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由 歷史店 發表于 音樂2021-06-14
簡介如此一來,錢學森又成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每天不是在北京研究所,就是去酒泉導彈發射基地,至於他在中關村溫暖的小家,也就很少有時間能回去一趟,即便是抽出一點時間回家了,頂多也就是看看兩個孩子,然後吃頓飯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研究所辦公室忙嗎

1962年4月的一天,錢學森的妻子蔣英,匆匆忙忙地跑到研究院,並對院長說:“老錢是不是失蹤了,都一個月了還是杳無音訊”。院長聽完蔣英的話後,先安慰了她的情緒,再告訴她錢學森沒有失蹤,但對於錢學森的去向,卻無法如實告知。究竟錢學森去哪了呢?如果您也想知道錢學森的下落,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中國的導彈發展之路上,無數人都發揚了舍小家為國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錢學森。在1955年,錢學森捨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帶著家人義無反顧的回到祖國,只為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火箭和導彈,讓祖國變得更加強盛。錢學森回國之後,隨即就展開了研製導彈的準備工作。在當時,我國在火箭和導彈方面雖有涉及,但苦於缺少人才一直都止步不前,因此錢學森的到來,便猶如久旱逢甘霖。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從1958年仿製“東風一號”的開始,基本上所有的重任都壓在錢學森的肩上,因此他時常都沒時間回家,餓了就在研究所食堂吃飯,困了就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休息。到1960年,皇天不負苦心人,“東風一號”導彈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於是“東風二號”導致的研製計劃也被提上日程。不過,對錢學森來說,他既興奮,又緊張,興奮是因為中國人一定能造出導彈,而緊張則是因為他肩膀上的擔子又更重了。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1962年3月11日,“東風二號”導彈在酒泉基地發射,但結果卻失敗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錢學森從北京連夜乘專機趕到發射現場進行勘察……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一個多月都沒有回家,一直待在發射基地做故障分析和研究,而他這次緊急出差也因為高度保密,所以連他的妻子蔣英都不知道。於是,蔣英就到錢學森工作的研究所問問情況,最後還問院長:“老錢他到底還要不要這個家了?”當時,蔣英為了支援錢學森的工作,獨自一人在家帶兩個孩子上學和讀書,說起來也十分的艱難和辛苦……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錢學森找到了“東風二號”發射失敗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火箭發動機強度不夠。“東風二號”導彈比“東風一號”導彈在體積上要更大,因此技術人員在設計“東風二號”時,就特別改進了火箭的推力,使其能將導彈的飛行距離推得更遠,但卻沒有加強發動機材料的強度,因此推力迅速提升的同時,因為發動機強度不夠,就導致了導彈在飛行過程中自燃燒燬。

其次,是導彈的彈性振動。在上文提到,二號導彈比一號導彈要大,更長。因此,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的彈性振動也會更強,於是就和導彈的姿態控制系統發生耦合,進而影響了姿態控制系統的正常執行,最終使導彈在飛行時發生軌道偏移。找到了問題,接下來錢學就開始重新改進。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如此一來,錢學森又成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每天不是在北京研究所,就是去酒泉導彈發射基地,至於他在中關村溫暖的小家,也就很少有時間能回去一趟,即便是抽出一點時間回家了,頂多也就是看看兩個孩子,然後吃頓飯就急急忙忙地走了。一開始,妻子蔣英的心裡總是抱怨,但最後她還是理解了錢學森的難處,也就不再多說什麼,全心全意的在背後默默支援著他的一切,因此錢學森也就沒有了什麼後顧之憂。

1962年,新的“東風二號”導彈研製成功,為了確保導彈發射時萬無一失,就進行了將近半年的檢查和試驗。一直到6月29日,“東風二號”才準時豎立在了酒泉基地的發射場,然後隨著指揮員的一聲“點火”,“東風二號”點火成功,然後迅速騰空,穩定地飛向千里之外的實驗靶場……這一次,“東風二號”發射實驗成功了。對錢學森來說,他心裡的大石頭也落地了一半。於是,錢學森回到北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因為妻子蔣英已經為他做好了豐盛的慶功宴,犒勞犒他這兩年為國家,為人民,為導彈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

錢學森一個多月沒訊息,蔣英找到研究院,問:他要不要這個家了

錢學森“失蹤”了嗎?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對家庭來說,他是失蹤了,但對國家來說,他卻時刻都線上。其實,像錢學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他們的心裡,並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家庭,而是更關心祖國這個大家庭,只要祖國強大了,小家庭才能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舍小家為大家,更是一種偉大的精神。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