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由 亦君說書 發表于 音樂2021-05-11
簡介最主要的問題是,大部分青雲班的孩子都沒有北京戶口

說窮吧還天天上著班

《人物》雜誌發了篇文章,叫《一群窮孩子的人生實驗》,一度衝上熱搜。然而正兒八經的教育題材,在熱搜上存活時間極短,不能和明星八卦相提並論。但在我看來,這比吃瓜重要千百倍,所以我還是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順便聊聊我的感想。

13年前,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劉正奎遇到了三辰集團董事長孫文華。孫想辦一所公益學校,而劉向他建議,不如把目光放在那些家境貧寒,又智力超常的孩子身上,給他們一個機會,看看能不能幫助這些有天賦的孩子改變人生軌跡。

孫文華同意了,他捐了1000萬用於專案的運作。這個專案就叫做“青雲計劃”。意在送這些寒門學子平步青雲。

劉正奎又找到了北京八中少兒班的負責人,任少兒班班主任時間最長的趙大恆。這年趙大恆剛好退休,他推辭了八中的返聘,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青雲計劃”。

北京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八中少兒班,那是一塊教育的高地,北京的家長前赴後繼地拼命把孩子往裡推,透過試訓進了八中少兒班的孩子,相當於一隻腳已經踏進了大學的門,清華北大隨便進,至不濟也能上一個名列前茅的985。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青雲計劃”實際上就是一個貧困版的八中少兒班。創始人的辦班設想是從北京市60萬打工子弟中篩選天賦出色的孩子,給他們提供穩定且特殊的教育,從小學一路送到大學,幫助他們改變命運,成為寒門的貴子。

11年前,青雲計劃正式啟動,校長劉正奎跑遍了全北京的打工子弟學校,從八九百個應試的學生中選了24個又窮又聰明的孩子。

10年後,劉正奎說出了那個藏在心底的秘密:當年時間倉促,選擇範圍只有八九百個孩子,比不上八中少兒班從全北京挑選有資質的孩子,首批青雲計劃的24個孩子平均智商在120左右,也就比普通人高一點吧,而八中少兒班的最低進入門檻,也要達到智商130。

所以“青雲計劃”也可以稱得上是

中國版的羅森塔爾實驗

:隨機挑選一批普通孩子,告訴他們:“你們是萬中無一的天才”。看看他們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孩子們的變化確實很大。這些來自貧困家庭孩子,從小留守,大一點跟著打工的父母顛沛流離,到處輾轉求學。青雲計劃為他們建立了一個烏托邦。

在家裡,他們是被父母忽視的小透明,因為貧窮,他們受盡了人間冷暖。然而在學校,他們仍然被當做一個天才,受到每一個老師的關懷和尊重。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圖片皆來自《人物》

“青雲計劃”上到專案組織人,下到執行教學計劃的老師,都有一個共識:

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開闊他們的眼界,他們的成績可以不好,但見識一定不能不多

在這個理念下,孩子三年間被帶著參觀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劉正奎憑藉自己中科院的關係,請來了十多位院士來學校做演講。此外,老師們還經常給孩子們播放短片,讓他們瞭解像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這樣的學校,還告訴他們什麼是託福、SAT考試。

這些孩子雖然出身於社會最底層,但他們見識過廣袤的天地是什麼樣的,青雲計劃就像一架梯子,託著他們,讓他們像家世優渥的孩子一樣,有機會看看真正精彩的世界。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青雲班孩子們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完全比照八中的教學方案來的。學校跳出了傳統的公立教育體系,摒棄了公立學校的教材,把課程分成了四個科學群,包括自然學科群、語言文史學科群、身心健康學科群、藝術與生態學科群。

這些學科中,最受重視的反而是體育。青雲班的體育課可不像大多數公立學校一樣,把孩子圈在操場上做運動,而是把孩子帶到大自然去豐富感官體驗。

奧森、地壇公園、後海、朝陽公園、國子監、鳥巢……到處留下了青雲班孩子們的足跡。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都是徒步去這些地方。出了校門,體育課就開始了。進了公園,自然課也開課了,每一棵大樹,每一片葉子,每一朵小花都可以是教具。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這一套完全照搬了八中少兒班的教學模式。少兒班每年有那麼多少年天才,卻極少出現因為早慧而抑鬱的孩子,就是得益於這些書本之外的活動。

正是這樣的課程,把少兒班那些飄在天上的孩子們拉到了地上,也讓原本就在地上的青雲班孩子,把現實與知識聯結到了一起。

除了體育課,青雲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老師特別關注的。有一次,兩個孩子在玩鬧的時候,一個孩子脫下了另一個孩子的褲子。這件事被校長劉正奎定性為校園霸凌,整整安排了三節課來給孩子上關於校園霸凌,以及性別與尊重的啟蒙課。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這就是青雲班的孩子在小學時接受的教育。

然而好景不長,轉眼孩子們面臨小學畢業,困難一個接一個來臨。最主要的問題是,大部分青雲班的孩子都沒有北京戶口。

北京戶口,成了卡住整個專案的關鍵:沒有北京戶口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公立初中,也不能在北京參加中考。

為了讓他們繼續求學,專案組把他們轉到了一所民辦初中繼續求學。有幾個孩子因為父母工作的變動,退出了計劃。

因為沒有屬於自己的學校,孩子們初中是被打散了分進不同的班級讀書的,沒有機會再接受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

初中升高中,戶口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他們沒註定不能在北京接受高考。

乾脆送孩子們出國留學吧!專案組拍板。於是他們被安排到了俞敏洪開辦的新東方國際學校,一所以出國為主要目的的國際學校。

在這裡,孩子們接受了和國際接軌的教育,也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可以有多大。

高考時,專案組給孩子們安排了去西澳大學留學,因為西澳大學願意給這些孩子獎學金,減免他們的全部學費,專案組可以解決他們的住宿費用,但是生活費需要他們自己想辦法。

一年5萬元,對於留學來說,算是少得不能再少的費用了,可由於這些孩子大多出身寒門,他們中有的人連飛機票都買不起。

讀書能否改變命運,11年前有人實驗,找一群窮孩子上天才少年班

青雲之路只能戛然而止。

十年青雲路,一部分孩子去了西澳讀書,有北京戶口的兩個孩子一個上了北大,一個考上了國外的高校,有的孩子沒錢出國,回原籍上高中,考上了大學、大專,還有幾個孩子壓根沒有繼續學業。

對於青雲計劃的專案策劃者來說,青雲計劃並沒有達到他們當年的預期。他們沒能把孩子們整整齊齊地送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高校,也沒能改變孩子們的階層。

可是這個計劃也實實在在改變了一些孩子的眼界和命運。

他們原本的人生軌跡,也許是讀到初中就輟學了,也許是早早嫁人生子,也許是一輩子都在底層打轉,沒有機會看書學習,更不用提出國深造了……

我相信只要是青雲班的孩子,即便是沒有讀本科或大專,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他們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然而青雲計劃也給了我們一些別的啟示。

第一、戶籍制度已經成了一道天塹,攔在許多孩子面前。

即便是專案方花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與之對抗,也只能做到這樣。(青雲計劃前後總計投入了5000萬。)

有多少沒有戶籍的家庭,為了得到一個教育機會,付出多少掙扎和努力。

然而,有戶籍的孩子和沒有戶籍的孩子,無論是先天資質還是後天努力,差別到底又有多大呢?

第二、青雲班的孩子後來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因為小學階段奠定的基礎。

我們的公辦小學整天把孩子圈起來讀書,可是知識到底有那麼重要嗎?

無論是少兒班還是青雲班的孩子,都沒有經過大量刷題,關起門苦讀,但在個人素質上,他們要比同齡人高不止一籌。

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能不能借鑑這些先進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而不是消耗大量時間,去把那麼一個兩個知識點掌握到極致!

在我看來,青雲計劃並沒有失敗,青雲計劃或許是一個偉大成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