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做教育真的“DUCK不必”(#學浪計劃)

由 瑩哥話真多 發表于 影視2021-09-13
簡介越來越小眾的文化是很難流傳的,那些對於很多老師來說生澀難懂的潮流語也真的不學也罷

奶一口是什麼意思啊

做教育真的“DUCK不必”(#學浪計劃)

圖片來源:納豆家

01

放假的時候,有幾個兄弟院系的老師和我聯絡。一接電話,他們就和我說了一段中文。這裡特別強調是中文,意思是,他們說的每個字都是漢語言我都能聽懂,就是放在一起,我完全聽不明白。

後來,我才瞭解到,他們最近在寫教案,想要“接地氣,貼近學生”,所以,這段時間突擊在學習現在的網路流行語。因為認為我是比較貼近學生的潮流文化,所以他們給我打電話詢問,同時還忍不住向我“炫技”。

說句實話,我當時在電話這頭尷尬的,現場用腳趾頭摳出了一套三室兩廳加兩衛。

有位老師,在電話裡把“xswl”唸了出來,還不是用英文字母,而是拼音韻母,我反應了半天,才明白,他說的是“笑死我了”。說真的,當我意識到真相的時候,我真的要笑死了。

還有個同事一直和我說“鴨子不必鴨子不必”……因為有了前面幾位老師的經驗,我試探的問到,你是不是在網上查的這個詞。聽到肯定的答覆,我突然明白了以前英語課上,老師對我們說的“熟悉語言一定要多聽聽力”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他,DUCK不必,是因為它的單詞讀法和中文的“大可不必”有諧音。這是一個諧音梗,和這個單詞的實際意思沒有關係。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突然蹦出一句:老鐵,果然666啊!

嗐,我可謝謝您了。腦子裡浮現做人警告。

02

我高考的時候,語文試卷上有一道名詞解釋,要求我們解釋“超級女生”是什麼意思。沒錯,你們就知道我那個時候的流行文化是什麼了。但其實那個時候我對於潮流根本不感興趣,爸媽沒有嚴禁我看過電視,我也一期“超女”都沒有看過,我的同學裡當然有狂熱的粉絲。但是我和我的朋友話題里根本沒有這些,所以,即使我身處在那個潮流中,看到那道題我還是愣住了。

當然,我也不是考狀元的那塊料,那道題我也不是太在意,能有學上,就謝天謝地燒高香了。

而彼時,那段潮流文化裡的頂級標配,如今也被籠統的概述為“殺馬特”。如果我沒有記錯,“粉絲”這個詞,好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流行起來最終固化成一個特指名詞了,“鋼絲”“玉米”這些同樣琅琅上口,但是唯獨只有“粉絲”保留了下來。為什麼不是米線,麵條,小龍蝦呢?

這個問題曾經外公問過,我媽看我撓頭,在旁邊幫我搶答:她母雞啊。

現在的學生知道“母雞”是什麼意思嗎?這也是個諧音梗,還是方言諧音梗,被廣泛傳播開是源於200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小品《都市外鄉人》鞏漢林的臺詞“母雞啊母雞啊”。

這個小品諷刺的是對於文化缺乏瞭解而只是透過對於語言的模仿這樣的方式來塑造人設的行為。

當然,我們在說“母雞”時只是表達它的本意,並沒有給這個詞再附加任何其他意義。

03

有次和學生做活動,行程比較多,到了最後,學生都有了疲態。於是我和他們聊天的時候,順口說道:“堅持住,咱們卑微大學生絕不認輸!”這句話,也是源自一個表情包,我一邊說,一邊做了表情包的同款動作。這一下,好多同學也明白了,我們一起模仿起了各種表情包。

這個時候一位老師經過,很嚴肅的說道:“陳老師,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他們今天做的很好了,你怎麼能罵他們卑微呢。”並且幫我打圓場“陳老師她太累了所以說錯話了,其實她私下總誇你們的,你們不要怪她。”

我的同事完全是處於對我的關心,但誤解了我的語言動機,不知道我和學生私下鬥表情包的場景。

所謂的流行文化,很多詞語其實都是脫離了其本身含義。就像duck、母雞,出自諧音梗,你們能明白timi代表的是遊戲嗎?“奶一口”的意思並不低俗,倒是“買可樂”曾經讓我心頭一驚。這些潮流,不是查出來的,而是侵入其中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他們會把你當作其中的一員,你才會瞭解他們的語言潮流。潮流並不是被塑造出來的,而是在一代人的生活環境中,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熱點所衍生出來的。

但是瞭解這些文化我們就潮流了嗎?我倒認為,即使是這樣的潮流文化,也不該出現在課堂上。

我上課的時候,寫文章的時候,都儘量避免這些否定原義的潮流詞語,畢竟,就像我也曾經不懂超級女生一樣,學生裡也有一部分群體,是遠離當下的潮流的。教育面向的不是部分,而是全部。幽默和接地氣,也不是靠幾個詞語來堆砌的。那樣的刻意,帶來的只是翻車。

譬如現在如果稱呼年輕人為“後浪”,他們未必會高興。

不要以追求潮流作為交流距離的判斷。

04

如果讓我總結現在的潮流文化,其特點應該是多元。

有飯圈文化,有國風文化,有cos文化……這些群體文化代表著當下的青年潮流,可是這些群體又互不相通,國風愛好者未必瞭解“打榜”和“超話”,飯圈也可能不知道國風少年們的“小臺步”,不瞭解他們對於“山”的激烈態度,還有cos們熱衷的“ACG”……潮流的另一面是文化認同。從這一層面來說,現代的潮流又走向了封閉,彼此在小圈子裡。

前幾天,他們也同樣很迷惑的在網上吐槽發問:“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個什麼梗?

去追求潮流,我們永遠只能在潮流之後。很多老師認為我是貼近潮流的,但是我也同樣被學生的潮流所拋棄,學生心知肚明,我也只是拋著一些過時的老梗,他們也同樣是在遷就我。和遷就其他老師一樣。

小學的時候我們學了很多白居易的詩。因為他的詩通俗易懂。聽聞他每次寫詩,都去街上找不識字的老人年給他們聽。如果他們都能懂,這首詩才算成功。

越來越小眾的文化是很難流傳的,那些對於很多老師來說生澀難懂的潮流語也真的不學也罷。教育的走向,應該是開啟年輕人的包容性,進入他們的世界這沒有問題。

問題是,融入他們的世界,是為了做好我們的教育,而不只是得到他們的認證。

真的,DUCK不必啊!

感謝閱讀支援,歡迎轉發點贊,轉載請後臺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