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由 三聲 發表于 影視2021-05-25
簡介這種“真實”也成為胡明對於“看點”的不同註腳,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與真實面貌、自然世界中的美好景緻、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組成胡明進行表達的核心,以此為基點,胡明將真實、美景、人融為一體,放棄宏大的敘事邏輯與傳統敘事策略,將敘事視角縮小,對準“

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什麼意思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當自由的人物在真實的場景中以沉浸式的手法被構造,情感在此間完成傳達。節目的構想來自於導演胡明對美好情緒的需求與表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想有一個表達美好情緒的節目,看完之後感覺很舒心,能夠有陪伴我的感覺。”小而美的情緒透過真實而沉浸的形式被隱秘觸達,在靜默的通路中完成了一場關於美好、自由、真實的話語表達。

作者 | 楊睿琦

隧道在主觀鏡頭中上下穿梭,王俊凱在一旁發出感嘆,“這個城市好有意思,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鏡頭一轉,“松茸之鄉”出現在車前鏡頭裡,第三人的敘述視角開始呈現,一副關於雅江的全景描寫正徐徐展開。

這是《恰好是少年》導演胡明的新嘗試——將第一視角與第三視角進行創意性結合。在胡明的實踐中,嘉賓開始拿著GoPro對著鏡頭“自說自話”,這一嘗試在對隨行PD及VJ進行簡化的同時,畫面語言與人物關係也得到創新性表達。獨特氛圍之下,人不再是綜藝中的單一變數,立體、鮮活、多面的人物被漸漸塑造。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自然帶來真實。這也是《恰好是少年》所選擇的關鍵詞。“真實”環境的鋪陳,成為營造沉浸式氛圍的前提,在“人、場景、規則”的綜藝規則之下,胡明選擇將少年結伴旅行作為核心敘事,自由真實的行動則不斷觸發綜藝核心的奇妙機關,迎接一個又一個被“綜藝之神”眷顧的時刻。

節目的構想則來自於胡明對美好情緒的需求與表達,當小而美的情緒成為節目核心,一場美好、自由、真實的結伴旅行隨之啟程,“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希望看到表達美好情緒的節目。”胡明告訴《三聲》,“看完之後感覺舒心、陪伴,這就足夠了。”

01 | 準備

“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這是《恰好是少年》第一期節目的片頭花字。實際上,這蘊藏著導演胡明在節目準備初期的所有想法。

2020年中,導演胡明第一次與少年們見面。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三人私下的親密關係讓胡明印象深刻。實際上,囿於忙碌的演藝行程,三位少年一直沒有出門旅行的機會,最近也甚少參加綜藝。

在與胡明的溝透過程中,三位少年與節目組“一拍即合”,決定一起來上一場自由旅行。

“少年的標準是什麼?咱都過了21歲了,還是少年嗎?”,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之間的奇妙磁場與“吐槽”模式一同開啟,親密生動的原生關係將明星光環逐漸消解,自然、真實、鮮活的人物關係被逐漸建立。

“他們是不是真正的朋友,這一點其實最重要的。”《恰好是少年》中關於「真實」的邏輯搭建,來自於人與人之間基於原生關係上產生的互動行為,而在此基礎上,“三位明星私底下的一面”成為導演組最想表達的內容,基於原生關係上的互動行為得以自然釋放。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除卻綜藝三要素中的「人」與「規則」,有關「場景」的構想也被納入考量。

區別於其他旅行類真人秀對線路的精細規劃,《恰好是少年》讓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自己選擇了理想目的地。他們在川西、雲南、海南,而胡明則依據這三條路線以及三位少年的檔期,制定了一個只包含起點與終點的簡易路線。

路線確定後,胡明帶著導演組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踩點工作,在劉昊然的夢想目的地“川西”,胡明自己走了四五次,“我覺得最美妙的在於你每走一次,你不知道這風景會是什麼樣子的”。

四五次的旅途中,胡明一次都沒有看到雪,而在節目錄制的那一天,漫天大雪飄然而至。這場雪似乎預兆著節目想表達的核心——一切都在以自然的方式真實發生,“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順其自然也許就是最好的安排”。

02 | 真實

當把綜藝中的「人」置於真實情境之中,彼此之間的奇妙關係才有可能被呈現。胡明對於「極致真實」的情境營造不僅體現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在更為細緻繁複的錄製過程中,「極致真實」也被以多種方式進行詮釋,為“沉浸式”情境的建立提供語境。

傳統的第三視角敘事結構在《恰好是少年》中被打破,Go Pro的使用為節目組開啟了第一視角的敘事結構。嘉賓們開始自己拿著GoPro,對著鏡頭“自言自語”,傳統的第三視角則被用來營造人物關係與進行內容敘事,進行同一真實維度上的“雙線記錄”。

“不同的人用GoPro拍東西也是不一樣的,通過錄制你也能夠看到不同人的個性。”對於胡明來說,GoPro的使用不僅停留於對「真實」與「沉浸」的追尋與塑造,鮮活而生動的「人」的形象的建立,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採訪一下,你緊張嗎?”,“我不緊張啊。”

“那你覺得最帥的人是誰?”,“那還是我。”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董子健拿著GoPro,對即將進行滑翔傘體驗的劉昊然和王俊凱進行“採訪”。綜藝中的「人」不再停留於環節與劇本的設定之中,鮮活的個性表達成為《恰好是少年》的中綜藝整體性之外的獨立嘗試,一方面更為多元的鏡頭語言對節目畫面進行強化與豐富,另一方面“必然”的拍攝方法觸發“偶然”的綜藝特性,綜藝感在其中得到自然萌發。

“我覺得我們要去營造真實的環境,告訴他們你們可以去做你們想做的任何事情。”胡明向《三聲》強調。為了保障情境自由,除了醫療、維修隊伍之外,節目組跟著嘉賓的車只設置了兩輛,以保證嘉賓們在行進的過程中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綜藝敘事之外的人同樣得到最大程度簡化。三條旅遊路線中各自設定了一位瞭解當地情況的主PD,全程跟隨的主PD也被減至兩位,攝影師及隨行人員同樣被大量減少。

拍攝方式則開始隨著拍攝地點進行不斷的改變與調節。當嘉賓們身處固定情境之下,大型裝置與航拍得以進行常規使用,單人鏡頭的呈現與確立對人物關係進行進一步表達。“我們在稻城亞丁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小機器拍,但當到了一個可以休息的人也不多的地方,我們可能就拿大機器開始航拍。”

而當嘉賓們走入人群之中,攝影方式則開始被調整。1v1的VJ設定與索尼小型裝置開始進行搭配拍攝,10-15分鐘的時間差產生於技術人員與VJ佈設機器的過程之中,“我可以損失掉一部分的內容,但是我要保證他們是行動更方便的。”,在胡明看來,這是一種“有必要的取捨”。

03 | 預判

稻城亞丁到大理,直線距離637公里,飛機耗時4小時,自駕出行則需要12小時。

關於嘉賓們的出行方式選擇,胡明和導演組其他工作人員心中有過一種預判,“其實開車去大理這個方案我們之前有想到過,但是我們自己覺得說不太可能。”

而當任何一種“預判”產生後,胡明開始為每一種可能的預判提供可執行性的操作。“我們得去討論他會去哪,他能去哪,他在這個地方之後能做什麼。”節目錄制前,胡明派工作人員提前一個小時實地體驗大理自駕的全程路況,與導演組進行實時反饋。

川西之旅開始錄製之前,考慮到冰雪天氣的影響,胡明和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防滑鏈以及其他雪地工具,以備需要。錄製過程中,道路上面冰雪殘存,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從車上拿出防滑鏈,安裝成功後得以繼續上路。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預判”代替“規劃”,這並非傳統旅行真人秀的常規選擇,胡明並不想讓《恰好是少年》同流於市面上已有的旅行類真人秀,與此同時,精緻而統一的美麗畫面、重複穩定的運鏡拍攝以及單人的機位近景被胡明逐漸捨棄。

從前期到後期,胡明不斷打破旅行類真人秀的固有規則,不斷豐富節目的獨特調性。一月份拍攝結束後,胡明開始參與長達三個月的後期製作,從粗剪到定剪,“責編制”出身的胡明不斷和後期團隊碰撞、交流。“可能細到一個花字以及唱詞、動畫,我都會跟我的團隊參與進去,跟動畫老師一起去商量這個東西要怎麼做。”

這來自於胡明對節目氣質改變的新構思,拍攝手段與後期剪輯中發生的細微改變,正為《恰好是少年》的視覺表達與內容呈現提供了“可被辨識”的可能,使其直接被觀眾在視覺層面直接感知,進而營造《恰好是少年》真實、美好、充滿活力的“獨特氣質”。

04 | 情感

川西高原雲海繚繞,大理洱海清風朗月。美景一度成為《恰好是少年》超越“美少年”的新名片,創作者跨越上千公里對星空、雲海、落日、湖水進行記錄,少年們徜徉其間,構成了都市生活下一副烏托邦式的夢幻願景。

綜藝節目在完成對另一個完美世界的塑造的同時,也對現實社會進行對映。社交媒體的發展在擴大朋友圈的同時似乎也將真實世界進行微縮。當資訊如洪水般湧入之時,我們需要在另一個維度之中中發掘生活的動人之處——即便那是一個完美但虛擬的世界。

情感需求與由其產生的情緒共鳴成為創作者們的初衷,“我在做這個片子的時候,希望能夠很真實地、很深刻地戳到某一部分人的心靈。”美景在這其中成為點綴,與之而生的有關人的成長與塑造、情感的迸發與聯結成為《恰好是少年》的表達核心。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如何將情感變為“有形的東西”被人感知,胡明開始了新一輪思考。傳統綜藝中“透過設定找真實”的創作思路被胡明進行更新,“真實裡面找看點”成為胡明對於綜藝核心的最新構想,當綜藝環節被設定妥當,綜藝效果自然得以生髮,但在胡明的認知中,“被綜藝之神眷顧的神性時刻”則來自於“永遠也無法複製的真實”。

這種“真實”也成為胡明對於“看點”的不同註腳,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與真實面貌、自然世界中的美好景緻、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組成胡明進行表達的核心,以此為基點,胡明將真實、美景、人融為一體,放棄宏大的敘事邏輯與傳統敘事策略,將敘事視角縮小,對準“生動而立體的人”,透過人與人之間真實關係的刻畫與表達,營造綜藝世界裡的美好情緒與價值真實。

“我沒有想過這個節目做成一個全民大綜藝或者什麼爆款。”,小而美的節目體型與追求“美好、真實、自然”的節目調性成為《恰好是少年》的價值選擇,對生活本身的表達與朋友間自然而真實的親密關係的刻畫,成為胡明選擇承載的綜藝核心進行傳達。

怎樣「恰好」是少年:關於真實、美好和自由的綜藝表達

導演胡明作為王徵宇團隊的一員,從第二季《嚮往的生活》開始與王徵宇一起進行綜藝拍攝工作,“共識”由此產生。

在《恰好是少年》的前期準備期間,王徵宇和胡明一起在川西“踩線”,而在節目後期過程中,胡明也會“拉著”王徵宇,“戶外節目的後期操作中可以有更多的加分項,這是很重要的。”胡明向《三聲》解釋,“所以在《恰好是少年》前期粗剪的時候,我都拉著王徵宇導演一起商量,他會給我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我們一直定位這個節目是個小小的節目,希望它有小小的表達。能夠產生一些小小的改變就夠了。”,這也是從王徵宇到李睿再到胡明,整個合心傳媒一脈相承的綜藝製作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