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由 國學書舍 發表于 音樂2021-09-10
簡介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一天葉公子高將要出使齊國,就向孔子請教,說:“楚國交給我極為重大的使命,但是齊國對待外國使者表面上恭敬,但是實際上推脫和怠慢,一般我都感化不了,何況對待諸侯呢,我特別害怕,先生,您曾經跟我說:‘凡事不論大小,不

先生主之奈何的意思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結局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你是否因為人生遇到點滴的不如意而感覺到沮喪,又是否因為自己設立的願望未能達成,而感到失落和痛苦?

其實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結局。

在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任何壞的事情走到最後,都會變成好事,如果沒有,那說明還沒有到最後。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就是:任何事情當下的呈現,都是最好的狀態,不需要等到最後,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當下就要看到事情存在的美好和理由。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一天葉公子高將要出使齊國,就向孔子請教,說:“楚國交給我極為重大的使命,但是齊國對待外國使者表面上恭敬,但是實際上推脫和怠慢,一般我都感化不了,何況對待諸侯呢,我特別害怕,先生,您曾經跟我說:

‘凡事不論大小,不合乎道而友好的結果是很少的事情,如果辦不成就會受到懲罰,事情辦成了也會憂勞成疾,無論成功與不成功,而事後沒有後患的,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您可以教導我嗎?”

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之前和葉公子說了一些話,葉公子在這個時候又再次引用:

事情辦不成會受到懲罰,事情辦成了就會憂勞成疾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我們要從《道德經》“福禍相依”之中來找答案。

《道德經》中老子說

“禍之,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

任何事情都是福禍相依,很多事情在發生的那一刻開始,除了我們表面看到的好和壞的影響之外,背後還潛藏著一些自己意識不到的影響。

比如說你達成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在達成願望的同時,必然要付出相對的代價,這一個代價甚至是意識不到的層面,那麼你認為的好還是好,你認為的壞還是壞嗎?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福禍相依”,

一件好的事情走到最後未必是好的,壞的事情走到最後也未必是壞的。

就好像法布林寫出《昆蟲記》,他最初是做色素提煉實驗,但是不幸實驗失敗沒有任何價值,他又在失敗沮喪轉變了另一個方向之後,才寫出的這一部著作。

如果沒有當初的那一次失敗,就沒有《昆蟲記》的誕生。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而在生活中,很多人總會因為自己擁有的成就而洋洋得意,因為自己錯失的東西或者沒有達到的願望而沮喪而痛苦,這是以自我的片面思維去看待事情,得出的一個悖論而造成的痛苦,用另外一種角度來說,一件事好未必是好,壞也未必是壞。

所以當葉公子跟孔子請教的時候,孔子就給了他這樣一個答案:

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

(這一個回答很長,這一句是摘錄的核心)

注重自我修養的人,悲哀和歡樂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響,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卻又安於處境,順其自然,這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做臣子原本就會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把握真情而忘掉自身,哪裡還顧得上眷戀人生,厭惡死亡呢。

這是莊子藉由孔子之口所說出的一段話:身居社會,無論是為民還是為官,有一些事情是不能逃避的,是需要被動去做,但是心態上要做到安之若命,忘其身。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正所謂說“

悅生而惡死

”,就是這樣一個道理,而其中蘊含的就是道家思想,一直強調的順應自然。

無論你面對了什麼事情,又無論面對什麼狀態,一件事情成或不成,都能夠做到一切順應,目的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快樂和逍遙。

當我們把這個道理延伸到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面對了什麼,一切坦然接受,對一切事態遵循著“順乎天命”的態度,即便是身居仕途之中的工作任務,一切也能順應接受,這便是無為勝有為的道理。

莊子:無論人生遇到了什麼,都是最好的呈現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