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端午節》的吶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由 洞見人生百態 發表于 音樂2021-08-29
簡介當“差不多”先生遇到“差不多”政府方玄綽是教員,又兼做官僚

咿咿嗚嗚怎麼讀

魯迅的短篇小說《端午節》,講了一個很善於明哲保身的“差不多”先生,不能按時拿到薪資而沒錢過端午節的故事。藉此,揭示中國將來之可慮正是在這種怯弱的心態,警示國民,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差不多”,就是明哲保身,助長惡俗

主人公方玄綽的口頭禪是“差不多”。何謂“差不多”?

比如,看見老輩威壓青年,就會想這少年將來有了兒孫時,差不多也會這樣擺架子;看到士兵打車伕,就會想如果這車伕當了兵,這兵拉了車,差不多也會這麼打;看到官僚橫行,就會像官僚也是平民變得,差不多誰做了官都會這樣橫行等等。既然差不多,就可無不平之意。

其實,方玄綽的這種“差不多”心理,正是當時國民的普遍心態——對社會的不公,採取瞞心昧己、明哲保身的態度,任其滋長蔓延。

“但中國將來之可慮就在此……”

那麼,抱有這種“差不多”態度的方玄綽會誠心如意嗎?

當“差不多”先生遇到“差不多”政府

方玄綽是教員,又兼做官僚。他自認為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即便不平之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能忍辱負重不開一口。比如“總長冤他有神經病,只要地位還不至於動搖,他決不開一開口;教員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別有官俸支援,他也決不開一開口。不但不開口,當教員聯合索薪的時候,他還暗地裡以為欠斟酌,太嚷嚷。”

他就不想想,教員薪水拖欠的情況下,他自己是有兼職官俸可支撐生活開銷,別人沒有兼職收入怎麼生活?可這似乎不是需要他關心的問題,差不多就行了。

索薪的教員被國軍打得頭破血出之後,倒是索到一些薪水,方玄綽不費舉手之勞就領了錢。看,“差不多”的心態是有利而無害的。

他的“差不多”遇上了政府對教員薪水的“差不多”,還能得過且過。但是政府的“差不多”又發生了,連官俸也開始拖欠了。

捉襟見肘的他竟照例不去一同討債,因為他最不敢見手握經濟之權的人物。

不過,方玄綽的差不多終於遇到了難題。眾人索到的薪水,不發給沒有同去索薪的人,後來是要求到跟前親領。這可讓方玄綽感到了“無限量的卑屈”。

第二天就端午節了,薪資卻領不出。再也不能“差不多”的方玄綽,硬著頭皮向人去通融五十元,可人家即刻將他支使出來,像他曾經對別人那樣“愛莫能助”。

不過還好,他賒回一瓶蓮花白,喝了兩杯,青白色的臉上泛了紅,吃完飯,又頗有些高興起來,滿足起來。

方太太想總得某條新路,讓他給上海的書鋪子或報館做文章。你看差不多先生方玄綽說什麼:“誰耐煩”“我肚子裡也沒有這許多文章。”真是又懶惰又無用。

否決了方太太的提議後,方玄綽將腰一伸,咿咿嗚嗚的就唸《嘗試集》, 逃避到書裡“差不多”去了。

《端午節》的吶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抱著“差不多”心態的方玄綽,能誠心如意嗎?不可能。當他遇到同樣“差不多”的政府,就只能“無限量的卑屈”下去,直至忍無可忍,逃無可逃。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這就是這篇小說要對國民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