戰局。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以色列建國乃至復興發展。

這個全球範圍內的世界警察,經常利用自己的軍事力量來干涉他國內務,來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無人知曉,戰爭的背後是多少無謂的犧牲!

巴勒斯坦國成立後,將每年5月15日定為民族“災難日”,來紀念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失敗和名族的厄運,而前一天是以色列的獨立日。

著名的希伯來語作家奧茲曾經說過:巴以之間的衝突“就好像兩個難民營之間悲劇性的衝突”。

直到現在,有著“和平之城”之稱的耶路撒冷,仍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本著對世界和平的嚮往,我們不禁發問:新時代下,巴以關係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