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由 冬華史界 發表于 影視2023-01-14
簡介”遼朝“正統”思想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遼朝“正統觀”是在不斷吸收中原文化基礎上,根據統治需要,與契丹民族文化整合生成的一種帶有明顯自主意識的正統思想,其最終表達為“華夷同風”觀念

現在還有耶律姓嗎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儒家的“大一統”思想,是“正統觀”形成的根源,即《公羊傳》所謂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在儒家傳統的正統論中,一般將割據、篡奪和“夷狄之國”排斥在“正統”之外。

宋朝時期,正統學說空前發展,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正統”意識交相呼應,凸顯出各政權力爭正統的時代特點。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從遼朝來看,在漢族人口急劇增加、農業開發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儒學教育的推進、“中國”意識的覺醒、正統意識的增強,幾乎是同步同向,具有“華夷同風”的文化整合特徵。

宋人“正統”論爭及其原因

宋朝的“正統”論爭與士人的文化心理和政權的合法性認識息息相關,幾乎貫穿於有宋一代。從宋初的“德運之爭”到後來的“居正”“一統”“絕統”之辨,

宋代正統論逐漸形成了“一種規範性政治正當性理論”。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特別是北宋士人基於對遼朝“今之夷狄”的認識,改變了固有的正統觀念,反映了宋人特殊政治環境、修史困境、遼朝“正統”思想凸顯等因素交織境況下的現實應對。

(一)宋人的“正統”論爭

中國古代正統理論思想源遠流長,基本可分為春秋公羊學和五德終始說兩個淵源。宋代是正統思想的爭鳴時期,其辯爭的激烈程度歷史罕見。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從爭論的內容看,主要集中在華夷思想及分裂割據時期的正統承遞問題上。

以使遼宋臣為代表的北宋士人,在這一問題的辯爭上表現的最為突出。

雖然使遼語錄和使遼詩中體現宋使“正統論爭”的記述寥寥,但作為宋遼關係中最重要的群體,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爭論中表明瞭自己的態度,這與他們使遼的經歷有著潛移默化的聯絡。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宋代的“正統”論爭有北宋仁宗神宗和南宋前期兩個高峰。

其中,北宋時期以歐陽修、司馬光、張方平、蘇東坡等人為代表,南宋時期以朱熹為旗幟。陳芳明認為北宋時期最早討論正統思想的是《冊府元龜》。

宋代正統思想的爭鳴,還可以從宋人對遼朝“今之夷狄”的認識進行透視。因為,“正統”之爭是建立在“中國認同”基礎上來討論的。只有互相認同為“中國”,才會產生誰為“中國正統”的爭論。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遼朝強調“南北一家”,既認為自己是“中國”,也承認北宋是“中國”。

反觀北宋,官方並不承認遼朝為“中國”,自然對遼朝自稱“正統”持抵制態度。

但在宋朝“正統”論爭的大潮中,部分士人,特別是有過使遼經歷的宋臣,對傳統的華夷思想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澶淵之盟”後,宋使們根據使遼所見,敏銳地認識到契丹、党項等已不同於匈奴、突厥等“古之夷狄”,是已經廣泛而深入地學習和吸收了“中國”制度與文化的“今之夷狄”,已經具備了挑戰“中國”甚至取而代之的資格。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同時,遼朝“稱中國位號”,已具備爭奪“中國正統”的實力與資格。這一認識,

動搖了長期以來“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華夷思想,對傳統的正統觀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二)宋人“正統”論爭產生的原因

正統論在宋代驟興,既是五代紛亂、忠義喪失、正統迭序混雜,宋人引以為鑑的歷史總結,也是宋代春秋之學鼎盛、修史面臨“正統”困擾的現實應對,還是異域強大對照下自我憂患的直接反應。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可見,

宋代“正統”思想的爭鳴,與宋代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歷史觀唸的變化息息相關。

異族的崛起、疆域的縮減、邊界的明確、周邊政權“中國”意識的覺醒和“正統”思想的產生,給北宋統治階層帶來了巨大的壓迫感。

他們一方面透過“正統觀”的辯爭,為北宋“正統”找尋合法依據;另一方面則透過肢解遼朝疆域,維護其“華夷之防”。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具體而言,就是以使遼宋臣為代表的北宋士人,將所認識的遼朝疆域分割“燕雲”“蕃境”和“契丹舊地”三個部分。

其中,僅把“契丹舊境”認可為契丹,從而使之與原有的“夷狄”意象相符。此外,使遼宋臣還透過藐視、嘲諷遼朝的“正統”思想來獲取心理的平衡。

綜上,宋人的“正統”論爭是對遼朝“正統”思想日漸明確的現實應對,

而這種“中國”的正統性和“文明”的合理性觀念“恰恰就成了近世中國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遼朝“正統”思想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

遼朝“正統觀”是在不斷吸收中原文化基礎上,根據統治需要,

與契丹民族文化整合生成的一種帶有明顯自主意識的正統思想,其最終表達為“華夷同風”觀念。

這一“正統”思想既是中華民族統一正統觀的延續與發展,也是收攏治下漢人民心、確立統治合法地位的現實需要,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還刺激了宋人的“正統”論爭。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一)遼朝“正統”思想的表現

遼朝“正統”思想的萌生與發展,是“儒化”與“封建化”的最終結果。

有遼一代,遼朝統治者始終為樹立正統形象而努力,尤其道宗朝以後,明確提出了“華夷同風”的觀念,標誌著遼朝正統觀的正式形成。

遼朝“正統觀”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覺和主體意識,既不是原封不動、亦步亦趨地學習儒家文化,也不是故步自封地堅守固有的遊牧文化,而是根據自身需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大量吸收中原文化的優秀成果。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這一特點,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文化自信。此外,遼朝“正統”思想還表現在對龍的崇拜、對被稱為“夷狄”的介懷、對凌駕於“南朝”之上的試探、對德運的講求、對中原正統的繼承等方面。

(二)遼朝正統思想形成的現實關照與歷史傳承

遼朝正統思想的形成,是收攏治下漢民人心、確立統治漢地法統、實現政權穩定的現實面向,

與“中國”意識覺醒的現實動因相一致。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受傳統的“華夷”觀念影響,遼朝在同中原政權爭奪被統治地漢人民心的過程中處於天然的劣勢地位。

因此,

加強“中國”認同,樹立正統形象,是爭取漢人心理歸屬和行為歸附的必然選擇。

縱觀有遼一代,始終體現了契丹統治者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樹立正統形象而作出的努力。

地理、民族和文化,往往被看作“是否為中國”的基本標準,同時也是評判“中華正統”的重要依據。遼朝佔據燕雲十六州後,疆域範圍已經進入中原,地理上具備了傳統的“中華正統”之條件;漢族人口的大量遷入及燕雲的併入,使得漢族成為人口絕對多數的民族,滿足了追求“正統的正當性”;儒學教育的普及,出現了“華夷同風”的時代特徵,也為樹立“正統”形象奠定了基礎。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易言之,在地理、民族、文化都符合了傳統的“中國”與“正統”標準時,遼朝“正統”思想的展現即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中國古代社會正統觀念的演變來看,遼朝正統觀的形成是中華民族統一正統觀的發展階段,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因此說,遼朝正統觀的形成是歷史規律的產物,為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理論基礎。

宋人的“正統”、遼朝的“正統”,兩者觀念有何區別?

遼朝時期,一方面契丹統治者公開宣稱自己為“正統”,凸顯了真正的自主意識;另一方面,漢民族政權內部開始尊重遼朝為“正統”的政治論述,漢民族一家為正統的根基已經嚴重動搖。

此外,

以司馬光為代表的史學界的中華統一正統觀開始形成,標誌著傳統的華夷觀念正式轉向,成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思想源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冬華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