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兵法》之“九變篇”蘊含的變通智慧,給我們什麼啟示?

由 淺說傳統文化 發表于 影視2021-04-28
簡介孫子告訴我們:行軍打仗處在這幾種地形環境,要懂得變通

奧謝耶娃的好事情給我們什麼啟示

文:路兵

《孫子兵法》之“九變篇”是極其重要的一章。其中蘊含的變通思維至關重要。透過解析“九變篇”之主要內涵,幫助大家更深入的學習領悟兵法智慧。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兵法》之“九變篇”蘊含的變通智慧,給我們什麼啟示?

這五種情況都是在講地形,告訴我們處在此種地形下的應對之道。

“圮地無舍”,圮地就是水網、溼地、湖泊、沼澤等很難通行的區域。行軍打仗在這種溼地和沼澤地區就不要宿營紮寨。此地遇到敵軍,既難以防守,也難以快速逃離。進退兩難很危險。

“衢地交合”,處在四通八達的地區,我軍和周邊的各個地區、各個諸侯國來往都非常方便。在此地,要懂得搞好周邊的外交聯合。防止被敵軍聯合後圍攻我軍。不聯合必敗無疑。

“絕地無留”,就是遇到無食、無水、無資源的不毛之地,趕緊離開,不可停留。這是凶地。

“圍地則謀”,我軍如果處在容易被敵軍包圍的險地。就要設計謀阻擋敵軍,利於我軍順利突出險境。

“死地則戰”,就是處在退無可退、堅守等待也沒有生還希望的險境。與其等死,不如一鼓作氣戰鬥突圍,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兵法講:置之死地而後生。處在死地只有戰鬥才有生存的希望。

孫子告訴我們:行軍打仗處在這幾種地形環境,要懂得變通。因地形而生變,才轉危為安。這是統兵的將帥不可不察的緊要地形。不懂變通,就不能得地利,就難免吃敗仗。

...兵法》之“九變篇”蘊含的變通智慧,給我們什麼啟示?

面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嚴峻複雜形勢,“九變篇”靈活地提出了五個“不為”。

孫子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得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這和平時的普通做法完全相反。但是沒有設定條條框框,沒有指明具體應該怎麼做。為何會如此呢?只是規定了行動思路和原則,這正是《孫子兵法》的智慧奧妙之處。

我們熟悉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將帥可以違抗君王的命令嗎?那不是造反嗎?可見不能簡單字面理解。這句話暗含深意,是有前提的,是適合戰場上特殊情況的。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而防止君王隨意干涉將帥戰場指揮,導致兵敗。

在行軍打仗中,什麼道路可以不走?什麼敵軍可以不攻擊?什麼城池可以不攻打?什麼地盤可以不爭奪?君王什麼命令將軍可以不聽受?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戰場上,不在書本里。如果誰敢依照本本或以往的經驗回答,那麼必定會犯錯誤、栽跟頭!如果哪位將軍在戰場上找不到正確答案,幾乎可以證明他戰爭考核不過關。那麼等待這位將軍的將是損兵折將或吃敗仗。

正確答案就在將帥對戰場形勢實事求是的正確反應之中。總體來說,哪種因形勢變化做出的反應有利於戰爭全域性勝利,哪種反應就是正確的反應。

...兵法》之“九變篇”蘊含的變通智慧,給我們什麼啟示?

只有身在戰局有切身感受的當事人才有資格回答。就連《孫子兵法》也只能給出大致的思路和原則。這裡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能給我們帶來啟發和思考的書才是真好書。那些只知道羅列答案或不顧事實就妄下論斷的書只能排在三流之列。同樣,能給大家帶來思考和啟發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歷史上根據書本或經驗指揮戰爭遭遇慘敗的例子有很多。三國時馬謖街亭之戰就是一例。馬謖熟讀兵書,作為隨軍參謀,常常和諸葛亮談論兵法奇謀,頗受孔明賞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指派馬謖為主將,率軍防守關鍵據點街亭。馬謖第一次當主將參戰,自以為胸有奇謀,自以為高人一等。他不聽諸葛亮安排,不在街亭城中駐紮,而是率軍遠離水源,駐紮在南山上。生搬硬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兵法字句,完全不顧街亭戰場具體形勢。他一意孤行,率軍登山而守,乃是絕地。不懂“絕地無留”。果然被張郃率軍圍住南山四周,切斷蜀軍水源,不戰自亂。馬謖戰敗,丟失街亭,被孔明斬首。

...兵法》之“九變篇”蘊含的變通智慧,給我們什麼啟示?

街亭軍事形勢與韓信當年背水一戰形勢完全不同,何來“置之死地而後生呢”?馬謖戰場不懂變通,害了蜀軍,害了孔明北伐大業!

孫子曰: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告訴我們:思慮問題必須考慮利和害兩方面。不論是戰場上,還是工作生活中,必然是利中有害、害中有利。如果只考慮一方面,忽視另外一方面,必然會失去變通的靈活性。思想和行為僵硬、走極端,那是取敗惹禍之道。

“九變篇”還講到重要一點: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孫子特別提醒,將帥思考必雜於利害,作戰就要做到有備無患。因為人死不能復生,國亡難以再立,戰爭關乎民眾生死和國家存亡,不可不細查,不可不嚴謹,不可不周全。

戰場形勢時時在變,將帥的思想和部署必須隨時做調整。我方應當順勢而變以待敵之失敗跡象。因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的思想是前後一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