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由 董狐筆 發表于 影視2021-08-29
簡介按照樂家家規,郭榕可以在本家子弟中挑選一個“頂門子”,可郭榕不願自己的一份財產落到樂家的人手裡,在樂老爺子的支援下,用200塊大洋,買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先生,也就是劇中的李天意

李香秀為什麼不能懷孕

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則各有各的不幸。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白景琦的四個妻妾,黃春早亡,槐花自縊,而楊九紅之死,不僅有她個人的淒涼結局,還預言了李香秀的最後下場。

四個女人中,李香秀的故事是最真實的,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劇情,當年確曾發生過。導演郭寶昌的養母郭榕,15歲時被父母賤賣給了同仁堂樂家,為樂家老太太做抱狗丫頭。26歲時,出落的如花似玉的郭榕被70歲的同仁堂當家樂鏡宇(白景琦的原型)看中,欲納其為妾。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頗有主見的郭榕明確告知樂鏡宇:我不做妾,要娶就得明媒正娶。沒想到老年達觀知世的樂鏡宇,比年輕人還敢作敢為,不顧全家人的集體反對,將抱狗丫頭郭榕娶做妻子。

郭榕婚後沒有生育,但和劇中不一樣的是,這並非她自己的問題,而是七十歲的樂老爺子實在有心無力。按照樂家家規,郭榕可以在本家子弟中挑選一個“頂門子”,可郭榕不願自己的一份財產落到樂家的人手裡,在樂老爺子的支援下,用200塊大洋,買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先生,也就是劇中的李天意。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這些情節,完全與劇中符合,甚至連李天意長大後,一意追查自己的真實身份,與養母李香秀決裂一段,也與郭榕郭寶昌母子完全一樣。

樂鏡宇老爺子在1954年去世,此後郭榕母子的故事,《大宅門》裡沒有講。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當時,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樂家的新掌門人樂松生(劇中白佔元原型)主動放棄了同仁堂的股份,成了北京副市長。

各地劃分成分,地主家的孩子郭寶昌成了眾矢之的,成為大家的鬥爭物件。在此種情況下,郭寶昌回到郭榕身邊,要求放棄繼承權,並動員養母郭榕放棄股份。郭榕老來孤苦,不容於樂家眾子弟,還指望著股份給郭寶昌成家立業,給自己養老,當然不肯放棄股份,於是母子矛盾加劇,達到了決裂的地步。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期間,已經頗有文學造詣的郭寶昌,開始以同仁堂樂家故事為原型,創作《大宅門》,寫到三分之二的時候被沒收,並被以給資本家立傳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60年代中期,又因為種種原因,被追加為無期徒刑,期間《大宅門》初稿兩次被毀。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也是在60年代中葉,同仁堂樂家慘遭橫禍,掌門人樂松生的母親和妻子被活活打死,他本人選了劇中槐花的死法,絕望自盡,連骨灰都沒有留下。

1969年春節,郭寶昌終於”沒事了“,回到家中,與養母郭榕長談,再次要求郭榕放棄股權。母子一言不合,郭榕說:咱們的緣分到頭了。但郭寶昌起身要走的時候,已經老邁的郭榕抱住了他,哭著要求他留下。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倔強的郭榕,在“好青年”郭寶昌面前,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之後,母子關係時好時壞,但一直沒有真正修好。

與此同時,郭寶昌查到了自己的身份。他生母的命運非常悽慘,在解放前屬於社會的最底層——-這樣的窮苦,在50年代成為一種光榮,郭寶昌寧願要這樣窮苦的出身,不願再與大宅門有任何瓜葛。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郭寶昌的親生哥哥找到了他,並帶著他,去看望了一次郭寶昌的親生母親。

郭榕在知道此事後,心灰意冷。只有那些真正養過別人家孩子的父母,才能體會孩子長大後去和親生父母相認,心中那種複雜的心情。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郭寶昌回來後,聽到養母唸叨:狼,養了一隻狼,狼是喂不熟的。

後來,郭寶昌有了孩子,年邁的郭榕不遠萬里,從北京前往郭寶昌工作的廣西,去看孫子,對孫子的痛愛,尤甚於兒子。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這樣的郭榕,性格很像晚年的楊九紅,明明深愛著孩子,渴望孩子和自己終歸於好,卻時常說一些不好聽的話,故意刺激孩子,意圖讓孩子自己醒悟。而不肯認錯的青年郭寶昌,也很像楊九紅的閨女白佳莉。

母子的隔閡,一直到郭榕走到生命的盡頭,都沒有消除。她死的時候,郭寶昌不在身邊,留下了三個字的遺言:無牽掛。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多年後,郭寶昌才有了遲來的醒悟,懷念起養母對自己的各種好,愧疚自己在那個特殊年代,那些無聊甚至可惡的行為,並在夜半輾轉反側,深刻懺悔。

《大宅門》序幕一開頭,那個印象畫中,跪在宅門口的人,就是郭寶昌先生自己。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

往事已矣,我們不必用現在人的眼光,去褒貶那個時代的人們,因為在時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樹葉,只能被裹挾著走,我們看那個時代,看《大宅門》的故事,就像若干年後,未來的人們,看現在的我們,你覺得他們的褒貶能客觀嗎?

與其說我們看的劇,讀的故事,不如說,我們看的是我們,看的是本心。如果說看完《大宅門》,有什麼實際體會,那其中一個,就是一定要告訴我們自己:

珍惜眼前,少留遺憾。

《大宅門》評:李香秀之死,空留滿腔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