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由 武夷茶韻 發表于 音樂2021-09-01
簡介“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色彩斑斕的茶詞品讀吳斌紹聖四年(1097)春,黃庭堅被貶黔州(即四川彭水)已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

絳紗怎麼讀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

”黃庭堅色彩斑斕的茶詞品讀

吳斌

紹聖四年(1097)春,黃庭堅被貶黔州(即四川彭水)已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此時黃庭堅的心態如何呢?透過他當時所作的一首色彩斑斕的茶詞,我們或許能窺斑見豹,探知一二。這首詞的詞牌名為《阮郎歸》,題為“茶”,全文為:

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

月團犀胯鬥圓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絳紗囊。品高聞外江。

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古代的黔州與現在的貴州所轄地區有所不同,古代黔州的首府在彭水,因而“

黔中

”即指彭水一帶。彭水人習慣將烏江的支流洪渡河,也就是務川,稱之為“

外江

”。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當時的製茶方式與我們現在不同,當時是將茶青先蒸至八分左右熟,再將這些茶青搗爛,就是所謂的“

研膏

”,有時還會在研膏時加入一些香料,然後將碾好的“茶膏”用模具壓成帶一定圖案的“餅”的形狀,最後再將這些“茶餅”焙乾,包裝成成品茶。“

月團

”、“

犀胯

”都是當時這類研膏團餅茶的名稱。“

月團

”的形狀是園的,“

犀胯

”的形狀是方的,因此黃庭堅有“

月團犀胯鬥圓方

”之說。

當時成品茶的包裝也講究密封,可當時的容器又都很不夠密封,於是人們就用箬竹葉(就是俗話說的粽葉)先將茶餅包起來,外面再用一層薄紗包好。如此放在容器內可大大提高防潮能力。因此黃庭堅有“

青箬裹

”、“

絳紗囊

”之說。

研膏團餅茶在品飲時,需要先將其搗碎,再將其碾磨成粉末,而後將水煮開,將茶粉倒入煎煮,這個過程就稱之為“煎茶”。古人在有多人品茶的場合,有一個我們現在看起來很不衛生的行為,那就是將煎好的茶倒入一個大碗中,大家輪流著喝,這就是所謂的“

傳碗

”。當然我們也要理解古代物資不夠豐富,喝茶的碗或者盞,常常沒有人數多,想要一人一碗、一盞,往往做不到,才會有這種“傳碗”的做法。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都濡春味長

”中的“

都濡

”,指的是都濡高株茶,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務川大樹茶、務川高樹茶、務川大葉茶、烏龍大葉茶等等,屬老樹大葉型烏龍茶。茶多酚、兒茶素等含量較豐富,香氣濃郁,有所謂外觀漂亮、經久耐泡、回味長久等等的特點。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黃庭堅《阮郎歸》“茶”,整首詞連起來的大意為:

黔中春天的桃李,花開豔麗、香飄十里,我順著香氣,踏青尋芳。見到了摘茶的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嫩茶摘下來後經“研膏”等工序,製作而成了像月一樣園、似“犀胯”一般方的茶餅。茶餅放入焙籠烘焙時,濃濃的茶香將四周溢得滿滿當當。烘焙好的茶餅,先用箬竹葉包裹,再用紅色的細絹罩起來紮好。聽說外江(即務川)的務川都濡高株茶,品質相當不錯。我和朋友們聽著音樂,看著舞蹈,興高采烈,酒足飯飽之時,一起“傳碗”品嚐這都濡高株茶,那美妙的韻味就像是春天一般的清新、悠長。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看看黃庭堅,就在這麼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已經和彭水的人們打成了一片。這不既能與彭水的朋友一道踏青尋芳、歌舞飲宴,又能與彭水的雅士一起品茶論道,吟詩唱和。所謂“

黔中桃李可尋芳

”、“

酒闌傳碗舞紅裳

不僅如此,黃庭堅還將當地的特色好茶,摸得一清二楚,所謂“

品高聞外江

”、“

都濡春味長

”。真的很佩服黃庭堅,這哪裡是在貶謫啊,分明是在觀光度假,安享閒暇,歲月靜好啊。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受到一點雞毛蒜皮的小打擊,就唉聲嘆氣,沉重得像是人生末日,怎麼才能學到黃庭堅這般豁達、大氣地素位而行啊?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還特別喜歡黃庭堅這首詩中的“

青箬裹

”、“

絳紗囊

”、“

酒闌傳碗舞紅裳

這簡簡單單的物件、場景,經黃庭堅這麼一組合,這麼一表達,就顯得那麼的色彩斑斕、清新明快、自然順暢。這是否就是行家們說的“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呢?有時就會遺憾自己的悟性太差,只知道自己喜歡,但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真的很希望在文後的討論區裡得到大家的指點啊。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