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智慧”葡萄園結出“金果果”,煙臺葡萄產區設施栽培助果農增收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影視2023-01-25
簡介”精準栽培葡萄園裡充滿“智慧”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龍口市魯禾北方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煙臺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種植區內排列整齊的藤蔓上掛滿葡萄,“陽光玫瑰”“中國紅玫瑰”“妮娜皇后”等品種在陽光下靜待豐收的到來

接葡萄是什麼意思

“智慧”葡萄園結出“金果果”,煙臺葡萄產區設施栽培助果農增收

記者 杜曉丹 呂奇

作為世界七大黃金葡萄海岸之一,煙臺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作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酒城,煙臺不僅葡萄釀酒產業發達,近年來,鮮食葡萄以其高品質、高經濟效益,走上快速發展之路,尤其是龍口、蓬萊等葡萄產區推廣的設施栽培,促進了當地果農增收致富。

“智慧”葡萄園結出“金果果”,煙臺葡萄產區設施栽培助果農增收

煙臺龍口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的種植區,排列整齊的藤蔓上掛滿葡萄,粒粒飽滿的“妮娜皇后”在陽光下靜待豐收的到來。

種出“金果果”

21畝小葡萄賣出285萬

金秋時節,在蓬萊區小門家鎮於家村楊建偉的葡萄園內,一串串陽光玫瑰掛滿枝頭。“今年我們家陽光玫瑰的品質又提高了,單個果粒能達到15-18克,品質好,價格也上來了。”望著滿園等待採摘的葡萄,楊建偉的喜悅溢於言表。

據楊建偉介紹,他最初從事修車行業,工作又髒又苦又累。經過考察,2017年他流轉了14畝土地,開始種植葡萄。

“剛栽上苗,第二年就遇上倒春寒,當時計劃套3萬個袋,最後只套了9000個,損失了三分之二。當年賣了8。1萬元,相比其他,葡萄的經濟效益還是很高的。”楊建偉回憶最初種植葡萄的場景。

沒有經驗,不懂技術,楊建偉就邊幹邊學,為了預防倒春寒,他為果園搭建了大棚。

“建好大棚後,2019年又遇上了颱風,竹子大棚不結實,抗風能力差,把塑膠紙都捲走了,葡萄倒是沒受影響,當年賣了63萬元。”楊建偉苦笑,因為沒有經驗,他交了不少學費。除此之外,還面臨著,果粒小、口感差、水肥不均、架面太矮果實觸地腐爛等一系列問題。

2019年秋天,楊建偉又流轉了3畝地,投入40多萬,改建果園,搞設施栽培。

“到2020年,我賣了163萬,是2019年的兩倍多。想要提高果品的質量,賣出好價錢,必須要改建現代化果園。”楊建偉堅定地說,“我特別感謝北方果蔬的姜老師,他們提供了設施栽培的方案,那時候他每個月來兩三次,指導我建園和後續的種植管理,我也會根據我的種植經驗,我們來探討交流一下。”

2021年,楊建偉21畝設施栽培的陽光玫瑰,賣出285萬。

“設施栽培可以透過控制水肥等,來調節果粒大小、糖度、硬度和香氣。”楊建偉說,“去年行情挺好,雖然新種植的多,但都沒結果。我就提升了一下產量,賣了285萬,非常滿意。今年情況不同,新建葡萄園大都見果了,我就控制一下產量,提高果的品質,比如說果粒大一些,甜度和香氣都足一些,透過這種方式提高價格,今年高品質果能達到85%以上。”

精準栽培

葡萄園裡充滿“智慧”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龍口市魯禾北方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煙臺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種植區內排列整齊的藤蔓上掛滿葡萄,“陽光玫瑰”“中國紅玫瑰”“妮娜皇后”等品種在陽光下靜待豐收的到來。

而楊建偉口中的姜老師就是煙臺龍口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負責人姜華洲。

據姜華洲介紹,該合作社佔地面積約500餘畝,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研究重點,以櫻桃、葡萄新品種研發、新設施栽培、限根栽培等為主要研究物件,大量引進國內外新品種苗木,進行品種改良及抗病性、豐產性及品質提升、省工化栽培實驗。其中,陽光玫瑰葡萄設施栽培、葡萄上色檢測推廣等,均以創新理念引領了國內現代化栽培模式,被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認定為“大櫻桃、葡萄示範基地”。

“我們的實驗觀察很細緻,涉及葡萄栽培的每一個環節。首先是設施栽培,比如棚長、頂高、肩高以及種植的行距、間距等,是否有利於機械化操作,是否能提高產能和果品質量;其次是砧木,不同的砧木對葡萄的成熟期及品質的影響,尋找最適合本地栽培的砧木;第三是葡萄架的架形,目前最好的是飛鳥架,葉果分離;第四是不同生長期的水肥使用量對葡萄品質的影響等。”姜華洲說。

姜華洲說,目前他們正在申請陽光玫瑰在膠東半島的栽培標準。這一標準是經過多年對基地及合作果農的陽光玫瑰栽培資料的觀察,總結出一套煙臺地區結出最優質果的陽光玫瑰的栽培及每個生長期的資料。

說話間,姜華洲向記者展示了他們近期的一份資料檢測表,涉及:砧木、結果樹齡、NO 、K、Ca、粒重、含糖量等。“根據葉柄檢測精準資料,根據氮鉀數值與比值,調整用肥,防止裂果。根據果實糖度與硬度檢測,調整水肥方案,讓果品品質再上一個臺階。”

“目前,陽光玫瑰的設施栽培我們做得比較成熟,能實現第一年建園栽植,第二年畝產3000斤以上,第三年控產4000斤-5000斤的栽培目標。另外,現有2000個會員,一萬多畝的種植面積,去年實現帶動群眾增收4個億,今年預計帶動農民增收6-8個億。”姜華洲開心地說,原來幹農業是種情懷,現在幹農業是種責任。

目前,煙臺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有5個本科以上的農業技術人員,而且他們在地裡摸爬滾打十年以上,姜華洲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他們的團隊,為果農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另外,他也希望在收購方面多做一些,近期向相關部門提請在龍口建陽光玫瑰的交易市場,讓果農和客商的對接更緊密。

政策支援

助力葡萄產業發展

龍口市葡萄種植歷史悠久,據瞭解,龍口葡萄栽培始於1925年,從1987年開始,蘭高鎮等東部平原地區開始大力發展鮮食葡萄巨峰,至1995年,建成了“蘭高萬畝巨峰葡萄基地”。

今年,65歲的陳萬增是蘭高鎮鎮沙村人,種植葡萄近40年。“我從1982年開始種植葡萄,是村裡種葡萄最早的一批,當時主要是巨峰,種了有一畝半地。因為不會管理,葡萄產量低。雖然賣四五毛錢一斤,但比干別的強。”陳萬增說。

時間來到1987年,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當地市場已經飽和,陳萬增就和同村果農一道,三五家包一輛貨車,自己出去跑市場銷售。他們去過漳州、廈門、南京、上海、溫州等地,“當時沒有冷鏈運輸,路也不好走,損耗很大。”

“我們村位於黃水河西岸,沙質土壤,光照充足、氣候條件也合適,所以種出來的葡萄口感很好,慢慢的在市場上有了名氣,很多客商慕名而來,我們就不再出去跑市場了。”陳萬增驕傲地說。

據龍口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市的葡萄種植面積約5。8萬畝,年產量14。1萬噸,設施栽培面積約1萬畝。主要分佈在蘭高鎮、石良鎮、諸由觀鎮、徐福鎮、北馬鎮等。作為煙臺鮮食葡萄的主產區,龍口巨峰葡萄曾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龍口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

近年來,龍口市不斷加大特色農業種植、果蔬標準化基地、生態迴圈基地等建立引導和資金獎補力度。同時,大力推廣設施農業栽培技術,首創葡萄塑膠聯棟大棚栽培技術,成為農業部門立項的科技成果,透過設施栽培種植的高階葡萄新品種,每畝可增加經濟效益5-8萬元,是龍口果業的強勢增長點和致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