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由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發表于 音樂2021-09-03
簡介因此,要求患者對症狀首先要承認現實,不必強求改變,要順其自然,認識情緒感受活動的規律,接受情緒感受,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靜心等待英文怎麼寫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說現在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其實一點兒也不誇張。你看各式各樣的早教機構、課後培訓班的火爆,是家長與孩子的焦慮。沒日沒夜加班的年輕人揹負著買房買車的壓力,不敢輕易跳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焦慮。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如此之快,帶給人越來越多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給人的精神帶來重壓,而往往重壓之下,人們就很容易“崩潰”。那“崩潰”演化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精神焦慮症。

2015年全球焦慮症患者比例約為3。6%。與抑鬱症一樣,焦慮症女性(4。6%)中男性(2。6%)更常見。在美國,多達7。7%的女性患有焦慮症(男性為3。6%)。焦慮的流行率在不同年齡段之間差異不大。全球的焦慮患者約2。64億。自2005年,焦慮患病人數增加了14。9%。

之前會想起自己曾看過一本書對我焦慮症的啟發非常大,這本書是英國焦慮症專家克萊爾·威克斯博士在其所著的《精神焦慮症的自救》中結合幾十年的從業經歷,深入瞭解神經疾病患者的內心感受,用一種陪伴的語氣,向我們簡單明瞭而又具體地說明神經疾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以及該如何治療它。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作者認為,

神經症的根源就在於人的恐懼,恐懼心理引起生理上的變化,生理上的症狀又會進一步增強這種恐懼感。

而後作者用四個詞概括走出焦慮症的核心,這四個詞就是我的標題“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接下來我一一對其進行一些簡答你的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面對

首先是面對,其實有時候我們在面對焦慮症或者說痛苦的時候本能會選擇逃避,這可能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反應。可是面對焦慮症的時候越逃避越恐懼,有時候就像一個紙老虎一樣,雖然它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但就是特別不舒服。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

轉移注意力

,可是很不幸,你越是轉移注意力焦慮會越發像狗皮膏藥一樣粘住你不放。還有一種是

對抗、抗爭

,要和自己的疾病做鬥爭,努力地做些什麼事,好讓自己的情況能好起來;然而不管是哪種態度,都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威克斯博士提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面對,因為只有面對,才是解決的開始。

比如焦慮來了,你直面它,它就會在你不斷適應下越來越淡最後一點點消失。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做任何附加的行為,只需要直面它,有時候焦慮你越不怕它,它就越沒意思,離你也就越來越遠。

接受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接受是第二步,當你面對了焦慮後,這些煩人的感受還是會跟隨著你。

不過別擔心,

這都是暫時的,它不會永久跟隨你。

人的感受變化有它的規律,

注意越集中,情緒感受越加強;聽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漸消退;

在同一感覺下習慣了,情感即變得遲鈍;對患者的苦悶、煩惱情緒不加勸慰,任其發展到頂點,也就不再感到苦悶煩惱了。

因此,要求患者對症狀首先要承認現實,不必強求改變,要順其自然,認識情緒感受活動的規律,接受情緒感受,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飄然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飄然是一種有意識地無所作為,不試圖去抗爭什麼,順其自然。

也許這個是最難理解的,其實我這裡也可以換成“臣服”這個詞,其實就是在告訴你焦慮來的時候不管它,讓這個情緒經由你的身體,也可以理解為你在焦慮中臣服不去做任何的改變。

一開始可能焦慮的朋友有點受不了,因為焦慮症多數會控制慾過強,自己在面對這些情緒的時候還是本能會抗拒,這時候千萬別在意,這都是一些過程隨著自己嘗試新的方法你也會收穫新的體驗,改變一點點就會到來。

飄然的另一種用法,是當你遇到覺得很難的事情的時候,想象自己是飄著的,而不是掙扎著的,這樣做事情就不會覺得很難了。

等待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等待大概是焦慮症朋友最痛苦的一件事了,因為前期自己努力了半天,按照方法我們也真的努力盡力不與其對抗,可是焦慮啥時候是個頭啊?

說真的誰也不知道,這點有點像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你只管努力去做,剩下的交給老天就好了。

沒有確定的時間,也許很快,也許很慢,所以等待就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平靜地接受,讓自己從惡性迴圈中解脫出來,再一步步讓自己康復起來。這個取決於你能否真正平靜地接受。

面對、接受、飄然、等待,其實就是一個康復模式,當我們遇到任何困難或者疑惑的時候,其實都可以運用它。有時候,跟自己的感受待一會兒並不是什麼壞事。

“症狀消失不叫治癒,症狀變得不再重要才叫治癒。”

書裡的這種治癒觀,真是幫了我大忙,讓我不再被症狀糾纏,而是悠然去做自己該做的想做的事情,然後靜心等待,夢想成就的那一天。在面對焦慮的時候,最好的做法,是面對它,接受它,和自己的感受待一會兒,允許它自然地發生和轉化,要相信我們的內在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