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由 北京臺文藝頻道 發表于 影視2023-01-23
簡介驛站是古代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是專門給皇家和官府服務的,古代平民是不能用的

寄信人什麼意思

書信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具有幾千年文化底蘊。它是傳情達意、溝通訊息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現在大家把“書信”當作一個複合詞來用,而古代“書”和“信”是有區別的,“書”指信件;“信”指使者,即傳遞信件之人。中國古代郵政系統並不完善,特別是戰爭時期,所以才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以及“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信箋穿山越嶺,當在手中展開,也許還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哪怕短短几個字,都足以讓人內心波濤翻湧。

那麼在靠書信才能傳遞訊息的古代,又如何才能將信件送出去呢?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首先,我們講講官方寄信。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我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漢、唐、宋、元、明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但是!!!驛站是古代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是專門給皇家和官府服務的,古代平民是不能用的。直到宋代,官方送的只能是公文,後來才允許送一些官員的私信,不過只能一封。

那麼,古代民間百姓送信怎麼辦呢?有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飛鴿傳書”。因為在一些影視劇中,寄信人把需要傳遞的資訊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塞進一個很小的盛放工具裡面蓋好,綁在鴿子的腿上,再將鴿子放飛,鴿子自己就會飛到目的地。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那麼飛鴿傳書,真的靠譜嗎?首先鴿子需要特殊訓練,人們之所以會選擇鴿子,是因為鴿子認識自己回家的路,就像倦鳥歸巢一樣。

它們雖然具備先天優勢,但要想要成為一隻傳遞訊息的信鴿,還需要大量地訓練。再者,古代的鴿子可不便宜哦!普通大眾誰會有閒心專門去養鴿子?成本太高了!這種方式顯然不太能推廣開來。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還有另外一個寄信途徑就是依靠官員調轉或進京述職,也可以幫人捎帶信件,但前提是你得有個做官的朋友,還得能不厭其煩地幫助你。這種寄信方法顯然不能作為普遍方式被推廣。

古代除了官員出差,還會經常各地走動的,就是商人。商人自然是無利不起早,如果需要他們幫忙遞信,是需要收費的,一般是幾十文錢,摺合下來相當於現在的百十塊錢。寄封信要花這麼多錢,對於平民百姓來說確實是有點兒“肉疼”。

古代人是怎麼投遞信件的

作為普通老百姓,寄信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找熟人捎帶。古人一般不出門遠行,除非特殊情況,比如說書生趕考。所以,古代最常見的熟人帶信就是趕考的書生。

但是,這個方法非常不方便,也沒有時效性,畢竟古時移動速度真的很慢,所以家書是非常難得而珍貴的。

在過去,文化普及度低,很多人不會寫字,那怎麼寫信呢?這點當然難不住聰明的人,他們會畫出來。不信的話,讓我們一起來北京廣播電視臺文藝頻道的笑動劇場欄目,看看劉文步、王文林二位先生合說的相聲《山西家信》,這信中的畫和意思,保證讓您大開眼界,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