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由 話筆閒談 發表于 影視2023-01-09
簡介博特羅倒是直言,他的選題有時帶有諷刺意味,“那些胖子,是我為了獲得更強烈的視覺效果把他們吹起來的,我的課題是用我的藝術思想去改變現實,就是說,我畫裡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我的思想,而不是視覺缺陷

這個世界是什麼畫風

你肯定見過《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也可能看過《宮娥》裡可愛優雅的小公主,還有基督教徒眼裡莊嚴的耶穌,但你可見過,他們發福的樣子?

來自哥倫比亞的著名畫家

費爾南多·博特羅

,是個極有特色的藝術家,他在哥倫比亞的名譽相當高,在世界上也是鼎鼎有名,不過看他的作品,可能第一眼你就會笑出來。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胖,是博特羅的最大特點,當然不是說他本身是個胖子,而是不論什麼東西,在他的筆下都會變成“胖子”,不管是多麼知名的世界名畫裡的人物,還是尋常的一顆蘋果,一根香蕉,在他的世界裡,這些統統都像充了氣一樣地膨脹著。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只要你擁有足夠的想象力和想法,就必定會改變自然界的本來面貌,藝術創作就意味著變形

”,博特羅如是說道。

博特羅於1932年在哥倫比亞出生,12歲那年,他進入麥德林的一所鬥牛學校,最開始的時候,他是立志成為一名鬥牛士的,這是西班牙語國家擺脫貧困、一夜成名的捷徑。

不過當他真正接觸到鬥牛場的生活之後,這種念頭就逐漸褪去了。很快,他又迷上了畫畫,並在藝術上展露出極高的天分,少年時就能賣插畫賺學費了。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年輕的博特羅對繪畫之路倒是走得堅定,從麥德林到首都波哥大,再從波哥大到未開化的小鎮託魯,博特羅無畏地追求藝術,並在不斷的見聞學習中成長,作畫賣畫,逐漸積累名氣。

1952年至1954年,博特羅到歐洲學習,在那裡欣賞了從文藝復興開始至今的諸多優秀藝術,這段時期不僅使他開拓了眼界,也成為他此後重要的藝術靈感來源。

1955年,博特羅移居墨西哥,在繪製大體積的靜物作品時找到了他的創作靈感,從1957年創作的《椅上的曼陀林》開始,博特羅開啟了他最具標誌性的“胖”時代。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藝術界正經歷著多種風格探索期,一批很有個性的寫實主義畫家在這一階段誕生,博特羅就是其中一個顯著代表。

他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逐漸找到了獨屬於自己的繪畫技巧和風格,弱化了對畫面肌理效果的追求,轉而選擇了光滑和膨脹的輪廓,從而創造出一個充滿新鮮感的藝術世界。

雖然在大眾看來這就是一些胖子藝術,不過博特羅可沒這麼膚淺地看待,他說:“

我畫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透過現實題材來表達—種體積帶來的美感和塑性。藝術是變形和誇大的,跟胖子沒有關係。不只是人,我畫的動物、水果、樂器也都是胖鼓鼓的

。”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看來,他所選擇的方式,是出自於他異於常人的美學追求。博特羅對“胖”所呈現出的體態美青睞有加,在他眼裡,現實是現實,和藝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只有在藝術世界裡才能展現他心目中的豐潤之美。

博特羅的故鄉哥倫比亞,曾充斥著各種暴力犯罪活動,然而在博特羅於世界上的積極活動,以及他的藝術品捐贈之下,這所小城成了如今聞名的藝術之都。

當然,在哥倫比亞將博特羅奉為榮耀之前,也有不少人抨擊博特羅畫中那大體積、過度肥胖的藝術形象,嘲笑、挖苦博特羅的“胖子”。

博特羅倒是直言,他的選題有時帶有諷刺意味,“

那些胖子,是我為了獲得更強烈的視覺效果把他們吹起來的,我的課題是用我的藝術思想去改變現實,就是說,我畫裡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我的思想,而不是視覺缺陷

。”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確實,有人覺得瘦是美的,從而去描繪它,但美的形式有很多種,我們應該允許多種美的存在,尤其是在藝術上,可以透過創作者本人的藝術才能和思想重新組合

那些不

一樣的美。

博特羅的題材自然和現實有差距,但這正是他對某種精神、心靈的喚起,這些所謂的“胖子們”,打破了人們原本的審美趣味,在博特羅的重構之下,散發出了另類的藝術魅力。

在同時代的拉美藝術家之中,博特羅獲得了比其他人更高的榮譽和地位,在當今世界藝術家中赫赫有名,這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實力。

世界名家博特羅獨一無二的畫風,把胖子變成藝術,他是認真的

多年來,博特羅一直堅持著他標誌性的藝術風格,用無窮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帶領著他筆下的那些“胖子們”,走進了神聖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